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迎着朝阳飞奔

2001-02-13梁溪虹

新闻记者 2001年1期
关键词:专刊版面报纸

在改革开放第一个10年中的1986年1月,中国报界诞生了一个新的婴儿———《中国文化报》。它足月分娩,健康而活泼。当她发出第一声嘹亮的啼哭时,便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如今14年过去了,婴儿吸吮着党的乳汁,在文化部党组的关怀培育下,在全国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下,茁壮成长,成为部办专业报中一颗耀眼之星。

成长的足迹

1986年1月至1993年,可视为《中国文化报》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报纸从1986年的每周一期发展到第二年的每周二期,1993年《文化周末》应运而生,报纸达到每周三刊。《文化周末》产生于新闻界“周末”大战风起云涌之时,它虽然存在不足,但以其鲜明的个性,关注现实的敏锐,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

1993年下半年,报社领导班子进行调整,锐意改革,大胆开拓。经过酝酿,到1997年报纸扩为周五刊,增加了一期正报,又推出了一期《文化广场》周刊。1999年1月,《文化文摘》周刊又诞生了,至此,《中国文化报》已达每周六刊。如以1994年划线,我们称这后6年是《中国文化报》的发展年、腾飞年。在这一阶段,报纸不但由周三刊扩为周六刊,而且推出了“广东专刊”(对开四版,双周刊)、“影视周刊”、“娱乐双周刊”。在版面结构上也做了适当“微调”,推出了“文化产业”专刊、“书与人”专刊。

报纸出版规模的扩大,适应了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市场的需要、读者的需要,如《文化广场》周刊的创办是适应了文化市场勃起而日益繁荣的需求。文化产业被看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部在机关改革过程中,专门成立了产业司,本报适时果断地将《文化经济》专刊更名为《文化产业》专刊。去年推出的“文化网络”周刊以普及网络知识为主,适应了网络时代各层次读者的需求;群众文化随着我国的经济腾飞而蓬勃发展,并不断地创造着新的形式,研讨和推动群众文化的深入发展,成为本报推出“群众文化”专刊的责任。近年来,中外文化交流工作日益活跃,“环球文化”旬刊诞生,尽现这一领域的成果。

始终关注“话题”

作为文化部的机关报,政治质量是它的生命线。“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我们办报的指针;“坚持导向、提高品位、生动活泼、贴近读者”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中国文化报》在报道中形成了宏观与微观、点与面、立体与纵深相结合的格局。

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信息量,对文化战线热点、难点问题的“聚焦”,传达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及时、到位,赢得了读者的厚爱。1999年,文化部年初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国文化报》将第一季度宣传重点定为农村文化。发表了《推动农村文化跨世纪发展》的评论员文章,推出有关农村文化工作热点、难点的深入报道,并在第一季度末,发表了3篇有分量的评述文章:《在希望的田野我们播种文化》———十五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步履(知识篇)、《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化梦想》———十五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步履(规划篇)、《创造在基层希望在民间》———十五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步履(创意篇),受到部领导和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好评。

改革、繁荣,始终是文化工作的重点,《中国文化报》为改革和繁荣鼓与呼,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文章:《舞台呼唤新作品》、《参加评奖切莫急功近利》、《演员假唱应当休矣》、《文艺批评呼唤公正》、制片、发行有风险———《电影院旱涝保收吗?》,如果我们的精品从一出生就成为既演不起又看不起的作品,那它自身还有存在的意义吗———《精品要活在舞台上》等等。从1998年9月起,本报副刊推出了20个整版的“科学与人文对话”,著名的作家学者分别就科学普及、科学与宗教、科学与艺术、性科学与性文化等多视角发表独到见解,科学与人文如何在未来世纪和谐发展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周末文化”的“长镜头”版,以其对人物命运和具体事件关照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成为本版的“名牌”。读者对本报是这样评价的:既有指导性又有可读性;文字生动,栏目众多;对广大文艺工作者,它是反映自己工作的一面镜子,帮助自己做好工作的一位挚友;对于广大群众,它则是丰富精神生活、满足文化享受、提高欣赏水平,增加文化阅历的一块园地。

耕耘还得问收获

近几年来,报社深化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编辑、记者实行工作量量化考核,抛弃大锅饭,完成任务的多少与职称评聘和经济利益直接挂钩;激励机制增强了报社人员的政治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责任感。报社每年都有相当一大批优秀版面、稿件、名牌栏目和专刊受到奖励,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表彰。我们报社高级职称采编人员现已占四分之一以上。

办好报纸,搞好经营,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报社近几年发行的攀升和经营收入的稳步提高,以版面为依托的广告经营收入,2000年与1994年相比已翻了十多倍,这主要得益于报社上上下下思想观念的转变。对传媒的认识已从单纯的文化型转向文化经济型,我们深刻认识到传媒也是一种产业,因此,必须实行产业化运作,再不能像计划经济体制下那样,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了。市场观念、经营观念、产业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风险观念的增强,有力地推动了报社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从1994年以后,报社将经营管理工作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虽然目前我们的经营水平还不高,发行和经营收入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但发展势头是良好的。求新求变是我们一以贯之的思想。今年,报社将继续调整版面格局,对一些周刊将考虑实行承包经营制,进一步搞活版面,以质量赢得读者、赢得市场。我们将力求办成一张中国文化的权威性报纸,做到一报在手,便知天下文化事,为提高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质量竭尽全力。

“今美于昨,明日复胜于今。”我们将乘理想之马,迎着朝阳飞奔,路上春色正好,前头已见一片光辉!

作者小传

梁溪虹,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后在文化部政策研究室工作,1985年参加中国文化报筹建至今,历任记者部主任、总编辑助理,现任副总编辑。1998年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

猜你喜欢

专刊版面报纸
《考试与评价》英语高一专刊2020年第1—6期出版计划
《考试与评价》英语八年级专刊2020年第1—6期编辑计划
《考试与评价》英语七年级专刊2020年第1—6期出版计划
确实不容易
A Survey of Research on Fine—grained Sentiment Analysis in Chinese
版面撷英
求果
非常魔典
2009年年度专刊征订启事
旧报纸·巧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