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鸟语心旷神怡
2000-06-14北京:潘深亮袁杰
北京:潘深亮 袁 杰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 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人,或署名田水月,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擅作水墨花卉画,偶作山水人物。他的写意花卉画,大大发展了吴中花鸟画自然秀润的体格,画风豪迈、雄健,不拘成法,泼墨、破墨、积墨随心所欲,为前人所未见。他的泼墨写意画,笔酣墨饱,水墨淋漓,一扫前人呆板刻露之习,具有强烈的个性。如《墨葡萄图》,画家纯以水墨写葡萄,草书笔法画出藤萝错落,纵横驰骋,画风豪放泼辣,纵逸多姿。画中题诗曰:“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作者借晶莹的葡萄自喻,表达了他胸怀“明珠”而无人赏识的失意与落魄,也是作者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的锥心之痛的流露。所题诗文纯用行草,字势斜跌宕,放纵不羁,极易令人联想到作者怪异的性格与不凡的生活经历。明代文坛公安派领袖袁宏道称赞徐渭的诗,谓其胸中有“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而这一切皆寓于其诗中,此可谓评到了要害。北京故宫博物院还藏有徐渭《墨花图》卷、《墨花图》册、《四时花卉图》卷等,都是笔酣墨饱、奔放淋漓的大写意花卉画。这些画中,大都透露了画家不拘成法,追求个性解放的创新精神和思想内蕴。正如袁宏道言其画“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落不平之气,于字画中宛宛可见。”可谓十分中肯之评。“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拔皆吾五指栽”,正是他对自己画风的准确写照。在进一步发展写意花鸟画的表现手法上,徐渭与陈道复一道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出现一直影响了中国400年的画坛。从清初的八大、石涛到扬州八怪的郑板桥、李以及海派的赵之谦、吴昌硕、近代齐白石、潘天寿等,在他们的作品中都不难感觉到徐渭的存在。
此外晚明的周之冕融陆治设色和陈道复水墨写意于一炉,创立了“勾花夹叶派”,促进了水墨写意画的发展。如故宫藏《百花图》卷,是周氏花卉画的代表作,用折枝画牡丹、兰花、绣球、玉兰、枇杷、荷花、菊花、梅花等30余种四季花卉,以勾花、点叶法加以表现,笔苍墨润,花、叶俯仰有致,构图在变化中求统一。这种画法,后人称之为“勾花夹叶派”。对有清以来的中国花鸟画有一定的影响。晚明画家中值得一提的还有工笔画大师陈洪绶,以缜密工细的笔法画花鸟,画风高古凝练,造型古拙奇特,人们常称之为“高古奇骇”。其山水花鸟,造型色彩富于装饰趣味。他的写意花鸟画融入了山水画中的木石画法,独出一枝,对有清以后的画坛影响很大。代表作品有《荷花鸳鸯》轴和《梅石蛱蝶图》等。前者为工笔设色画,画风古朴奇特,赋色艳而不俗,工而不板,富有装饰性。后者用笔粗简,造型夸张,设色淡雅,为意笔之作。
其四,梅、兰、竹、菊画。
在明代,所谓的“四君子”画,几乎所有的文人画家都能兼写,而最著名的有宋克、王绂、夏昶的墨竹,陈录、王谦的墨梅,周天球、马守真、文的兰花等,他们都在继承和弘扬“四君子”画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并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如宋克画的墨竹,多为万玉千篁,颇有萧然出尘之趣;王绂的竹石,用笔潇洒跌宕,于遒劲中见媚姿,萧散中见韵致。夏昶笔下的竹姿雨色,偃直浓淡,各具情态,享誉海内,当时已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说。善画墨梅的陈录和王谦,虽为同时代人,但风格不一。陈氏画梅,深受王冕的影响。如白雪繁花,暗香浮动,新枝老干,纵横交错,疏密有致。运笔细枝圆劲挺拔,老干粗犷雄浑,或以疾速的飞白法画之,干湿浓淡、虚实处理恰到好处,代表作品有《墨梅图》等。王谦字牧之,钱塘人。他画的梅花,笔法苍古,枝柯如铁,千花万蕊,璀璨笔端,幽韵动人,把王冕墨梅花技法提高到了新的阶段。周天球,字公瑕,号幼海,苏州人,书法绝妙,画兰用笔舒展柔和,有花歌叶舞之姿,画风师法文徵明,上溯郑思肖和赵孟坚。马守真和文,均为晚明时女画家,善画兰花、花卉,前者师法赵子固,所画兰花,用笔抑扬顿挫,风姿潇洒秀润,名震一时。文,字端容,文从简之女,所画草木昆虫、苍松怪石,用笔儒雅。代表作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萱石图》和上海博物馆藏《写生花蝶图》卷等,前者笔致清新淡雅,后者细腻温馨,于秀丽中见豪爽之致。
明代后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社会矛盾空前尖锐,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的统治。继之而来的是清兵入关与南下,不久便夺取了全国政权,民族矛盾又上升到主要地位。在这剧烈的政治变革中,一些文人的生活和心境受到了冲击,因而在艺术思想和审美观点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为意识形态的花鸟画,也出现了新的情况,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水墨写意画大放异彩,以其磅礴的气势,冲击画坛,其中以八大、石涛为代表;二是传统的没骨写生、工笔花卉、花鸟画得到发展。其中以扬州画派诸大家以及以恽寿平为代表的“常州派”为中坚;三是以赵之谦、虚谷为代表的以设色为主的“海派”的崛起。
