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歌反种族主义
2001-05-22
前不久,联合国反种族歧视大会在南非的德班举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希尼在会上提出,要消融种族主义,他认为除了各国在政治层面要忠诚合作外,诗人艺术家也能助一臂之力,因为好的文学作品,能唤醒人类至善一面,而反种族主义斗争,从来就是一种道德的斗争。
希尼是爱尔兰的著名诗人,曾获199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北爱数十年的暴力冲突,在希尼的生命和诗作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诺贝尔评审委员会称赞他的作品“充满抒情美感和道德深度”。诚如法国《世界报》所形容的,希尼在诗作中所展现的宽容厚道胸襟及人道主义精神,已“超越了一切的政治与暴力”。
唤醒人类至善一面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富有创意的作家愈来愈留意到,人类的阴暗面可以沉沦到怎样可怕的地步。因此,他们在展露现实之余,也极力通过艺术作品,揭示“人类应该是怎样”的一面。他们坚信,尽管世界充满残暴邪恶,但人类至善至美的品性不灭,只要通过文学艺术的潜移默化作用,必能将人类美好的品性呼唤回来。所以,人们有理由相信,好的文学作品在反种族主义的运动中,必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就举立陶宛诗人米沃什来说,他在诗作《咒语》(Incantation)中,便表达了一种反种族主义斗争必须依赖的信念根基。诗中写道:
人类理性漂亮又无坚不摧。
没有审判,没有牢狱,没有焚书,
没有放逐刑罚可攻克它。
它把那本应超然的置于超然。
它不区分犹太人希腊人或奴隶或主人。
米沃什曾这样说过:“假如无助于拯救国家和民众的灵魂,那诗歌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许多艺术创作者都赞同米沃什的观点,他们认为诗人就应该与那些受欺压受侮辱的人站在一起,给那些被不公正伤害的人提供心灵救助和补偿,时刻留意世间疾苦。
诗中的道德信念对抗种族歧视
诚然,要取得反种族主义斗争的胜利,必须通过各国政府的携手合作,借助教育和立法,有系统地从国际层面加以协调和组织,使所有的国家民族都实实在在地获得一视同仁,并得到公平的法律保障。
但同时人们也相信,在这场斗争中,任何一句能够加强个人道德信念的话语、任何一个能够警醒个人尊严和推动人类团结互信的发言,都将具有重大的助益。
以往的不少文学作品,在喊出了被压迫、被歧视者的心声之余,也起到了振奋人心唤起希望的作用。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作家的气节,能够唤醒整个民族文化的灵魂,甚至成为一场运动的口号和信念。
这次联合国反种族歧视大会还展示了一份由南非著名反种族主义人士、前南非总统曼德拉签名的宣言《包容与多元:21世纪视野》。由于曼德拉曾为坚守原则理想而受尽了艰苦的考验,因此他的签名便使得这份宣言顿时洋溢着一股强大的道德力量。
曼德拉曾发表了一部有名的著作《通往自由之路》,书中有一段被誉为“金句”的话:“就在那些漫长和寂寞的岁月中,我为国民争取自由的渴求,演变成了希望为所有人争取自由的渴求,不论他们是黑人还是白人。我明白到,要得到解放的,不光是受压迫者,还有压迫者本身。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其实都同样被剥夺了应有的人性:当我剥夺了他人的自由时,其实我也并非真正的自由。”
曼德拉的这番话,正如同米沃什《咒语》里的诗句一般,充满了永恒的光辉。曼德拉极富远见的洞察和理解、对举世受压迫者和压迫者同样的同情和关怀,向世人展示出他既是一个实干家,也是一个努力发挥人性至善至美潜能的人生艺术家,相信他也必会认同米沃什在诗中的观点。事实上,所有到德班出席大会的人,都应该铭记米沃什的诗句,尤其是其在《咒语》里那充满光辉和启发性的结尾:
美丽而青春的是哲学女神,
和诗歌,同为服膺公正的盟友,
自然近在昨日还为他们庆生,
独角兽和回声将好消息带到山岭,
她们的友谊光荣耀眼,她们的岁月无限,
她们的敌人已自取毁灭。G(日月)
《海外星云》(2001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