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师爱”
2001-04-29毛荣富
毛荣富
离开了爱,教育也就不复存在。
教师对学生深沉而无私的爱,在今天显得尤为珍贵,因为五光十色的商品经济对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生活会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今天这个深刻变革的时代又必然赋予传统的师爱以新的内涵。
有人说,世上惟一可与母爱相媲美的,是教师的爱。其实,今天的师爱比母爱更理智、更博大、更富有教育的力度。比如,一个孩子歪戴帽子、敞着衣襟、嘴里还骂骂咧咧的,他的母亲替他把衣帽整理好,把衣扣缝好,说:“看你这样子,都快成了街上的二流子了。”可是在学校里,教师在帮他扶正帽子,系好扣子后却说:“这样看上去,多精神啊,你从小就注意仪表举止,说不准将来还能当一名仪仗队员,接受外国元首的检阅,为国争光呢!”这句话,可使我们看到师爱超越母爱之处。它把美好的人生前景一下子展现在孩子的面前,激起了他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理想的追求。教师节,这个孩子在给老师的贺卡上写道:“亲爱的老师,我要对你说一句话,一句悄悄话,妈妈虽好,可是您胜过妈妈……”
今天的中学生已不同以往。他们的自我意识虽增强却又缺少认识和调控的能力,内心有了较多的隐密性,但又渴望交流和理解。空泛的说教已很难打动他们的思想。所以,只有把真挚的师爱化为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那份亲切和坦诚,把抽象的道理变成对他们具体的人生关怀,才能谱写出新的教育诗篇。一位品学兼优的女学生不知怎么暗恋上了校园里一个并不相识的男学生。她为之兴奋过、欣喜过,但更多的是饱尝了懊丧、痛楚和惶恐。她鼓起勇气把自己的“隐私”告诉了老师。老师说很能理解她,因为自己在年轻时也曾有过和她类似的“青春烦惱”。一句话就令该生心里轻松了许多,仿佛遇到了知已。接下来老师又像朋友似的帮她作了分析——这是一种纯真的、未经污染的,但又是苍白而来得不合时宜的情感。正由于不了解对方,一切在想象中都可以变得十分美好,而这种情感又在想象中得以强化,因为不具备任何交流的条件和渠道,所以结果必然是自寻烦恼。要走出虚幻的世界,面对现实清醒理智地生活。寥寥数语,就像一束阳光投进了她的心灵。此时,这位同学的脸上露出了感激而又羞涩的微笑……
有这样一件小事,让一位老师对今天的师爱有了新的感悟。一次,他带学生外出活动,车上人多座位少。每次上车,他都是让排头先上。排在末尾的一个男生当即提出异议:“老师,这种做法不公平。”老师随口就说:“什么叫公平?是不是让你坐到位子上就是公平?”学生又大胆地说:“或者让排头排尾的男生、女生轮流先上,或者照顾身体弱的同学先上,那才叫公平。”他一听,觉得这个意见有道理。然而,反思自己的话,看似有理,其实是对学生缺少理解,缺少爱。他由这件小事悟出:民主、平等和自尊的意识早已融入了今天学生的性格。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赐予,而应是一种深层的信任和尊重。今天的师爱和教育民主本应融为一体。对学生的不同意见甚至带刺的话都要用博大的胸怀去包容,而且要有“察纳雅言”的风度。
今天的师爱还应该是讲究艺术的爱,包含着辩证思想的爱。据日本一些心理学家对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学生希望老师能常常责罚他们。对于那些从来不批评学生的老师,他们反而感到不亲密。所以,教师适度地批评一下学生,反而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从而增强师生间的亲密度。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在一个班级里,有个学生小王,平时说话傲气,不懂得尊重别人。到了春游的时候,老师一改往常按小组活动的做法,让大家自由组合。结果,班里同学很快就结成了伴儿,惟独他无人理睬。当他被置于这种难堪的境地的时候,对自己平时的言行感到了羞愧。后来老师说服同学们接受了他,还安排他为大家做一些事情,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以此为训,他懂得了只有尊重和帮助别人的人,才是幸福的人。这位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外冷内热”式的。他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引发内心冲突,从而进行自我教育的情境,可谓苦心孤诣。
一位教育家曾说,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光有爱心只能获得60分,而想得到高分,还得在教学上勇攀高峰。许多名师正是把高尚深沉的师爱变成了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在教学上不断追求、不断创新的动力正是源于对学生无尽的爱。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师爱的阳光应该更加明媚,师爱的雨露应该更能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