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庭湖中湘妃竹

2001-03-26朱艳芳

知识窗 2001年8期
关键词:君山恶龙姐妹俩

朱艳芳

在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中,有一座风光秀丽的小岛——君山。君山自古多奇竹,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推湘妃竹。

湘妃竹又名斑竹,它秀拔莹润,竹竿布满雅丽的紫色斑点,宛如泪痕,正如施肩吾在《湘竹词》中所吟唱的:“万古湘江竹(即湘妃竹),无穷奈怨何!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

关于湘妃竹的来历,有着一个凄美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代,尧称帝时,任人唯贤,咨询四方部落首领后选舜为其继承人,并对舜进行了三年考核,认为他德才兼备,才命令舜摄位行政,后又将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许配给他。

舜即主持国政后,推出了许多改革措施,废除了部落联盟议事制,按照当时需要,设置了国家职能部门,由自己统一指挥。各部门任命首长,形成了中央统治机构,并开创了最初的“法制”局面。

若干年后,天下太平,舜帝南下巡察,一走就是4年,杳无音讯。娥皇和女英只好在期待、焦虑中打发日子。仲秋八月,从平阳传来消息:禹王已派使者去江南宣谕旨意,任命舜为苗州牧不经批准不得擅自回都。同时还派兵封锁了长江北岸。紧接着,禹王派来兵勇将虞地舜的旧居围了个水泄不通,声称是为了保护“帝子”的安全。面对这个杀气腾腾的局面,娥皇和女英决定偷偷逃出去寻找夫君。

姐妹俩一路上餐风宿露,备受辛苦,好不容易赶到三苗国土,却得知舜已经临驾苍梧。一个老兵禀道:“临行前,王命我留守在这洞庭山(即今日之君山),听候调遣,并说如果夫人寻来,可转告不用再往前去了,他很快就会回来与夫人相会的。”

她们满怀希望地留了下来,等待着丈夫凯旋归来。

原来,苍梧之麓,有恶龙霸占湘水之源,经常兴风作浪,时而泛滥成灾,时而赤地千里,苗民常有饥饿之虞。舜王闻此,亲率兵卒与恶龙搏斗,奋战三昼夜,恶龙伏诛,舜亦精疲力竭而死。

二妃没想到等了许久,等来的却是丈夫战死苍梧的噩耗。姐妹俩霎时觉得天旋地转,惨叫一声:“夫君哪!”嚎啕恸哭,血泪进流,泪洒竹林,竹的颜色大变,留下了点点斑痕。姐妹俩不久即郁郁而终,而溅在那片竹林上的血泪从此就再也没有褪去。

这个凄婉的传说深深感动着人们,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雅士都为它挥毫泼墨,写下诸多动人诗篇。唐代诗人高骈曾写有《湘浦曲》,诗云:

“虞帝南巡竟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

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如今竹上斑。”

清初著名诗人施闺章在《江行杂咏》中写有《见斑竹》一诗:

“碧玉森森绿水湾,风鸣环佩满湘山。

游人自洒离愁泪,不是当年旧泪斑。”

毛泽东同志于1961年也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七律·答友人》一诗其中“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表达了对二妃的同情和赞美。

抛开斑竹的形态不谈,其在生态上也自有特点,不同于一般竹类。斑竹在一年之内发两次笋,第一次在四五月间,竹笋发在母竹的周围,像孝顺的“子女”紧紧团聚在“母亲”的四周,被称为“孝儿敬母”。当竹竿脱去笋衣后,它们浑身油光闪亮,并无斑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九月时,才渐渐开始长斑,云纹紫色,宛如泪痕,“殷红若雨洗不落,犹带湘娥泪血腥。”第二次发笋是在九月以后,大都生在母竹丛的中间,又像“母亲”把“子女”搂在温暖的怀抱里度过严冬一样,被称为“慈母护儿”。这种极富生活气息的特点,也是远客近民们钟爱此竹的一个原因。其实从生物学的观点看,斑竹的生长与土壤、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它们的花纹实质上是真菌腐蚀幼竹而成。

君山竹是感情色彩很浓的竹子,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的爱物。

猜你喜欢

君山恶龙姐妹俩
“君山”别名知多少
桐君山
雪夜企鹅村
吉尔勇斗恶龙
“恶龙”城堡
姐妹俩
斑竹丛中君山茶
传说中的恶龙
双胞胎姐妹嫁双胞胎兄弟还同时怀二胎
最后的一千条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