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英历史学科国家课程标准看中国历史教学新大纲
2001-03-10聂幼犁查正和
聂幼犁 查正和
为抢占21世纪的制高点,以1983年美国《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发表为起点,世界各国课程改革风起云涌。教育理念的更新、课程目标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整合和课程评估的完善是这次改革的重点。就历史学科而言,各国课程改革的成果至90年代中期都基本上以国家颁布新的通行全国的课程标准的形式基本巩固下来。我国历史学科的课程改革于80年代中期起步,2000年2月教育部也颁布了具有全新理念的试验修订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中国新大纲)。新大纲已于2000年秋季在全国十多个省市试验实施。为了使新大纲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我们认为有必要将其放到世界性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进行解读。本文拟从大纲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三个方面对中、美、英三国历史学科课程标准进行比较,以期获得对中国新大纲优缺点的初步印象,从而有助于新大纲的实施和修订。
一
《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开篇就指出:"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危急中。我们一度在商业、工业、科学和技术创新方面不受挑战的领先地位,现在正在被竞争者赶上。"从这一观点出发,80年代前期的美国课程改革几乎将全部的目光聚焦于科学课程的改革上,但以1987年希尔斯(E.D.Hirsch)《文化知识:每个美国人应该知道的》(Cultural Literacy:What Every American Needs to Know)一书出版为标志,这种更多地从经济的角度考虑科学课程的改革逐渐让位于更多地从文化生产的角度考虑社会课程的改革。面对希尔斯"我们的儿童缺乏历史知识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的呼吁,(美国)国家课程标准委员会于1994年颁布了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国家课程标准。该标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针对幼儿园至4年级学生的,名为《拓展儿童对世界时空的认识》。第二阶段是针对5~12年级学生的,包括两部分:一是《历史学科美国史国家课程标准:探讨美国的经历》,一是《历史学科世界史国家课程标准:探寻通往现代之路》。第一阶段共有4个主题,按社区、本地、本州、美国、世界的顺序,由近及远地让儿童对人类历史有个总体的认识。第二阶段两部分均由"前言"、"标准的制定"、"历史思考的标准"、"历史思考与历史了解的整合的标准"、"教学资源"四方面组成,两部分均以能力为核心,将美国史和世界史分别划分为10个时期和8个时期,逐步演进,系统列出各时期不同年级能力要求的详细标准。
受美国这匹课程改革"领头羊"的影响,世界性课程改革此伏彼起,英国也于1994年颁布了《国家课程标准》,该标准共包括11科,历史学科是排在英语、数学、科学三门学科之后的第四门核心学科。英国历史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包括"一般要求"、三个阶段的"学习大纲"和"达到的目标"三部分。三个阶段的"学习大纲"是其核心。第一阶段主要是要求儿童从熟悉的"服饰、饮食、日常用品、住房、商店和其他建筑、职业、交通、娱乐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上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休闲和文化"、"了解各类名人"、"了解各种大事"。第二阶段主要要求学生学习从"罗马人统治到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史、古希腊史、地方史和非欧洲社会史"。第三阶段主要要求学生学习从"中世纪不列颠王国到1900年前后的英国史、20世纪世界史、1914:欧洲的转折点、非欧洲社会史"。每个阶段均从"时序感"、"历史知识和了解的深度与广度"、"历史阐释"、"历史探究"、"历史信息的重组与交流"五个方面提出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
中国新大纲包括"教学目的"、"课程、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考试与评估"五个部分。与美、英历史学科国家课程标准相比,中国新大纲在内容结构上的特点有:第一,中国新大纲对"教学内容"即基本知识要点的列举特别详细,它的823%的篇幅都用在这部分的叙述上。第二,中国新大纲体现了"考试之乡"的特点,特别列出了"考试与评估"一项。第三,中国新大纲对历史学科的课程、课时作了比较严格的安排。
二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任何教育目的都要通过课程目标来实现。因此课程目标是在对学生心理特点、社会要求、学科特点精心研究基础上的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中国新大纲和美国国家课程标准都非常强调这一点。中国新大纲要求:"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美国国家课程标准则认为:"没有历史,我们就无法对社会的过去、它的核心价值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因而也就无法做到鉴古知今。没有历史,我们就不能对当今时代的政治、社会或道德问题进行任何明智的探寻。没有历史知识和这种探寻,我们就不能成为有教养的、明白事理的公民,而成为这种有国家民主意识的公民是我们有效参与国家管理和国家事务所必不可少的。"
