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里的民主选举
2000-06-14□郑作时
□郑作时
2000年1月7日,河北省北太平庄进行了村委会选举,与别的选举不同的是在观众中多了几个心存疑惑的外国人,他们分别来自阿特兰大的卡特中心,北京的美国商会,美国大使馆,欧洲与美国的研究机构,还有两个外国游客。当然少不了理应在场采访的一些记者。
这些“乌合之众”所以甘愿冒着严寒来到这里,就是想看个新鲜,印证已经名声在外的中国农村民主选举究竟是怎样的。据说这是中国在政治改革方面的重要实验。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为更高一级政府的直接选举铺平道路。
当然,远在万里之外的美国国会、政府、研究机构的某些人士也关注着这场已经有13年历史,并在1998年经过人大立法而进一步充实的民主实验,并根据它的进展情况,调整中美关系,例如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待遇等等。看客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是:这种选举是否真的意味着这是中国政治制度改革迈出了第一步?
赵金周(音译),一个36岁、种小麦与玉米为生的农民。他第一次被推举担当村子里的关键性职务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是1989
年,当时是根据1987年的法律进行的,也是他所熟悉的那种选举方法。
在那个时候,赵金周并没有感到选举对他个人有什么压力,村里的各个团体,从党支部到妇联都可以被提名为村委会委员的候选人。而这种所谓的提名只不过是村里的头面人物经过协商而定下来的,投票只是走过场的形式,最多是另外添上个把新名字,为选举的竞争性添些光彩。赵根本不必担心他所率领的班子会落选。但是在1998年11月,中国的全国人大颁布了新的选举规则,在农村率先实行直接选举,保证基层行政人员的素质,也保证他们有最大的民意支持。协商提出候选人的方法被中止了。现在,村民们进行初选时,每一个投票者可以将他自己的名字或任何人的名字写在空白的选票上。在初次投票中得票最多的几个人就成为候选人进入下一轮的选举。这种候选人提名程序的改变,忽然间使北太平庄的选举变得难以预料起来。北太平庄1200名村民聚集在学校的操场上听着高音喇叭广播有关选举的规则。随后大家就拿起选票进入教室进行秘密投票,书写选票的课桌还真用夹板给围了起来,谁也偷看不了。投票的结果当众在操场的黑板上点票公布,有147个候选人竞争5个职位。赵以35%的选票赢得参加竞选村委会主任的资格。选票紧随其后的是副书记许光全(音译),得票为30%。于是这两个人再行参加村委会主席的竞选。5天后,在同一地点进行角逐,许光全以50.5%的得票率把赵金周挤出了局。初选时,赵对来访者说:“我不想再当村委会主任,这个工作太累人,当然,要是大家选举我,我也不会拒绝。”现在他还希望能保住党支部书记的职务,但也有点危险。因为很多农村的党支书记如果不能够在村委会选举中胜出,党员们就不太愿意选这个群众威信不是最高的人当村党组织的头。民政部的一位官员说,换一种说法,如果谁被村民选举为村委会主任,如果他是党员的话,多半会自然地成为当支书的候选人。无意中,我们又见到了直接选举的另一种结果,不仅是党外,也影响到党内。也许正是通过这个途径,使共产党的领导更能获得选民们的认可。来自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个教授说:“这样的选举只会使当地的社会更加稳定。”中国共产党会逐步地推广到更高的一级政权,比方说,乡镇一级,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卡特中心的资深选举专家TomCrack和Costello认为:“如果他们将直接选举推向更高的级别时,就不可能维持在靠现场提出个人来充当候选人的局面。或许是代表一组人,一个团体,一个组织,而不可能只是代表种麦子的、种西瓜者的利益。”当然,这些都是未来的事儿,一步一步地走嘛,现在毕竟是开了个好头。□(编辑:郑作时摄影:朱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