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天我入园

2001-04-29段惠敏

父母必读 2001年8期
关键词:入园小朋友女儿

段惠敏

孩子要入托了。这是自孩子出生以来跨出家庭的第一步。过去,我们总爱说,这是孩子和家长之间身心的分离;我们总是在想该如何帮助孩子度过这一分离。其实,这也是家长和孩子的分离,这个分离对家长来说同样难过。凡有过送孩子经历的家长都有过那种“牵肠挂肚”的感受,都没少在幼儿园的大门外头掉眼泪。用一句妈妈们互相解嘲的话来说:要是不掉眼泪,那还是妈吗?其实,绝大多数孩子都成功地度过了这次分离,继续健康地成长起来。这里,我们只是想告诉正在或即将入园的孩子和家长,你们将面临什么样的场景,别人是如何处理的,又是怎样度过的……万事开头难,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开头尤其难。让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家长是怎样度过的:

上幼儿园的头三天

陈鹏:女儿3岁刚出头,盼星星盼月亮似的好不容易盼到了上幼儿园的这一天。我和妻子与所有的年轻父母一样,欢天喜地送孩子上幼儿园。

第一天

女儿上的是一所重点幼儿园,离我家只有几十米,走路不到两分钟。幼儿园7点30分才开门,这天早晨,还不到7点女儿就催促我们。女儿一边催,一边唱着刚学来的儿歌:“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不哭也不闹,问声老师好。”

在女儿甜甜的歌声中,妻子一件一件地清点女儿要带的东西,生怕落了什么。我呢,就反复叮嘱女儿几句话:“不要欺负小朋友,但也不要让小朋友欺负。”“渴了、饿了找老师。”“想大便就跟老师讲,可别憋坏了……”翻来覆去几句话,女儿都听烦了,一个劲儿地喊:“不听了,不听了!爸爸妈妈快走吧!”7点20分,我们牵着女儿的小手下楼了。

女儿一路上蹦蹦跳跳,满脸都是笑,满嘴都是歌,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我和妻子看着女儿的样子,心里甜滋滋的。当我们把女儿送到小(7)班的门口时,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师笑盈盈地过来和我们打招呼,然后,牵过女儿的小手,将女儿带进了教室。幼儿园下午5点20分接孩子,我5点45分才下班。因为离幼儿园很近,我想早接或迟接一会儿不碍事。等我从办公楼赶到幼儿园,已是5点50分,班里只剩下女儿和另外两个孩子坐在椅子上发呆。女儿一见到我,愣了一下,然后“哇”的一声扑进我的怀里。女儿一边抽泣一边说:“人家爸爸妈妈早就来接了,我以为爸爸妈妈不要小琪了。”说着又伤心地哭了起来。

第二天

早晨6点30分,小琪就醒了。可不管我怎么哄,她就是不起床。我和妻子都快到上班时间了,我有点急,问:“小琪,你是不是不想上幼儿园了?”女儿不回答我的问话,而是小声说:“爸爸你快走,我和妈妈再玩一会儿。”女儿在和我用心眼儿,她想先把我支走,然后好对付妈妈,达到不上幼儿园的目的。时间来不及了,我看用软的方法不行,就硬给女儿穿衣服。我给她往身上穿,她就使劲儿往下拽,一边拽还一边大喊大叫。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给她穿上衣服,然后,抱起她就走。

这时,女儿喊出了心里话:“我不去幼儿园,我不去幼儿园!”女儿又哭又闹,到了小(7)班门口,她死活不进门,哭得满头大汗,还一个劲儿喊叫:“妈妈,我要回家,妈妈,我要回家!”看着女儿满脸的泪和汗,我和妻子真不知道怎么办好。就在我们束手无策时,一位年轻老师出来伸出手抱过女儿,递过眼色让我们赶紧走开,然后抱着女儿闪进了门。妻子愣在门口,眼睛红红的。往回走时,我们没有说上几句话。这一天,我和妻子心情沉重,一直焦虑不安。有几次,我甚至想到幼儿园看看,但又怕被女儿缠住。一到下午5点20分,我就三步并作两步赶到幼儿园。女儿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一见是我,马上扑过来,搂着我又是亲又是叫,高兴得不得了。走出教室,天蓝蓝的,女儿像一只飞出笼的小鸟,尽情地蹦呀,跳呀,唱呀。