为全面实现教育目的,即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中、美、英三国的历史学科课程标准都制定了明确的课程目标,现列表如下:
从表中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一)中、英两国都非常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以中国为最。中国新大纲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要求几乎成了整个课程目标的代名词;英国历史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也用了近483%的篇幅叙述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而美国历史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对历史基础知识本身几乎没有提出任何要求,所有知识点的教学均蕴涵在发展能力里。(二)三国课程目标均强调能力的培养,但美国最为突出。美国国家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历史思考"和"历史思考与历史了解的整合"两项,尤其是后一项,几乎占了整个标准884%的篇幅,这与中国用823%的篇幅叙述基础知识目标形成鲜明的对比。(三)美、英两国国家课程标准注意突出能力层次的划分。美国国家课程标准对同一内容在不同年级讲授提出了不同的能力要求。如美国历史第三时期的"独立战争的起因",对不同年级学习这一内容的学生的学业成就提出不同标准:
5~12年级:
1毙鹗霭四暾秸的结果和随后在1683年巴黎和约中英国方针的改变。(列举前提条件的证据)
2北冉现С只蚍炊愿予英国人贸易权和要求北美付给英国一笔钱的新帝国政策的证据。(思考多种观点)
3敝匦卤嘀票泵乐趁竦赜胗⒐发生武装冲突的大事年表。(确定时间顺序)
7~12年级:
分析导致北美独立战争的政治、宗教思想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思考多种观点)
9~12年级:
重新拟定爱国者和保皇派关于宣布独立的证据并指出关于宣布独立的决定是怎样出台的。(思考多种观点)
由此可见,美国历史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对同一时期的内容(独立战争的起因)提出的学业成就目标是"随着年级的提升而逐渐攀高加深"的,"5~6年级多为叙述性和描述性要求,7~8年级便有解释性和分析性要求,9~12年级则更提出了论证性"和创新性要求。同时,对同一能力在不同阶段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关于"确定时序"能力的培养要求:
5~6年级:
1鼻分自传、传记、文学作品等的叙述与历史叙述中时间结构的不同并解释或将其图表化。
2北嘀拼笫履瓯聿⒔同一时期的多种主题知识补充进去。例如,编制1600-1800年间英国在北美13块殖民地的重要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情况大事年表或1500-1800年间英国、西班牙、法国在北美殖民地的发展情况大事年表。
3倍匝习过的国家史和地方史的分期进行初步归类,将重大事件进行分期或分类。
4毖Щ峒扑闶奔洌明确历史事件或历史发展的开始、演进和结束。
5狈治霭词奔渌承蛱峁┑淖柿希确定转折发生于何时及同一时期发生了何种其他事件。
7~8年级:
1币郧年为单位测量时间并进行公元前后时间的换算。
2苯馐屠史的连续性并按时间先后连续呈现相关事件变化。
3惫菇ɡ史叙述(包括传记、史学争论和历史故事)中的不断发展的时间顺序:按时间顺推事件的开始、发展和结局;按时间逆推,解释事件的由来及它在时间上的发展与演进。
9~12年级:
1敝亟ɡ史叙述和传记中的时序,利用相关信息对其作出合理的阐释。
2敝辽傺Щ崃街掷法,如基于太阳年的太阳历(埃及历、印度历、罗马历、格里历、玛雅历、阿兹特克历、中国历)、基于月亮年的太阴历(伊斯兰历法)以及将太阳历和太阴历结合在一起的阴阳历(犹太历)。理解一种基于天文系统的历法,掌握换算方法,评估各种历法的优缺点。
3狈治鲇肽骋恢魈庥泄氐睦史事件的时间延续性,说明这一历史主题的发展与变化。
4狈治瞿骋惶囟ɡ史时期的分期原理,学会一种历史分期的方法(如历史教材所采用的)。
与此相类似,英国历史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也对同一能力在不同年级段的培养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还以"确定时序"能力的培养要求为例:
第一阶段:
a卑词奔湎群笏承蚺帕欣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b笔褂糜泄厥奔涔去的词汇和短语,如:旧、新,很久以前、以前、以后等。
第二阶段:
a苯所学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变化置于一个大事年表中。
b笔褂糜泄厥奔涔去的名词 (如:古代、近代,公元前、公元后,世纪,年代等),有关界定不同时期的历史术语(如:条顿时期、维多利亚时代等)。
第三阶段:
a北嘀埔桓龃笫履瓯恚将所学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变化置于其中。
b笔褂妹枋隼史时期和时间过去的名词 、术语和俗语,如:纪元、中世纪、工业革命时代、乔治亚时期等。
中国新大纲对能力在各年级的层次无任何叙述。中、美国家课程标准都非常强调个性品德的培养,强调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责任感 、使命感、国际意识和人文素养。
三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中、美、英三国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采取了不同的价值取向、选择标准和组织原则。
