APP下载

“死”在台湾

2001-05-22

海外星云 2001年28期
关键词:殡仪馆业者新台币

殡葬业在台湾,一向是一门躲在暗处、封闭的行业。若不是家传,一般年轻人鲜少愿意涉足,加上黑道介入,致使台湾殡葬业的素质低下。少数不良业者抢尸体、漫天要价,而一些殡仪馆阴森脏乱,索求红包,使得丧家在哀伤无助之时,恸上加痛。

近年来,生死学教育在台湾渐渐兴起,企业化殡葬业者也推出仪表堂堂的礼仪师,以及价钱透明的“生前契约”。而当局主管部门,通过修改法规,提倡自然葬观念,使过去被拒于千里之外的殡葬事业走进了社区。

产、官、学各界有志一同,推动殡葬改革,许多人甚至把今年称作台湾的殡葬改革年。

台以往殡葬乱象一瞥

长久以来,台湾当地的文化都普遍认为丧葬业者带煞,是一群肮脏低下的人,其社会地位大概介于娼妓和蚯蚓之间。因此,任何有自尊的台湾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于是一些为死人准备后事的业务就落入了黑社会手里。

事实上,很早就已有人怀疑,台湾一些恶名昭著的大帮派介入了殡葬行业。因为那时候丧葬业者就已经开始向丧家兜售被认为是由黑道经营的酒店提供的脱衣舞娘服务:阿公生前喜欢夜生活吗?那么为何不雇请一大批脱衣舞娘在其丧礼上表演呢?当时这个行当非常红火,据估计,台湾有1/3的丧礼都有脱衣舞娘在载歌载舞。后来有些地方当局开始取缔这种行为,但在乡村地区仍然常见。

翻开报纸,不良葬仪社抢尸体、死要钱的乱象早已司空见惯。美国《时代周刊》便披露了台湾一帮不良业者“保管”了一具无名女尸,当家属在半个月后前来认尸时,竟索价15万新台币,甚至扬言:“不给钱,不放行。”

一些不良业者甚至贿赂警察及医院人员,打听哪里有濒危病人、交通事故或枪击事件。一旦获悉有人死亡,就立刻赶到现场把尸体领走,并开始准备丧葬事宜。更有甚者,曾有丧葬公司在匆匆忙忙运走尸体之后,才发现人还没有断气。

此外,不少殡仪馆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例如有传言说,给了红包的,在火化时便小火慢烧,烧出的骨灰漂亮白皙;没有红包的,就大火快烧,得出的骨灰便显得较焦黑。

“死人钱”赚“死”啦

在台湾经济不景、产业纷纷外移之时,却有一门行业依然“赚死啦”,这门行业就是殡葬业。

殡葬业是特殊的服务业,即使民众收入没有增加,但其需求依然往上增长。此外,在死者为大以及注重死后哀荣的文化背景下,即便整体经济不景气,殡葬业受到的影响也极其微小。

据统计,台湾近年来的死亡率约为6‰,每年死亡人数约为12~14万人,平均每人的丧葬费用为新台币36.76万元,这样一年台面上的营业额就将近500亿新台币。而实际上,殡葬市场每年的实际营业额绝对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随着台湾逐渐进入高龄化社会,预计35年之后即到了2036年,每年的死亡人数将由现在的13万左右,增加到27万,增幅达一倍之多。也就是说,届时台湾殡葬市场光台面上的营业额就将超过1000亿新台币,可见其市场的潜力十分巨大。

掀改革风潮

近年来,台湾古老而传统的殡葬业也逐步掀起了改革浪潮,并出现了一系列新气象。

几年前,生死学在台湾悄然兴起,一些地方甚至设立了生死研究所,还举办殡葬礼仪研习班,为业者提供进修管道。课程包括殡葬政策法规、各式葬礼、各宗教生死观、祭文写作、实际的告别仪式主持以及礼堂布置等,学习结束还要通过考试并交3000字以上的报告,才能取得证书。学界极力试图改变业者传统观念,勉励他们树立新的殡葬观,把殡葬业当成一种服务业、一种文化事业、一种人道事业。

除了学界的观念带动,大型企业化的殡葬业者也逐渐由纳骨塔事业走向殡葬一元化。如宝山、龙岩等集团纷纷成立殡葬礼仪公司,打破以往家族式的殡葬业。许多业者一改以往阴森沉闷的形象,更有业者打破惯例,频频在电视上大打形象广告,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形象的革新,除了门面,第一线与丧家接触的礼仪师,也讲究“卖相”,不仅身高、长相要达到起码的要求,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绝不能有令丧家不满意的状况出现。

此外,大型业者的改革还表现在价格的透明化,包括推出类似人寿保险的“生前契约”,每张售价大约12~15万新台币左右。当购买了契约的会员过世后,家属只需拨打一通电话,一小时内即会有一位专责礼仪师到达现场,安排接下来的所有相关事宜,应有的礼仪一项不缺。这项业务推出后,反响相当不错,如龙岩集团公司已经卖出了5万多张生前契约。

除民间业者竞相革新,公家老旧的殡仪馆和火葬场也出现了一番新气象。如被当局指定为殡葬业改革示范场的新竹市殡葬管理所,耗资1亿多新台币兴建的太平顶纳骨塔,面向新竹香山湿地,风光明媚。

该所所长谭维信表示,殡葬管理所的改革目标是朝“生命纪念园区”的构想设计,未来园区内将设有博物馆、树葬区、棒球场与烧烤区,让民众不再视殡仪馆为恐怖死亡的象征,在清明扫墓追忆先人之际,还可同时踏青赏春。一些殡仪馆不仅美轮美奂,碧草如茵,更有水池天鹅点缀其间,宜人的风景,令许多新人不避忌讳前去拍婚纱照。

“勘破”生死观念更新

殡葬礼仪是生死观念的体现,而殡葬改革的核心也在于观念的改变。目前台当局正积极研拟新的殡葬法规,在新法规中,墓园与殡葬处所的定义将有所改变,墓园与住宅、学校隔离带的限制将大幅放宽。墓园的社区化和艺术化势在必行,像欧美或日本那样,隔壁就是火葬场、大楼地下室就是殡仪馆的情形将会出现。

而火葬观念的改变也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如台北市、新竹市的火化率已达到了98%以上,火化进塔已成为主流。在安葬方式上,也将从以往土葬、火化进塔扩展至树葬、海葬、花葬等多元形式。选择一棵自己喜欢的大树,让骨灰如落花一般化为春泥回归大地,以绿树代替墓碑,既不与活人争地,也可让后人在大树下追忆先人;或者,将骨灰放入会溶解的器皿内,长眠于大海中,与鱼虾为侣。

台湾殡葬业这一波改革浪潮风起云涌,号称“四化”:企业化、现代化、透明化、公园化,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有学者指出,死亡是人生庄严的终结,殡葬改革不能只顾形式、方便与美观这些外在的东西,其最大意义在于,让人们能放宽胸怀看待生死,为人生最后一个季节暖身。G(文婷)

《海外星云》(2001年28期)

猜你喜欢

殡仪馆业者新台币
去殡仪馆
魂锁殡仪馆
“如果挤得下的话”
殡仪馆生意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