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实习的日子
2000-06-14杨俐嘉
杨俐嘉
去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由国家教育部与欧盟共同主办的欧亚商务实习生计划,去欧洲当了一回实习生。
我实习的公司是一家法国公司,专门生产包装机械,位于法国中南部城市第绒(DIJON)。实习的第一天,我的上司劳伦开车送我去上班,远远便看到公司门前高高飘扬着中国国旗。在异国他乡见到自己的国旗,自豪兴奋之余,我不禁好奇,难道今天还有什么中国贵宾来公司吗?劳伦笑着解释说,你就是我们今天的中国贵宾啊!原来,只要有不同国籍的人来访公司,公司的接待处就会升起该国国旗欢迎来宾。法国人的热情有礼,我终于见识到了。
安全与福利
第一天上班,为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劳伦先给我安排了一整天的培训。不过,培训前,我要先会见一个特别的人物:福利安全官(SE—CURITY0FFICER)。福利安全官向我详细解说了我的各种福利与权利。他还向我特别说明了公司及厂房的结构,如果遇到火警等突发事件,应该拨打哪个号码,在哪里集合逃生等等。其中一项福利很有趣:如果有人要我搬东西,由于我是女孩子,我可以拒绝。如果我没有拒绝而搬了东西,并因此闪了腰或什么的,我可以马上向福利安全官投诉,公司会负责我的医疗费用。素闻法国公司很重视员工的福利,果然如此。即便我只是一个实习生,公司也要确保我的安全、健康与福利。接下来的培训由人力资源部的副经理负责。副经理滔滔不绝地讲述了公司的组织结构,然后带我进了厂房。又滔滔不绝地介绍公司生产的各种机器。我没来得及细听,便被一个可爱的机器人吸引了注意力。机器人胖嘟嘟的,专门负责将各种轻便的工具来回运送给不同厂区的工人。最妙的是,机器人还会给人让路。其实这个机器挺低级的,还没有人的形态。不过,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机器人,觉得特别的兴奋。
工作与休息
培训结束后,劳伦便将一串长长的工作任务列表连同一间干净整洁的办公室分配给我。我要负责更新公司的亚洲区业务伙伴数据库,为公司在台湾寻找代理商,调查公司在日本的竞争对手,查找最佳的中文网络推广渠道,为公司参展2000年博览会准备录像与杂志等等。公司提供给我一切工作上的便利与所需的设施。于是,我有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有了自己的上网及长途电话账号。惟一令我烦恼的是法式键盘有几个字母的排列与英文键盘不一样,害我老是打错单词。由于时差的关系,我每天早上忙着打电话、发传真到亚洲,下午才开始搜集信息、输入数据与写分析报告。每天下来,总是忙得像打仗一样。忙归忙,工作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乐趣的。比如说,有一次我打电话去联络公司的北京客户——“QIANMENKA0YADIAN”。非常可笑,跟对方聊了半天,才突然弄明白,原来这位客户便是鼎鼎大名的“全聚德烤鸭店”。在办公室里,我要摆弄那台有数据查找功能的电话机,学习使用有记忆功能的传真机,研究可以分页的影印机。紧张的工作节奏,轻松的工作环境,便利的办公设施,可能就是公司高效率的原因吧。法国人很注重享受,工作环境尽可能布置得舒适,工作安排尽可能宽松,连工余时间都可以变得很有情趣。就以我实习的公司来说,人们可以选择弹性上班时间,秘书、工程师与经理每年都享有3个星期左右的休假。休假几乎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由于是轮流休假,休假期间,其他员工会接手休假员工的工作,决不会让工作影响休假。