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论今话保健
2001-03-24陈同年
陈同年
从某种意义上讲,健康比生命更为重要。往往有些健康情况太差的人,会感到生趣淡漠,甚至不惜以“安乐死”来追求解脱,就可以说明健康对于生命何等重要。
健康并不是一定都从先天带来,它也可以通过后天锻炼获得。唐代有位文学家李百药自幼多痛,不离药物,其祖母乃以“百药”为名以厌之。百药后来通过适当锻炼,居然获得健康,活到八十多岁,而且文笔之健,出类拔萃。《二十四史》中的《齐史》即由李百药所主撰。李百药在告老退休之后,仍旧怡然自得,穿地凿水,筑宅池边,对与文友歌吟雅会,以乐余年,谁也不会想到他年轻时的狼狈。
汉末华佗是大家所熟知的著名医学家,他首创施用麻沸散(古代的麻醉剂)进行手术治疗,《三国演义》中有一回书说,关羽臂上受箭伤中毒,请华佗刮骨治之乃愈,即其一例。
华佗有二个入室弟子,一为广陵吴普,一为彭城樊阿。华佗曾对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吾有一术日‘五禽之戏可以使身体轻便、疾病不生,即以授汝。”普即身体力行,至90多岁,耳聪目明,牙齿完整。这就是现代的“五禽戏”。
华佗本人是位名医,深谙医道,对于生命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知之甚稔,可以赢得高寿,自在理想之中。可惜不幸为曹操所杀,未尽天年。华佗逝世时高寿多少,一直未有确论,只知约有“百岁而貌有壮容”。
历史上还有一位高寿的医生是唐代的孙思邈。他幼年是一个多病的孩子。因此在长大之后,立志从事医学研究及草药采集,至四十岁时已是一位很负盛名的医家,官府屡次征召,不赴。但他从不拒绝民间病人的求医,并认为天地有可消之灾,形体之病,都有治疗可能之方的指导思想,尽心为病人服务。并将一生积累的治疗的经验教训,写成《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二书,其所以取名“千金”,意谓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书中首列妇女、幼儿疾病,并创设脏病、腑病分类,具有开创性,在医学上卓有贡献,为历代医学界所重视。孙思邈活了101岁,他是如何获得健康长寿的呢?传记中未曾提到他曾习武事,似乎他未曾留下如何锻练传说,看来明白医道之理专注于工作,同样也能起锻练作用。这一说法与《黄帝内经》上所说“聚精会神”养生法颇有相通之处。自古以来有许多书法家虽不习武也不练什么功却也臻高寿者也可以为证:欧阳洵85岁;虞世南81岁;柳公权88岁;文征明90岁;近代吴昌硕84岁;沈尹默89岁;齐白石99岁;苏局仙110岁。任何动作,只要能聚精会神就是锻炼。
因此,也可以据此作出一个推论:文锻与武练,在保健上同样有效。革命老前辈朱德与董必武两老晚年,生活方式有所不同,朱老总喜欢伸拳踢腿在户外活动,而董老一天到晚不出门,只是看书写字。一天,朱老总上门来劝董老出去走动走动。董老说:“我在家也在锻炼,只不过我是‘文锻,你是‘武练的不同而已。我比你大一岁,我们哥俩可以来一个比赛,看看文锻武练哪个更顶用?”后来,董老在1975年逝世,享年90,朱老总1976年逝世,享年也是90,比赛结果,文锻与武练不分胜负,平手。
我出生于1911年,在旅行社干了几十年旅游工作,爬山越岭,给我的健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退休之后,为了保持健康,改为每日定时锻炼,早上四时左右起床,到户外锻炼40分钟,风雨无阻,寒暑不变,天天当作公事奉行。我不会太极,也不会少林、武当拳,更没有练过“法轮大法”,只练自己根据《八段锦》摸索的一套简单易操作的动作,每次以40分钟为度。锻炼的确有效,原单位退休人员中,数我年龄最大(今年已满90岁),而健康情况,似乎也数我最好,按照我目前健康情况,可以步行二三十里不累,伏案写作几千字可以不戴眼镜,似乎活到2010年100岁并不困难。10年之后,我再来写一篇《生命与健康》作为向读者汇报。对此,我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