第三天

妻子今天提前上班走了,走时女儿还在睡。女儿一觉醒来,发现妈妈不在身边,又跟我闹开了。

好说歹说,总算把衣服给她穿上了,我扯起女儿的小胳膊,就往幼儿园赶。奇怪,走在路上,女儿不哭了,跟我说:“爸爸,你陪我玩一会儿再上幼儿园行吗?”我点头答应了女儿的请求,陪女儿在院子里的小花园转了转,看看蚂蚁搬家,瞧瞧爷爷奶奶们练拳舞剑。玩了一会儿,女儿的情绪终于稳定了,说:“爸爸,我该去幼儿园了!”我心里暗暗高兴,真没想到女儿这么快就转变了。走进幼儿园大门,看见很多孩子哭得跟泪人一样,或许受到感染,女儿的小鼻子又开始抽泣,对我说:“爸爸,我憋不住想哭一会儿。”“你哭吧!哭完了就会好受一些。”就这样,女儿边走边抽泣,到了小(7)班的门口,一个劲儿地唠叨着:“早点儿接我,爸爸。早点儿来接我,好吗?”我一边安慰女儿,一边答应她的要求。我往门外走的片刻,女儿忽然又冲我哭着喊了一声:“爸爸。”当时我心里真有点难受,但我清楚:不管有多么的难舍难分,终究还得分,还得舍。想到这儿,我加快了脚步,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下午接女儿时,她的情绪比前两天好多了,还有板有眼地和我讲起幼儿园的一些事情,一口一个“我们幼儿园,我们老师”什么的,还真像那么回事。

张晖:儿子凡子2岁4个月的时候,在我和丈夫的强烈要求下,双方父母终于同意送他去幼儿园了。我们是想让孩子早些感受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渐形成自立的意识。在此之前,我们希望他对幼儿园有个好印象,有意带他去过几回幼儿园,每次他都玩得很开心。第一天上幼儿园,凡子显得有些兴奋。我骑车带着他,边走边一遍遍地跟他说,要有礼貌,见了老师要问好,和小朋友要好好玩……进了幼儿园,看到有几个小朋友在哭,凡子略有些紧张。当发现我走了的时候,他还是哭了。我狠狠心离开了幼儿园。说真的,虽然不是什么生离死别,但也难舍难分。头一次没有了家人的陪伴,若是口渴了,他会不会要水喝,上厕所行吗……最后只有自我安慰:“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这一天似乎过得很慢,终于到了接他的时间,我竟兴奋得像个孩子。凡子守在班级门口,翘盼着我的到来,看到我,他竟委屈地哭了。第二天,没等他哭,我就走掉了,听到身后的哭声,我心里有些酸酸的。第三天,凡子睁开眼睛就说:“妈妈,我不去幼儿园。”然后一遍遍地重复着。但是这一天他没有哭,竟自己走了进去。孩子真的是在进步啊!就这样过了两周,正当我得意儿子的适应能力强时,周五晚上,孩子开始咳嗽。也许是男孩火气大,凡子一上火嗓子就发炎。第二天咳得越发厉害,我只好带他去医院。大夫建议打消炎针。一连打了三天吊针,在家呆了两天,第三周就这样过去了。第四周,我继续送他,凡子又不愿去了。我一走他就哭。这时候最沉不住气的要数他奶奶了。没过半小时,奶奶就把凡子接回了家。晚上,婆婆打电话过来,列出种种理由要求不要再送凡子,我也陈述了种种原因坚持送孩子。 第二天,凡子仍哭,我早上7点半送凡子去幼儿园,婆婆在上午9点就把凡子接回去了。这样孩子越发不愿去,见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不去幼儿园。”实在没有办法,凡子的第一次入托 以失败告终。哭,表达着孩子对新环境的惧怕、不适和抗议。那么,这是不是每个要入园的孩子的必经之路?他们会哭多久?几个在幼儿园门口等着接孩子的家长聊了起来。

