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港里的烛光
2001-04-29沈碧
沈碧
你告别了工作多年的大都市,经过长途跋涉,汗流浃背地拖着沉重的行李,自愿来到海边的渔港中学任教。
当时,我带着亲切而又风趣的口吻问你:“是潮声把你唤来的?还是海浪把你引来的?”你坦然一笑说:“不,都不是。”哦,原来是你情系渔家子弟,也是因为这块土地只要雨过天晴,经风一吹,地上就会冒出一层盐的盐碱地需要你。
小小的渔港依着用石块垒起的像长城一样的海堤,自然成了渔村与大海之间的屏障。方圆约莫四五里,横卧着几个偏僻的、不发达的渔村,渔港初级中学就坐落其间。那天,离学校不远的港口,显得格外宁静,因为渔船都出海作业了,海面上剩下的只是一层层荡漾的鳞波。
这里的渔民一般靠海上捕捞为业,有的人家不太重视送孩子上学校读书。那些辍学的学生过早地随着父亲风里来,浪里钻,操作着简单的捕捞工具。这时你说,真想把每一个孩子都拉回课堂。
你有時散步在海边的大堤上,低着头沉思良久:渔港的方言,你听不懂;渔港的风俗你又不习惯;渔港的生活当然不如都市里舒适。抬起头,映入你眼帘的是一片茫茫大海,无边无际,在晴朗的天空下,更显光艳如画。此时的你,心潮沸腾了,面对这块盐碱地抱有很大的希望,坚信科教一定能振兴渔港,让渔港像大海一样美丽如画。
你真的捧着这颗心来了。那年暑假,天气热得发了狂。太阳一出来,地上就像下了火。大江里的水犹如一个个疯狂的巨人,凶猛地向大江两岸冲击,狂涛冲垮了堤坝,我国沿江地区遭受到了一场特大的洪涝灾害。
怀着满腔热情的你,仿佛已忘掉这盛夏季节,冒着酷暑串门走户进行家访。你一边热情地给学生评点暑假作业,一边真诚地建议学生要扩大学习范围,如要定时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要及时了解我国沿江灾区的抗洪救灾情况。而且,你以抗洪军民的斗志来激发学生要人在渔港心系灾区,用抗洪军民的拼搏精神呼唤学生积极参与抗洪救灾活动,人人都要尽心尽力地为抗洪救灾工作贡献一份力量。暑假里,学生大都接受了极其生动的现实生活的教育,在社会实践中给自己补了课。
终于,学生们心头的那盏灯被你拨亮了,在他们的心里已不单是装有这里的渔港,而且拥有大海;他们身在渔港心想沿江灾区人民。几天以后,你班里的学生们自觉地将零花钱纷纷捐给灾区。钱的数量虽不多,但却表达了渔家子弟的一片心意。
一位渔家女孩激情满怀地抒写了一首情系灾区的诗——《灯下》。诗中表达了渔家三代人参与抗洪救灾的情形:“老奶奶为抗洪第一线的儿子缝衣服;儿媳为抗洪第一线的丈夫写鼓励信;小孙儿把储蓄的零花钱寄给灾区,以表达爱心。”我读着这首诗,感到诗的字里行间仿佛跳跃着一颗渔家少女的心。于是,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心里明白——渔港振兴有希望。大家都说,你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渔港孩子们的热情。你听后认真地说,那是抗洪精神鼓舞了他们。
以教书育人为已任的你,在今年的寒假里,不怕天寒地冻,奔走于一些学生的家庭之间。你一方面与学生谈心解惑;一方面宣传要揭批“法轮功”邪教,教育学生崇尚科学;还建议学生利用早晚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引导他们在社会实践中自己“找水喝”——调查“法轮功”修炼者悔悟的典型事例,并写成作文,从而配合学校的宣传工作,决不让“法轮功”邪教玷污校园。
一周后,学生根据社会调查材料写成的一篇篇作文,纷纷汇集到你的办公桌上。这一大叠作文是学生们用心取得的成绩,晚上,你全神贯注地审读着每一篇作文,其中《迷途知返的人》一文引起你的注意。不久,这篇作文在一家杂志上发表了。我真为你高兴得眼里放光,脸上带笑。你用心浇灌的花终于开了。你欣慰地笑着说,这是我对学生的一点希望,也是渔港人憧憬的幸福的明天。
我与你共事几年了。深知你的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而且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情感活动。你充分利用了课堂优势,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改写、续写、扩写、仿写等想象作文训练。你这种再创造想象训练的教学方法,既锻炼了学生,又提高了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我不知道你心里拥有什么样的世界。因为,在平日里,你从不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也不在他人背后评头论足。只有每年到了教师节前夕,当收到许多学生寄来的贺卡时,你才舒心地笑了。而且,嘴里总是重复着一句话:我们当教师的不图什么,只愿自己的生命之灯永远为孩子们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