从课程内容价值取向看,中国新大纲更多地把课程内容定位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上,把"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作为首要的课程目标。美国历史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取向定为学生的活动,它更多地关注学生做什么,特别是关注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它认为"对学生来说,历史为他们打开了人类经验宝库的大门。凭借研究过去人们的选择及选择带来的后果,学生就能从容面对当今的问题,作出理智的抉择并接受抉择带来的结果"。因此,美国历史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少了一份学术的高深,更多的是对学生的亲近。它以能力立意为中心,所有内容均组织在"历史思考"和"历史思考与历史了解的整合"之中。英国历史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则既希图照顾学科的系统性,又竭力发展学生能力,它将每一阶段的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编排在一起,课程内容以时间为序逐渐推演,能力要求则逐步提高。
从课程内容选择标准看,中国新大纲虽然也强调能力的培养,但总体说来仍然是以知识立意为主,强调历史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强调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强调对历史特征和历史规律的探讨,似乎人人都要当历史学家、人人都能当历史学家。美、英两国国家课程标准则更多地考虑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掌握一些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觉察未来的各种抉择带来的后果,使学生意识到未来的确是可以由他们自己抉择的。
从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看,中国新大纲非常强调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即以时间的推演陈述历史知识。美国历史国家课程标准虽然也将美国历史划分为"三个世界交会"、"殖民时代和定居时期"、"独立与新国家的诞生"……"当代美国"等10个时期,但其中任何一个时期均可在5~12年级中的任何一个年级教授,只是在不同年级其能力要求不同,学生获得的学业成就也不同。这说明美国历史学科国家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是按照与中国新大纲不同的螺旋式上升排列的。
四
从上面的对比中我们认为,中国新大纲在试验实施和以后修订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第一,着力删减基础知识掌握的目标。对一些所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历史特征应进行大刀阔斧地筛汰,非此无以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
第二,详细拟订能力培养的层次,仅用所谓的"初步"、"进一步"、"加强"等空泛的修饰词来表述能力的层次是无法让课程的实施者明白课程编制者的意图的。削弱教条的辩证史观和唯物史观,不要对什么历史问题的分析都来一个"一分为二"或"三七开",作着一些永远都正确但又无任何实质性内容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向权威挑战,使学生成为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思想者。
第三,强化多元文化教育。中国古代史应该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化。世界史学习应"让学生有机会发展一个对世界、对许多不同于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透过他人的眼光去看事情的习惯……培养相互的忍让和尊重以及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与日益相互依赖的世界中的公民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增强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的课程目标落到实处。
第四,改变直线式组织课程内容的模式代之以螺旋式的编排模式,使课程实施者突破对教材的全面依赖,也为教材的多样化、民间编纂化创造条件。
第五,强化学科知识的整合。既要强化历史学科内的经济、科技、政治、文化、宗教间的整合,更要强化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间的整合,以历史的时间、地理的空间、政治的理论构成学生对历史、对社会、对自然的立体认识。
(聂幼犁,1953年生人,华东师大教育科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院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常委理事、上海历史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教育考试院专家咨询组成员。主要著有《中学历史学科标准化与题型训练》、《中学历史学科学业评价》、《现代考试基础理论》等及论文百余篇,其中多篇发表于《历史教学》。查正和,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林〓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