每天下午,公司都有一个休息时间(COFFEEBREAK),每个员工都有一条咖啡钥匙(COFFEEKEY),可以打开咖啡机(COFFEEMACHINE),调配一杯自己喜欢的咖啡。每逢星期五的休息时间,总会有一个员工到公司各个部门派发法国最出名的牛角包。员工们轮流负责采购,一人一星期,每个星期都会有不同的口味。午餐是由公司旁边的一个小餐厅供应的。法国人注重吃文化,十分鄙夷美国式的快餐。因此即便是工作午餐,也毫不马虎。三道菜,头盘开胃菜,然后上主莱,最后是甜点。饭后供应咖啡或茶,唯独不供应酒,以免影响工作。我在公司实习期间,几乎都在这小餐厅里吃午饭,边吃边与同事闲聊,因而也知道了好几种奶酪与甜点。
在法国实习,肯定不能只呆在办公室,这简直是暴殄“良机”。第一个周末,老板便送了我两张火车票,将我“速递”到巴黎。法国的火车名叫DGV,翻译成中文就是高速火车,听说是法国原创的。火车快速平稳,时速达150公里,安静而舒适。到了巴黎,我住在一位法国老华侨叶伯伯家里。叶伯伯家在巴黎郊区,有一个非常可爱的花园。早餐桌上总是有叶伯伯自己栽种的水果。水果甜美多汁,连同老华侨的热情好客,一直甜到了我的心里。
巴黎市郊的悠闲安逸,与市区的繁华亮丽,是两道截然不同的风景线。走在繁华的香树丽舍大道上,游人不绝。据说,八月的巴黎,十人中有九人是游客,剩下的那一位不是厨师便是导游。香榭丽舍大道东西向,连接卢浮宫、戴高乐广场和凯旋门等等著名的游览景点,是巴黎的经典。我在一家路边咖啡店坐了下来,悠闲地吸着咖啡,任由自己成为香榭丽舍上的一道风景。
巴黎是繁华之都,同时也是艺术文化之都。古典艺术殿堂首推卢浮宫。我从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进入卢浮宫,经过数不清的名画,终于来到闻名退还的蒙娜丽莎面前。神秘的蒙娜丽莎,带着传说中动人的微笑,静静地端详着。无数的游人,无数的赞叹,无数的闪光灯,人们动情地膜拜着这位跨越时空跨越地域的名模。如果说蒙娜丽莎极尽人的美态,那么维纳斯便极尽神的美态。维纳斯立在一间拱形的小方厅里。环绕小方厅,各个角度都有游人驻足欣赏。半裸的维纳斯无论哪个角度,都展现动人的曲线。流动的美态,有如空谷中的竖琴,有如风中的玫瑰,有如香槟过后的微醺。在卢浮宫,时间是永远不够的。这里是美的宫殿,艺术的海洋,让人醉心其中,同时让人感到自我的卑微。走出卢浮宫,古典的美依然延续,老佛爷对面的巴黎歌剧院,西岱岛上的巴黎圣母院,胜利大道上的凯旋门,塞纳河上的新桥。一切一切,犹如塞纳河的河水,横亘古今。
公与私
注重享受的法国人,同时也非常努力地工作,而且公私分明。有一次公司内部网络上发了一封公开信。初学法语的我,觉得信上好像在说,每个员工的工资这个月多了一笔钱。于是我恭喜劳伦。结果他告诉我,信上是说,由于技术问题,每个员工的工资账户上都多划了一笔钱,而且由于各人的数目不一,请各位员工自行检查,将多出来的部分转还给公司。我问,单凭一封电子邮件,员工们就会把钱退还了吗,不用再采取其它措施了吗?劳伦眨眨眼说,对啊,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嘛。又有一次,我与市场部的一个小伙子让·马克到诺曼底出差。由于是开车去,公司配给他一辆舒适的雪铁龙,并且他有一张公司付款的信用卡,专门为出差的费用划账。旅途中,我们说说笑笑,一不留神,错过了高速公路出口,结果绕了一个大圈,让·马克显得有点儿懊恼。到了下一个加油站,我发现他用两个信用卡来付账,一张是公司的,另一张显然是他自己的。我问他为什么,他告诉我,由于绕错路是他自己犯的错误,所以那部分油费应该由他自己承担。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法国人都是这样,我只是知道我深深地为这种诚信的品格所折服。
(摘自《黄金时代》200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