(一)水墨写意画
清代初期,写意花鸟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是八大山人。
与八大同时期的石涛,笔情恣肆,“情发于外”。他笔下的荷花、梅、兰、竹、菊,无不生气盎然,具有生活气息。代表作品有《墨荷图》、《梅竹图》等。前者绘墨荷数枝,荷叶披纷,荷花或朵朵盛开,或含苞欲放。泼墨大笔挥洒,水墨酣畅淋漓。画中自题诗曰:“韩园虽好梵宫荒,歌妓游归恨杳茫,堤外莲花千万朵,不知谁是旧人香。”诗中作者借韩园兴盛,梵宫荒芜的惨景,表现怀才不遇的痛苦心情。后者《梅竹图》,作者以水墨画春梅数株,繁花怒放,翠竹掩映。用笔沉着,墨色浓润,层次分明,为石涛梅竹画精心之作。石涛在另一幅《梅竹图》上题诗道:“古花如见古遗民,谁道花枝照古人?阅尽六朝惟隐逸,支离残腊倍精神。天青地白容疏放,水涌山空任屈伸。拟欲将诗寄明月,尽驱怀抱入清新。”此画与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富有深邃的寓意。
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期活跃在扬州地区的“扬州八怪”,他们继承和发扬了徐渭、陈淳、石涛和八大的传统,强调个性,主张变格创新,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上做出了新的贡献。金农(1687~1764年),字寿门,号冬心,别号有金吉金、昔耶居士、稽留山民等20余个,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工诗,长于书法,五十多岁“始从事画”。他喜画“江路野梅”,独创一格,自有一种情致。如传世名作《墨梅图》,绘老梅一株,老干虬枝,枝繁花茂,布满画面。用笔凝重,墨色清劲秀雅,春意盎然。画面自题诗曰:“砚水生冰墨未干,画梅先画晚耒寒,树无丑态香沾袖,不爱花人莫与看。”诗中流露了作者喜画寒梅,崇尚朴拙、清瘦的艺术思想。金农画的墨竹,用笔质朴,造型奇特,叶片阔而短,自有一种拙趣。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善画兰、竹、石。画风清劲秀逸,颇得萧爽之趣。故秦祖永评他的画“笔情纵逸,随意挥洒,苍劲绝伦”。他笔下的墨竹,清瘦劲削,有一种孤傲刚正之气。代表作品有《梅竹图》轴。此图以梅花翠竹布满画面下半部,梅干蜿蜒斜伸,如游龙惊蛇,纵逸多姿,枝上梅花凌空盛开,冰妍隽秀,楚楚动人。一竿瘦竹从纵横错落的梅枝中穿插而上,亭亭玉立,竹梢绿叶纷披,随风摇曳,婀娜多姿。图中梅花以湿墨干笔画出,凝重生拙,质朴无华。竹竿、竹叶用浓墨湿笔点画,用笔疾速劲健,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竹的弹性。构图巧妙,平中求奇,纵横的梅枝,缤纷的梅花布置得疏密有致。而最令人欣赏之处,是画家不在画心中下部画叶,而是在梅枝达不到的竹梢画了颇多的竹叶,簇集生长。初看有点头重足轻,细看则匠心独具,使上部单一纵向的空间变得更为充实。画中自题诗曰:“一生从未画梅花、不识孤山处士家。今日画梅兼画竹,岁寒心事满烟霞。”借梅竹特性以抒发胸中积郁的愤懑之情。罗聘,字遁夫,号两峰,为金农的入室弟子。他画的梅花,喜用粗枝大杈,花蕊繁密,笔调奇特,风格冷僻。代表作品有《二色梅花图》等。李,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他的花卉画,师法蒋廷锡和高其佩等,画风早年工细,中晚年后奔放简率。如他绘的《松藤图》和《蕉石图》,前者用笔纵横驰骋,不拘成法,无论松干皴擦点染,还是藤花的勾勒,均信笔挥洒,率意天成。后者用笔灵活,工笔勾勒,没骨写意兼用,于简率中见生动之致。李画的荷花,笔势奔放,泼墨酣畅淋漓,画风从徐渭大写意画法中变出。李方膺,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善画松、菊、兰、竹和虫、鱼诸小品,尤喜写梅,师法青藤,白阳,以纵横跌宕的构图和清逸静穆的意趣而独具一格。笔墨豪放,元气淋漓。他笔下的梅花,千姿百态,纵斜交错,生气盎然。他又喜用秃笔画风竹,叶不出头,有一股奇傲倔强之概。他仕途坎坷,常托物言志。如他画的《游鱼图》,绘鱼五尾,大小不一,飘游、跳跃于池水之中,画家不画一滴水,却使你感到海阔天空,碧波荡漾。鱼的造型准确,生动有神,运笔纵横跌宕,不拘一格。画中自题诗曰:“三十六鳞(喻指鲤鱼)一出渊,雨师风伯总无权,南阡北陌槔声急,喷沫崇朝遍绿田。”诗情画意中流露出作者去官后如游鱼一样自由自在的愉悦心情。汪士慎,字近人,号巢林,又号溪东外史,安徽休宁人,长年在扬州卖画为生。善画花卉,尤喜画梅花、水仙,时人评为“清妙独绝”,“不食人间烟火者”。他笔底下的梅花,干挺枝繁,笔致清淡秀俊,有一种孤芳冷洁的品质。画风学王冕而又有自己的特色。黄慎,一生布衣,早年师法上官周,多工笔人物。中年以后,以狂草书法作画,画风粗犷奔放,独具一格。高翔,字凤冈,号犀堂,西堂等,扬州人。除画山水外,还善画肖像、花卉。他画的梅花,疏枝瘦朵,构图简洁,透疏朗而冷峻之气,笔墨不多,以疏、简取胜。高凤翰首创的手头花卉画,纵逸不拘于法,纯以气胜,从而丰富了中国花鸟画技法。
责编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