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与追求
2001-04-28白娟
白娟
1997年初,时任拉薩市城关区教育局副局长的林凤秋,被上级调到拉萨市第一小学当校长。
拉萨一小是拉萨市成立最早的一所小学,曾有过辉煌的过去。然而近年来,学校逐渐落后了,从拉萨市小学的领军地位,倒退成拉萨市教育内部一个难题。面对机遇与挑战,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强烈的进取心没有让林凤秋退缩。1997年8月,她走马上任了。
拉萨市一小是一所以藏族教师和藏族学生为主体,同时兼有30%汉族教师和学生的一个大集体。过去,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藏族校长带领藏族教导主任抓藏族班教学、汉族校长带领汉族教导主任抓汉族班教学的“一校两治”现状。林凤秋把藏汉团结作为突破口,在管理上进行改革,把过去以藏汉教研组为单位分开办公,改为以年级为单位集中办公,将藏汉族班课表分别编排改为全校统一编排,藏汉族教师搭配编班等。这些做法受到了全校教职工的欢迎。
与此同时,林风秋在一小实行全员聘任制,让那些责任心不强、教学水平差的教师没了生存的土壤,用外力促教师走自强上进之路。随后,林校长顶着压力,在全校实行竞争上岗,可以“高职低聘,低职高聘”。这样一来,教师的工作热情被调动起来了,责任心也增强了。
工作理顺了,林凤秋的心中并没有轻松。她知道,所有的改革最终都要落脚在教学质量上。结合一小实际,她提出以科研为先导、以改革为动力、创一流学校、育新型人才的总体思路。为保证科研计划落实,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加强教学科研的措施,经常组织教学比武和公开课活动,形成一个比、学、赶、帮的竞争环境。
在林凤秋倡导下,拉萨一小由过去“以绩求存,以学求立”的旧教育模式,逐步向“以质求存,以能求立”的新教育模式上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一小在学生中实行了干部轮换制。每学期开学,学生通过演讲、竞争选拔学校班级干部,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校和班级管理。在学生学科能力发展与培养实验研究上,学校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要渠道,通过教学过程科研化,把教师的“教"变为“导”,再通过“导”使学生“悟"出理来。
“扬长促短”是林凤秋提出的教育方法。她要求老师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帮学生树立信心。她把实行多年的“三好学生”评选改为各种单项奖评选,一个孩子只要在某一方面有长处,就能拿到诸如学习奖、进步奖、美术奖、体育奖、音乐奖等各种奖项。这样一来,每个学生在学校都有发挥自己特长的舞台,增强了学生的上进心。在去年举行的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比赛中,一小参赛的3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在今年举行的华罗庚全国小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西藏赛区初、复赛中,该校学生囊括小学组两个一等奖,取得了参加全国决赛的资格。
几年来,拉萨一小步入正常发展轨道,学校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后被评为全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自治区合格学校和文明学校、拉萨市文明学校和先进党支部。林校长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一级星星火炬奖章、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工作者等。
面对成绩,林凤秋没有满足。江总书记曾在视察该校时题词:“为祖国和雪域的明天勤奋学习”。这给她很大的鼓舞。林凤秋说,要以江总书记的题词为动力,努力把拉萨一小办成西藏的窗口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