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自救 预防自杀
2000-12-25徐岫茹
徐岫茹
章力是个北方的农村青年。他身强力壮,与几个同乡结伴来到南方某城市打工。他挺能吃苦,经过几年的努力,攒了几万元钱,自己拉起了一支建筑队,红红火火地干起来。他打算好好干几年多攒一些钱,回家乡自己盖一座小楼。但是,天有不测风云,章力的建筑队承包的一项工程,刚完成了一半,不幸着了火。因有几个人受伤,住院治疗花了不少钱。建筑队解散了,工程只好转给别人,最后一算账,章力只剩下几百元钱。几年的辛劳化为乌有,他心灰意冷地回了家乡。
这天,父亲旧病复发,需要买药,家里已经没有钱了,母亲让章力设法弄钱。章力来到大哥家,大哥没在家,嫂子却说“听说二叔远走高飞发大财了,怎么还向我们要钱?”他又到几家借钱,也碰了钉子。回到家章力越想越窝囊,一眼看见窗台上放着一瓶农药,拿起来咕嘟咕嘟喝了下去。幸亏弟弟来看父亲,立即将哥哥送到县医院抢救。因为抢救及时,章力没有死。后来章力与弟弟合作,在自己家乡组织起建筑队,又兼跑运输,扎扎实实干了3年,章力和弟弟都盖起了小楼,家里日子大变样。如今,章力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对人们说“人都有走麦城的时候,千万别想不开!当初我真浑,要不是老弟救了我,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生活中的天灾人祸常常难以预料,所以,我们必须心胸宽阔,意志坚定,就可转危为安。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城乡各人群的自杀率都有升高趋势:农村人群的自杀率大大高于城市;我国也是世界上惟一的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的国家,青少年和老年人自杀率的升高,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据卫生部门统计,全国每年自杀死亡率约为22/10万,即死于自杀的人数每年有25万左右。所以,预防自杀,是非常重要的大众心理卫生问题。
也许你听说过,现在人们患心理方面的疾病越来越多,实际上,心理疾病的病因叫做“病从脑八”,是由于自己胡思乱想造成的。因此,恢复心理健康必须靠自身。有轻生念头的人,多是因为意外的精神打击,而自己又不善于宣泄和求助,极易酿成消极抑郁的情绪,甚至罹息“抑郁性神经症”,该症状的典型表现就是悲观厌世,感到生活没有希望,总是想死,并尝试自杀。如果得不到亲人的关注,就可能自杀身亡。
心理自救法,是预防自杀的重要心理卫生知识。它没有什么秘密,就是要学会开朗、豁达,凡事能够想得开。我们每个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善待自己的生命。坚强地活着,比选择“死”需要更多的勇气和自信心,生活就永远有希望。
以下是心理自救法常识,供你参考。
(1)放松身体和精神。转移注意力,不去想令你不愉快的事,可做自己有兴趣的事,如参加文体活动,读一本你喜欢的书,或是听音乐、广播等。
(2)照旧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安心学习或工作,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做你自己应该做的一切事情。专心做事,会使自己情绪稳定,减少烦恼。
(3)让自己快乐起来。不要放纵自己的消极情绪,也不要把自己当做病人,因为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也不能成为“避风港”和“防空洞”。你要想到,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合理性,你就不会再以沮丧和烦恼来惩罚自己。
(4)冷静考虑自己的对策。要积极行动,把自己不痛快的、想不通的事,向自己喜欢和信任的人——爱人、朋友、伙伴、父母、老师等一一说出来,你会得到对方的同情和帮助,就是很好的心理治疗。也可以写在日记里,这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方法:必要时还可以求助于热线电话、心理咨询门诊等。
笔者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约有60%的人,不愿向别人倾诉心里话。因为怕别人笑话,怕别人看不起,怕好朋友“出卖”自己,泄露秘密,怕挨父母的批评,或怕爱人误解自己等,而宁愿把自己不愉快的事闷在心里。其实,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很不利。小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一个不愿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告诉别人的人,结果最后她生了重病,年纪轻轻就死去了。现代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已证明,一个人如果长期积累着消极的情绪,过多的忧郁、焦虑、恐惧等不良的体验,会诱发各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精神病,甚至包括癌症。所以,学会心理自救法,就可以及早预防各种由心理、精神因素引起的疾病。
同时,我们也要关心自己周围的亲人和朋友。如果有人总是情绪消沉,孤僻自闭,有时呆坐流泪,有时喃喃自语,有时对别人说一些类似“遗嘱”的话,或是反复整理自己的东西,性格有异常的改变等,就应该引起警惕,及时陪伴他到心理门诊咨询和治疗。如果是较严重的抑郁症,还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千万不要因为我们的疏忽,造成亲人的自杀。
心理自救,预防自杀,就是告诉我们应该做一个乐观的人。在陷入困境和逆境时,仍旧应该看到希望,应该把一切不幸、痛苦、挫折、失败等都看做精神财富,你可从中得到锻炼,增长社会生活经验。这样,你就会很快地重新振作起来,投入新的生活。
(编辑汤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