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藏雕版慨然献国家

2000-06-14山东章丘:宁荫棠

收藏 2000年10期
关键词:章丘市章丘博物馆

山东章丘:宁荫棠

2000年5月13日,山东省章丘市人民政府隆重举行“李应顺传世雕版捐献表彰大会”,对埠村镇西鹅庄村民李应顺同志将家中珍藏了120年的5966张清代古籍木刻雕版全部捐献给国家进行表彰,并颁发奖金15万元。

李应顺,1949年出生于书香世家,是这批雕版主人的第五代孙。兄弟4人,他为最小,大哥李应平,1944年参军,曾任广州某部队的副司令员,二哥、三哥也先后成了国家干部,惟独他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守着祖上留下的一套前厅后楼的青砖院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关于家中老屋内藏雕版之事,只是听几个哥哥说过,连母亲也不清楚这批藏版的来龙去脉,因为祖上曾立下传男不传女的规矩。“文化大革命”的前一年,大哥从广州回家探亲,把兄弟几个约到一块儿,指着院内的3间老屋对应顺说:“俺兄弟三个都不在家,听老爸说这座老屋就是存放刻版的地方,你在家要好好看着。”兄弟4人并商议,一旦时机成熟,就把这批雕版献给国家。

1999年,秋雨绵绵,年久失修的老屋开始漏雨。雨水从塌落的檐角渗入墙内,将几块雕版泡涨,墙角的土坯被撑裂了缝,老屋再也无力保护这批珍贵的书版了。李应顺开始了昼伏夜出的搬运工作。一连十几个夜晚的忙碌,家中的二层阁楼被这些雕版堆满了一间半屋。这时,3个哥哥已先后去世,他担心这么多雕版放在家中发生断裂、变形,有负祖上的遗愿和兄长的嘱托。在通过电话和在外的几个侄子商量后,他带着几张雕版走进了章丘市博物馆的大门,表示要把全部雕版捐献国家。听了他的一番表述,博物馆的同志非常振奋,立即乘车赶到其家中。打开楼门一看,嗬!那一排排黑油油散发着墨香的雕版,分明是一座古籍文献宝库。大家深知这批文物的重要性,返回博物馆后立即向市委、市政府作了详细汇报。

平静的西鹅庄一下子沸腾了,市委书记来了,市长来了,宣传部长、文化局长也来了,大家争先恐后地想亲眼目睹这批文物的风采。章丘市委、市政府迅速作出决定,对李应顺同志的爱国行动进行表彰和奖励。

装了满满一汽车的木刻雕版依依不舍地驶出了李家老宅,沐浴着祖国改革开放的阳光,在章丘市博物馆安下了新家。

这批清代古籍雕版的源头在什么地方呢,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认识二位老主人。

李廷启(1789~1849年),字戟门,又字星垣,号萼村。章丘埠村镇西鹅庄人,系清末著名的学者、藏书家。他自幼聪慧,10岁随父去栖霞县读书。13岁因品学兼优被选入绣江书院就读,21岁以第一名邑庠考中秀才,23岁又以科试第一名为廪生。在中秀才之后的20年里,他一直继承父业,以教书为生。道光五年(1825)他充拔为贡生。道光九年(1829)已进入不惑之年的李廷启以三甲14名考中进士,开始了由北而南坎坷的仕途生涯,同时也开始了家中的雕版印书工作。

马国翰(1793~1857年),字词溪,又字竹吾。原籍章丘圣井镇大柳树村人,系清代古籍辑佚家、藏书家,是这批书版的辑佚、整理、刻印者。马国翰19岁中秀才,在家乡任教20年,道光十二年(1832)以三甲67名考中进士。先后任陕西洛川、石泉、泾阳县令。道光二十四年(1844),擢升陕西陇州知州。咸丰七年(1857)病故于家,享年64岁。

马国翰有一子,早卒,后过继一子名超凡,另有一女,嫁与李廷启之子李宝赤为妻。这样马国翰和李廷启便成了儿女亲家。同样的教书生涯、官场经历和藏书爱好,将两人联系在一起,开始了浩翰的辑书工程。据《续修历城县志》云:“国翰家贫好学,自为秀才时,每见异书,手自抄录。及官县令,廉俸所入,悉以购书,所积至五万七千余卷。”《章丘乡土志》载:“廷启著有《纫香草堂文集》二卷、《诗集》十卷、《诗余》一卷、《四书文》四卷、《试体诗律赋》各二卷、《夏小正诗》一卷行世。”可见其2人著书之痴迷、辑书之广泛、藏书之丰硕。

