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新教育观念与培养创新精神

2001-04-28王文湛

人民教育 2001年7期
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人才

王文湛

世纪之交,千年更迭,历史进入了以信息化和知识经济为重要标志的新时代。我们面临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入WTO、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等诸多机遇和挑战。这要求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要适应、要改革、要发展,其中更新教育观念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造就一大批创造性人才处于核心地位,也是江泽民总书记几次关于教育问题讲话、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主旨精神。

国务院领导同志最近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新形势下,要求树立如下教育观念:

第一,树立大教育观念。一是要把教育和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统筹规划和通盘考虑;二是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相互配合共同做好育人工作:三是要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相互衔接、相互渗透、密切配合的系统工程。

第二,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传统观念是把人的一生分为职前与职后两个阶段,职前就是学习,职后就是工作。而终身教育一是在时间上,打破职前职后的界限,学习贯穿人的一生,使职前教育和职后继续教育相结合:二是在空间上,学习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学校教育扩展到岗位教育、网上教育、社会教育、自修提高等:三是在目标上,打破了教育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手段,更强调综合素质、岗位技能等。正如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讲话中指出:“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多次受教育的机会”,“21世纪的中国应该成为人人皆学之邦。”

第三,树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观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包括:一是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素质;二是科学文化技术素质:三是生产技能、生活技能素质:四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素质。同时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都是素质教育的内容。

第四,树立现代人才观。人才,首先要“做人”,然后是“成才”。“做人”,要有正确的方向,高尚的道德,健康的心理,无私的奉献。“成才”,要有坚实的基础文化,过硬的专业技术,爱岗敬业,做出突出贡献。“做人”与“成才”相统一,才是人才。高学历、高分数为成才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但两者并非等同。人才是有层次的,可以出现或成长于不同的岗位上。杨振宁、钱学森、袁隆平等一大批杰出科学家是人才:王铁人、张秉贵、时传祥、李素丽等一大批英模人物也是当之无愧的人才。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学校固然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但人才的成长最终是在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和自身的努力中實现的。

第五,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不少人认为高分数就是高质量,这显然是不全面的。其实分数只反映了教育质量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应按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角度来衡量。检验教育质量的最终方法是社会实践,即学生毕业参加工作若干年后,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态度、能力、表现、贡献等,而不能仅仅用一两次考试、一两个分数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惟一标准。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就要求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要培养厚基础、宽专业、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精神与创造性人才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日常教学中应着重抓好如下几个环节:

第一,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对象是学生。因此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为主线的思想。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顾名思义是由教和学相互联动、有机配合而组成的。学生理应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演员,而不是无关紧要的观众。教师的责任是设计教学的环境,组织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而不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有经验的教师重在教学的过程,而不只是强调教学的结果。我们不少课堂教学是教师“满堂灌”,唱“独角戏”,学生很少参与,或肤浅形式地参与。从眼前看,学生讲五分钟,肯定不如教师讲五分钟效果好,但要看长远一些,要考虑若干年后的效果。有些内容可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进行教学。班级干部要由更多的学生轮流担任,组织班级活动要由幕前转到幕后,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作用,增长他们的才干。

第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牛顿讲过:“若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瓦特由于看到开水可以把壶盖掀动,萌发出问题,最终导致蒸汽机的发明。牛顿看到苹果成熟落地,产生疑问,最终导致万有引力定律的诞生。问题意识是产生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萌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一些学生不善于提出问题,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教师要鼓励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校学习,一方面学到新知识,另一方面是增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当今世界,新知识、新工艺不断涌现,学生在学校不可能把一生中遇到的知识都学到,而要重在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较强的自学能力。这样,就可以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不断地汲取知识,充实自己,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培养学生“五个能力”,即“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此外,要教给学生会使用三种工具,一是会查字典,二是会利用图书馆,三是会使用计算机和上网。目前,对使用图书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出些需要探索的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培养学生到图书馆去寻找答案,开展研究性学习,养成经常到图书馆浏览、学习的好习惯。

第五,要注意发展个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对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因材施教,注意培养。不少著名科学家的才华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显露出来。对这类学生,教师的责任就是及时发现,营造环境,使他们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发展升华。实施素质教育,既要关心帮助后进生,更要创造条件使学习好的学生脱颖而出,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讲话中指出:“在出人才的问题上,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

猜你喜欢

素质素质教育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