七嘴八舌说入园

张池爸爸:在孩子上幼儿园前,我们看了不少书,给孩子做了不少的工作,讲幼儿园多么好,老师如何好,有好多的小朋友,有许多的玩具……我发现,我说的可能有点过了,孩子似乎把上幼儿园当成负担了,他觉得上幼儿园是他要承担的一件大事。上幼儿园后一直哭闹得非常厉害。

秋实爸爸: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说幼儿园多好,有许多小朋友在一起玩,但孩子第一次离开家人,总免不了有恐惧感。孩子哭了几天,我们听老师的话坚持送,过了几天就不哭了。我们正暗自高兴,没想到过了两周,儿子又不想去幼儿园了。一打听,原来是前一天中午,他在幼儿园尿裤子了。“老师给你换裤子了吗?”“换了。”“老师多好呀!为什么还不愿意去呢?”“在老师给我换裤子时,我光着小屁股,有小朋友看到我的‘小鸡鸡了。”瞧,别看孩子小,羞耻感还挺重;别看事不大,却是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原因。

肖诚妈妈:我的小孩是2岁半时上的幼儿园。为能让她顺利地适应园里的生活,我特意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专门为她过了一个2岁半的生日,标志她长大了,能上幼儿园了。可没想到,她却是班里适应最慢的一个,大约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不哭了。牛佳妈妈:我女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比较强,从2岁7个月开始就不再尿裤子了。

她上幼儿园还是比较顺利的,哭了不到一个星期就不哭了。但我体会到,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时一定要跟她讲清楚上幼儿园是怎么回事。女儿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是我陪着去的,在幼儿园里玩了半天。我跟她讲,这就算是上幼儿园了,她还以为以后上幼儿园总是妈妈陪着呢。第二天看不到我了,她就哭得一塌糊涂。为什么家长事先做了这么多的准备工作,孩子还是会哭呢?有关研究显示,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一种自然规律,在一定的阶段上是难以克服的。因此,我们应充分理解。

孩子的分离焦虑

●刘占兰

孩子的分离焦虑主要指孩子与依恋对象(主要是父母或其他较稳定的抚养者)分离时所表现出的痛苦、不安、忧虑和烦躁情绪。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依恋对象的消失,如与父母突然较长时间地分离,孩子怕失去父母的保护和爱,常常表现为哭闹不安。

刚入幼儿园的孩子普遍存在着分离焦虑,这是孩子从单一的亲子关系向较为复杂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过渡时期出现的正常现象。但过分的焦虑会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观察研究发现,孩子的分离焦虑在程度上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孩子哭得很厉害,但一周后就好了;有的孩子哭得不厉害,而且很快就能过去;有的孩子却能哭一二个月以上,甚至有的孩子到了中班,还经常哭哭啼啼的;也有的孩子没有明显的哭闹,但表情淡漠,拒绝参加活动;还有的孩子拒绝吃饭、睡觉。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害怕可以在孩子学会处理和应对事情后自然消失,但焦虑自然消失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在孩子了解了情况并获得了有关经验后仍然可能存在。孩子需要在成人的帮助下减轻和克服分离焦虑。因此,减轻和克服孩子的分离焦虑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的共同努力。从孩子出生到入幼儿园前的几年里,父母应给孩子以稳定的安全感,如亲自带孩子。同时增加孩子的交往经验,尤其是与同伴交往的经验,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生活的能力,多鼓励孩子独自探索和游戏的活动。在孩子接近入园年龄时,可以先带他到幼儿园去熟悉环境,了解在园小朋友的活动,玩一玩幼儿园的大型玩具,激发他对幼儿园生活的向往,对孩子克服分离焦虑将有一定的帮助。在幼儿刚入园时,要让孩子感受到入园是一件好事,标志着他长大了;同时要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对这件事很坚决、很赞成,他没有退路,不能想不去就不去。