经过博物馆全体同志一个多月的辛勤工作,对这批书版终于理出了头绪。雕版数量共5966张。涉及书籍589部,约450万字。内容凡涉经、史、子、集各部。具体如下:经部401部,其中易类62部,书类19部,诗类31部,礼类75部,乐类11部,春秋类82部,四书类72部,小学类49部;史部20部,其中别史类2种,杂史类7部,政书类7部,时令类1部,地理类1部,目录类2部;子部145部,其中儒家类33部,道家类7部,法家类2部,墨家类5部,农家类10部,历算类6部,术算类19部,艺术类7部,杂家类46部,小说10部;集部21部,其中别集类17部,总集类2部,诗文评类1部,词类1部,丛书部2部。

这些雕版花费了马国翰、李廷启毕生的心血,除其中大部分为马氏所辑已经散佚无传的版本外,还有他们各自的著作若干部。如马国翰的《玉函山房文集》、《玉函山房诗集》、《文选拟题诗》、《竹如意》等。李廷启的《纫香草堂文抄》、《纫香草堂诗集》等。还有2人合著的《百八唱和集》。

马国翰自中秀才便开始搜求异书,亲手抄录,而开始刻版、印书应在其成为进士任县令之后。他51岁任陕西陇州知州时,也正是其刻版印书最鼎盛的时期。而李廷启的家境还不如马国翰,他在任河北省新城县令前,想拿出资金来刻版印书是不可能的。任县令后,他首先亲自总编了《新城县志》,为章丘文友吴连周定稿作序并出版了《绣水诗抄》,应该说从这时候起他的部分著作也已经开始刻印问世了。

作为儿女亲家,虽李廷启官至顺天府尹,在天子脚下辉煌了一时,但他却非常尊重这位马国翰老弟,或促膝谈心,或诗词酬唱,即便是任职后相隔千里,也书信往来不断。

真正将这批雕版保存下来的,应是李廷启的儿子和儿媳(马国翰的女儿)。李廷启60岁卒于任上,书版归马国翰掌握,但8年后马国翰撒手人寰,情况就不一样了。其继子想继承家产,其中当然包括这批书版,马国翰夫人却对女儿格外偏爱,暗地里将这批书版运往了李家,并盖起了三间带夹壁的房子,将书版收藏起来。管护的任务自然便落在了女儿、女婿身上。他们继承父业,将二老遗稿整理重刻,这就有了《光绪十年甲申孟秋绣江李氏补刻》、《光绪十五年己丑仲春重校刊绣江李氏藏版》等牌记。由于他们夫妻的精心收藏和宏扬,这批藏版才得以保存下来。

清同治九年(1870),那位大胆杀了慈禧太后总管太监安德海的山东巡抚丁宝桢,曾命人将这批藏版取出复刊,书版残缺者并找工匠进行了补刻,但其复刊版本因数量较少,且多作为礼品送与达官贵人,现多散佚了。

1936年,山东著名学者王献唐先生得知李氏后人藏书版,曾约书友邢兰田先生六赴鹅庄考察,整理书目,写出《鹅庄访书记》。此后的50年里,再无人问津。

百年藏版,重见天日,章丘市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正在夜以继日地为抢救这批珍贵文化遗产而勤奋耕耘着,相信经过一段时间,这批令世人注目的历史文化宝藏,将会重现华彩。(本文作者系章丘博物馆馆长)

责编潇然

猜你喜欢

章丘市章丘博物馆
山东章丘至庆云等五条高速公路项目开始招标
博物馆
章丘“无锅”
章丘市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现状与对策研究
山东章丘兴国寺大殿考
章丘城子崖遗址H393出土人骨的鉴定与分析
章丘市土壤养分变化分析及提升保护对策
露天博物馆
章丘市部分重点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情况调查分析
Solid lipid microparticles:An approach for improving oral bioavailability of aspi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