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率不等于治愈率

2001-04-29曹晓菊

祝您健康 2001年2期
关键词:张师傅王师傅老伴

曹晓菊

王师傅的老伴患中风已经两个月了,经过医院的抢救治疗,生命是保住了,但却只能躺在床上,左侧肢体偏瘫,一家人都很着急。一天,他看到广告介绍某种药物治疗偏瘫总有效率为95%,非常高兴,兴冲冲地买了许多,回来后认认真真地给老伴服用。一个疗程后,老伴的腿只能在床上挪动,仍然下不了地。王师傅想不通,不解地问:“怎么5%就让我们摊上了呢,”无独有偶,张师傅也碰上了类似的问题。他的母亲腰腿痛已经十几年了,听同事讲曾经服用一种药物效果很好,一个疗程就不疼了,于是也去买了回来,给母亲服用。但用后只是有了部分缓解,并没有彻底止痛。他看着药物说明书上所说的90%以上的总有效率叹息着。他的同事也无奈地说:“你母亲可能就是那10%吧!”

王师傅和张师傅这样的经历,许多人都有过。总有效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它为什么会使这么多的人失望呢?

按有关规定,治疗疾病的疗效转归一般分为4级,即临床痊愈、显效(或好转)、有效、无效。有些疾病在近期内无法达到临床痊愈,则只分为3级。某些特殊病种,则根据该病特点确定疗效分级。如癌症,其近期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等。这些标准是根据患者治疗前后自觉症状、体征及各种客观检查指标等情况综合判断的。除了药物本身的原因以外,疾病的轻重缓急也可以影响到疗效。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如年龄、体质、病人所处的环境以及个体差异和精神因素等等,均可影响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很多人认为,有效就是经过治疗痊愈了,总有效率自然就是痊愈的比例了。而在实际医疗过程中,任何药物对疾病的治疗都很难达到100%的有效,100%的痊愈更是无法达到。一般来讲,临床治愈率为20%左右。用药后症状、体征、化验指标等部分改善者,根据改善程度分为好转和有效,这部分患者则占60%~70%。只有那些用药后症状、体征、化验指标无改善或加重者,才算是无效。总有效率是临床痊愈、显效、有效三部分在总用药人群中的比例。也就是说,总有效率并不是痊愈的比例。所谓90%以上的总有效率,并不是病人服药后90%以上都能痊愈。如果将有效率与治愈率的概念混淆,那么,对药物治疗效果的期望值就会过高。王师傅老伴的那种情况属于有效,而王师傅期望的却是痊愈,所以他想不通,张师傅盼望的是“药到病除”的治疗效果,所以他也觉得很无奈。

了解了有效率的含义,我们在接受某种新的药物前应注意几点:第一,看这种药物有无国家的正式批号。因为有国家的正式批号的药物,都经过严格的药理学、毒理学实验研究及大量的临床试验研究,其疗效有客观准确的统计结果。第二,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对其有效率进行具体分析。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的适应证,决定是否选用该药,特别应注意广告有无夸大疗效,含糊其辞的情况。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应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咨询,看这种药物是否符合患者病情。如果医生认为可以用,应进一步了解用药方法,包括时间、用量、疗程以及可能出现的反应。有条件的话应经常到医院进行随访,以便获得医生的观察和指导。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那种“看广告吃药,吃完药失望”的情况发生了。

(编辑士心)

猜你喜欢

张师傅王师傅老伴
井 道
莫让老伴变成“老拌”
维权遭反诉
老伴,幸福相伴
捆绑10年
敲门
爱“多事”的老伴
幸福每一天
“同居”养老伴夕阳
神秘的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