当孩子没有任何理由就提出不去幼儿园时,无论他怎样央求,都不能答应;当发现他假装用“肚子痛”等手段来求得家长的同情时,家长要善于察言观色,可以用“看完病我们再去幼儿园”等办法巧妙周旋。作为幼儿园来说,也要采用逐渐增加孩子在园时间、孩子分批入园、亲子共同在园活动等办法向幼儿独立在园活动过渡,从而减少家庭与幼儿园生活间的坡度。老师要关爱每一个孩子,尽可能多地与孩子进行身体与目光的交流,满足个别依恋性强的孩子的需求(多抱抱他,允许他拉着老师的手或衣服参加活动等),老师尽量当好孩子们的“母亲替代者”;组织丰富的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和兴趣的活动,使他们的注意力从妈妈转移到有趣的游戏和活动中来。经过这些努力,大多数孩子都能较快地克服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的解除或克服标志着孩子继亲子关系之后建立起了新的人际关系,形成了新的“安全基地”,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也将随之进入更高、更广阔的空间。

分离焦虑仅仅表现在孩子身上吗?不,你看孩子都不哭了,妈妈或奶奶还在那儿抹眼泪呢!分离、依恋的情结也出现在家长身上,同时投射到孩子的心里。什么样的孩子焦虑程度高研究发现,孩子分离焦虑程度上的差异与入园前的交往经验和抚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在入园前有比较固定的抚养者,有比较多的探索活动机会和与他人,尤其是与同伴交往机会的孩子,焦虑的程度较低;先完全离开父母,由祖父母带一二年,再由父母带一二年的孩子常常焦虑程度较高。如果祖父母过度保护,孩子探究活动少,与同伴交往机会少,焦虑程度就会更高;亲子关系过于紧密的孩子,如父母(或抚养者)一直和孩子同一张床睡觉,或在睡觉时一定要闻“妈妈味”、“奶奶味”的孩子,焦虑的程度也较高;孩子过分黏人,不能独立做一些事,在入园时也会表现较强的焦虑。孩子对幼儿园的感受主要来自他在幼儿园的体验。孩子分离焦虑的程度与他们在入园时对幼儿园的感受有直接的关系。教师的言行如果让孩子感觉到“老师不喜欢我”,想喝水或想小便不知该怎么办;食物没有家里的可口,午睡没有熟悉的床和小被子……都会加重孩子的焦虑。有些家长的言行常常使幼儿产生消极的感受,如有的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不够平静果断,表现出恋恋不舍,甚至有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哭;在接孩子时表现出孩子似乎受了委屈的言行,也会加重孩子分离焦虑的程度。

亲子依恋,到底谁影响谁

张澜

依恋的发起者是孩子,还是父母?亲子依恋是彼此刺激的,父母对孩子的依恋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研究发现,父母对孩子那种深情的情感投入,对孩子细心的照顾,对孩子的关怀,实际上包含着他对孩子的依恋之情,由此引发孩子对照顾人(抚养者)的一种深切的感情联结。所以,父母是孩子依恋的发起者。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情感跟父母对孩子的依恋情感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有些家长在刚刚送孩子的时候,孩子哭他也哭;送完孩子自己还处在这种焦虑的情绪中调整不过来。有的家长自己做了很充分的心理准备:孩子要哭,孩子要不适应……并做了很多相应的行为准备。结果,孩子上幼儿园哭得很少,家长就觉得太省心了。

