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咫尺天涯等

2000-11-04云等

青年文摘·上半月 2000年6期
关键词:登山江苏旅行

栖 云等

咫尺天涯

栖云

那时因为他在江苏,所以几千公里的行程并不觉得遥远。一年中最盼的就是节日,这样可以挤出三五天休息时间。也没有人送行,也没有什么行囊,有时候连座位票都买不到,下夜班就赶火车。月台缓缓后移的时刻,才隐约扯出距离的概念。

现在,有一天,他忽然说:我来沈阳已经十年了,什么时候一起回趟江苏?

十年?我竟然整整十年没再去过江苏。那么远的路怎么能说走就走,假能否请下来?小孩带不带?吃住,转车,啰唆的事情成串,真是裹足不前。根本原因是那里已没有我迫不及待、朝思暮想的人,江苏便从我理念的领域中移远了。世界上有一种距离不是用尺寸丈量,而是用心理丈量的,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这个道理吧。

一个很好的女友给我讲她的婚姻。她和他,表面上和睦和谐,实际里真“相敬如宾”?他回家了,她说:“你回来啦!”他回答:“回来啦。”就这些吗?就这些,像排练什么节目,或者两个室友间的客套。她以为他属巴西木的,永远不温不火地生长。可是错了,真相的暴露在一个清晨。

一个格外清新甜美的早晨,她还睡眼惺忪地缱绻在床上,他已撩开窗帘闪到阳台上去打电话。声音并不是很大,但她已经醒了,所以听得很清晰。“千万别忘了给兰花浇水,对,就是放在书架左边那盆,金橘不要浇,康乃馨吊在阳台上吧……”男人有条不紊地指挥,完全是一个爱家、心细的丈夫。那是广州某个地方,他熟悉那里每个角落,精心安排每样事情。

女友把枕头紧紧扣在脸上,想把自己埋进万丈深渊。因为,她名义上的丈夫从来没过问过这个家,从来没买过花。他们家里没有花。彼此之间,一直阻隔着无形的玻璃,咫尺近不过天涯。

小玲远在纽约,可每年春节,总是哼着刘欢的歌“千万里,也要追寻着你”到河南老家呆几天;陈静则在除夕那个夜晚,几乎花光所有的钱,跟南斯拉夫的女儿絮语到天明。

真情从来没被距离吓倒过。

(陈静丽摘自2000年2月19日《辽沈晚报》)

为什么登山?

邓康延

答案各不相同。

一位著名登山家回答:“因为山在那里。”这话像是没说,又饶有深意。人一出了名再加上一定高度,回答就易成经典。

有一次随深圳的山友们攀登大鹏半岛的七娘山,一位女孩沿途问大家为什么要登山,回答七嘴八舌、五花八门:“强身健体,呼吸新鲜空气。”

“表达征服欲望,挑战自我。”

“可以在山上拍出好照片。”

“自虐意识,寻找刺激。”

“好玩呗,能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对了,还有异性朋友。”

问到我时,我一时不知怎样概括。大家的感受都是相近的,又各有深切。去年夏天,就在第一次登上这座山时,我因有事告别大家先行下山,半路上误入岔道,山路越走越窄,直到断崖旁。再往山上返,已不见原道。林木渐黑,悄无一人,内心恐慌。我拼命在灌木荆棘中撕扯突围,却不知向哪里?结果会怎样?在近一个小时中深深体验了什么叫身心挣扎。还是后下山的伙伴们发现我失踪了,沿途寻来。当我听到熟悉的呼喊,已难自已,我也一路呼喊着迎去,不管前边是沟是树还是刺,那一刻大山看到的是一个疯子、诗人、孩子。

大悲大喜,大劳累大放松。登山犹如社会生存、迷路犹如一场大病。地无大起伏而不成山,人无大起伏而不成生命。身体在极限处,心灵会变得分外敏感。

我觉得每座山都是有灵性的,植物动物的生息,岩石地层的演变,云雾日月的伴生。一座山与一座山不同,登山的人和登山的人不同,一个人的此时和彼时攀援的感觉不同。而有些东西却是相同的,古人今人在远处近处的山冈上共鸣。

那一刻我在深圳的七娘山顶俯瞰大亚湾,想起了咏高的十个字:

眼中沧海小,衣上白云多。

(冯英子摘自《深圳周刊》第156期)

旅人的窗子

彭树君

有时候你需要独自走一段漫长的路,到一个遥远的异乡去旅行。

只有在一个人的旅途中,你才能暂时切断一成不变的日常生活,才能脱离原来的身份。你卸下了堆积在肩头的沉沉负担,心思轻盈欲飞。你转换了空间,甚至转换了时间,你是无国界的地表上一个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的旅人。

旅行是一种日常的出轨,你在其中感到叛逃的快乐。

旅行是一种安全的冒险,它释放了你体内蠢蠢欲动的能量。

旅行也是生活的维他命,灵魂的百忧解,请遵照指示定期服用。然而每一扇旅馆的窗子,总是让你想起了家的样子。于是你一次又一次地明白了,旅行最终的目的,原来是为了证明有一个彼此归属的家,可以让你不断地离开,也不断地回去。

(摘自台湾《皇冠》1999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登山江苏旅行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登山
多用登山杖
不可能旅行
小黑的旅行
图说江苏制造
夏日旅行
一次难忘的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