越是家长做了心理准备的,孩子出现的不适应、分离焦虑的强度就越低。相反,有些家长觉得上幼儿园算不了什么,有什么事到上幼儿园再说吧。这样的家长到时候很容易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家长自己出现分离焦虑的时候,应该如何解除呢?客观地说,孩子如果能上一所好的幼儿园,焦虑感就能减轻一些。所以家长总要千挑万选幼儿园。一所教育水平、保教质量、硬件条件都比较好的幼儿园会使孩子感到温馨,有亲切感;老师的和蔼、温柔,更能减轻家长的分离焦虑。如果一开始家长接触到的老师比较急躁、大嗓门,甚至家长要跟老师交代一些事情,老师就有点等不得,就说:“没事你们走吧,走吧。”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心里就更没底儿,更焦虑了。所以,家长要想减轻自己的焦虑感,就要选择一所自己比较放心的幼儿园。另外,家长也要树立这样的信心:哭过之后,你的孩子一定会找到适应新环境的方法,这是大多数孩子都走过来的路,你的孩子也行。

光选择好的幼儿园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孩子最初入园的时候,家长如果能全身心地投入一段时间和精力,爬入园这个“坡”就能轻松许多。下面这位妈妈对此深有体会。

没劲,还不如我们幼儿园呢!

●周莲娣

儿子即将满3周岁的时候,我准备把他送进幼儿园。我先走访、了解并选定了幼儿园后,便与幼儿园的主任商量能否让孩子在入园前先到幼儿园来玩玩。得到允许后,我先后几次带着儿子走近(进)幼儿园。第一次,他站在幼儿园大门外看小朋友们做操,小朋友们做完操后,他立即激动地对我说:“妈妈,我能进去吗?”第二次,他进到班里,看到那么多的小朋友和玩具,立即脱鞋跑到教室的地板上玩了起来。第三次,他又尽情地玩了一通组合玩具,乐不思蜀。直到被看门的老师请了出来。“妈妈,我也要去幼儿园,幼儿园真好!”果然,三次对幼儿园愉快的感性认识,使儿子对幼儿园产生了美好的憧憬。不久,儿子正式进入幼儿园了。也许是环境的新鲜奇特,也许是最初的美好印象深刻难忘,头两天他竟然来去都高高兴兴地,全然不像有的孩子哭闹不止。然而,第三天早晨我把他送进幼儿园的大门时,他突然紧搂我的脖子不肯进去,而且还含着眼泪大声说:“妈妈,幼儿园不快乐,我要跟你回家。”显然,儿子对幼儿园“醒过味儿”来了。幼儿园没有家里随便,也没有随时可以吃的零食,老师更不可能总“抱抱”……儿子的这种表现在我的意料之中。凭我对他的了解,我知道环境变化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我带他到任何一个陌生的地方,儿子都没有表现出惧怕和紧张),关键在于他心理上的变化。

当置身的环境里他不再是中心,当周围的一切不再归他一个人独享的时候,自然导致他心理上的不平衡。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得尽快让他对幼儿园建立起感情,缩短他在家与幼儿园之间的距离感。于是,在每天接送他上幼儿园的路上,我总是指着路上的行人对他说:“你看,叔叔、阿姨每天都要去上班,大哥哥、大姐姐们要去上学,小朋友当然也要去幼儿园啦!”我还反复对他说:“幼儿园是每个小朋友都必须要去的地方,不去幼儿园就不能上学,也不能当解放军(儿子很喜欢军人)。”对于我这番纯“理论”教育,开始的时候,他忿忿地说:“我就不长大,我长小。”

“如果你想长小,就会小到再回到妈妈的肚子里去。”“我不去,妈妈的肚子没有窗户,里面也没有玩具。”“对呀,人只有从幼儿园长大,才能到很多很多的地方去,才能当解放军。”有几回这样的对话后,我发现儿子不再像当初那样反感“说教”了。有时甚至还挺认真地问我:“妈妈,人不去幼儿园真的长不大吗?”可见,强化的作用已使他在意识里逐渐接受了“小朋友必须要去幼儿园”的概念,同时也知道了幼儿园的作用是“小朋友要从这里长大”。与此同时,我还尽可能地在家里创造一种幼儿园的“仿真”效果,造成家与幼儿园在某些方面的“重合”:单独准备一张像幼儿园一样的小方桌和椅子,买一块小黑板,腾出一个柜子专门放玩具和幼儿书等。这样一布置,孩子对我说:“妈妈,我们家像幼儿园。”让孩子在家里也有幼儿园的感觉,特别有助于他适应和熟悉幼儿园的新环境,也有助于拉近家与幼儿园的距离。另外,每天我把他从幼儿园接回来以后,我都故意和他谈幼儿园的事情。一个星期过去后,儿子的情绪又稳定了下来,每天早晨他虽不是欢天喜地,倒也平平静静。又过了几天,从幼儿园回来,他便滔滔不绝地告诉我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一切,我表现出非常感兴趣的样子,还让他教我说每天新学会的歌谣和小故事,并不时地对他说:“幼儿园多有意思呀,能学那么多知识,妈妈也想去行吗?”“不行!你是大人,不是小朋友。”

“现在你去幼儿园开心吗?”“开心,有那么多小朋友……”的确,儿子越来越喜欢幼儿园了。有一天他问我:“妈妈,我们家有国旗吗?”我说:“没有。”儿子叹了一口气:“真没劲,还不如我们幼儿园呢!”

入园准备

精神准备:让幼儿知道,幼儿园是一个美好的地方,那里有许多的小朋友;有会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的老师;还有许多家里没有的大型玩具;可爱的小动物……家长带孩子到幼儿园参观,玩玩具,给他感观上的认识,引起他对幼儿园的兴趣。了解并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调整孩子在家的作息时间,减少孩子入园后的不适应。

物质准备:给孩子买一个小背包,让他知道这是他上幼儿园用的,由孩子亲手挑选一块小手帕,绣上他的名字。买一盒油画棒放在家里,当他有兴趣的时候,把老师教的绘画内容在家里表现一番。准备一二套内衣裤,因为孩子年龄小,换了环境容易湿裤子。凡是孩子的衣服都要绣上名字,以便老师查找。

自身准备:1.知道自己的名字、年龄,会表达自己要求。2.能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吃饭,会用水杯喝水。3.大小便知道告诉成人。4.会用手绢擦鼻涕。5.会自己脱鞋袜、穿衣服。

幼儿园基本生活常规的要求:坐:双脚自然放平,背靠在椅子背上,双手自然放在双膝上。走:会一个跟着一个地走,不碰撞别人。洗手:左手拿起香皂,右手打开水龙头冲湿肥皂,关上水龙头,抹擦肥皂后,从手心到手背再到手腕用手揉搓后,冲洗干净。关上水龙头后,往洗手池里甩3~5下手,摘下毛巾擦干手。挂上毛巾后,两手互握等待喝水或吃点心。进餐:要求幼儿饭菜都要吃,不说话,饭后漱口。脱衣服:脱鞋袜,再脱裤子,然后再脱上衣。穿衣服:先穿上衣,再穿裤子,然后再穿袜子和鞋。注意:1.家园密切配合:家长应该配合幼儿适应学习幼儿园的作息与常规要求。在孩子入托时,把孩子的特点和不足告诉老师,以便双方配合,积极指导。2.不要责怪孩子:孩子在生活自理能力上有点滴进步,家长就要鼓励。哪方面做得不好,找出解决办法,不要一味责怪,引起孩子精神上的紧张。千万不要用上幼儿园来恐吓孩子。

猜你喜欢

入园小朋友女儿
免票入园
大三的女儿
海的女儿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宝宝入园巧加餐
Let’s DIY Poster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
入园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