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潜艇部队点滴
2000-06-14袁华智
袁华智
一
久前的一天,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两艘潜艇紧急出海,悄然消失在茫茫深海。
官兵们记不清这是多少次水下远航了,10多年前,这个支队在太平洋海底犁开了一道闪光的航迹,实现了潜艇从“黄水”向“蓝水”的跨越。从此,他们成为太平洋上的“常客”。和以往远涉太平洋不一样,这将是中国常规潜艇史上第一次时间最长、行程最远的水下长航。现任支队长刘光悠率领数十名官兵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开始了非同寻常的水下“长征”。
最大自给力考核试验,是对潜艇各项武器、装备和艇员进行极限性考核。潜艇没有补给,人员无法休整,武器装备将经受高强度、满负荷运行的考验,艇员毅力与承受力将经受超越常规的极限挑战。
潜艇四周水茫茫,但艇员们用水却极为紧张,他们每天限量用水是一小杯,洗脸刷牙洗脚还包括饮用都靠这点水,刷牙一律改成漱口,换下来的所有脏衣服只能放在一个扎紧口子的塑料袋中,等返航后再做处理。
二
隐蔽是潜艇的生命,也是潜艇生活的魅力所在。潜艇跑得愈远,隐蔽显得愈发重要。最大自给力考核试验的潜艇将要跨越多个复杂海区,它能保持全程隐蔽吗?
在遥远的深海,潜艇支队官兵涉暗礁过海峡,一次次抗击太平洋台风大浪的冲击,一次次破解装备故障的难题,一次次与舰船、飞机斗智斗勇,化险为夷。不知道是无意识的安排,还是有意考验,在不到20多天内,支队官兵先后7次转移阵地,在10多个架次飞机的对潜攻击和3种型号的水面舰艇10多个航次拉网式搜潜中保持了全程隐蔽,硬是没有让飞机和水面舰艇“闻”到半点“腥味”。而潜艇11次对水面舰艇攻击,共“击沉、击伤”驱逐舰、护卫舰8艘、猎潜艇2艘。
这一天,海上波翻浪卷,浓雾滚滚,潜艇鱼雷实弹攻击如期展开。“潜艇满负荷大深度布雷”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训练科目,比过去浅水布雷隐蔽性强而且效率高。高度疲劳的艇员会不会出现差错?长时间满负荷运转的装备出现故障怎么办?刘光悠顾不了那么多,他和战友们只有一个信念:为锤练部队恶劣条件下的实战能力冒点风险,值得!
战斗警报在雾海中骤然响起,只见两枚鱼雷从潜艇直扑“敌”舰,随着一声接一声巨响,远处滚滚浓烟升起了胜利的信号。这标志着海军实践能力的一次飞跃!
“潜对潜”实弹打靶那一天,刘光悠告诉战士们,只有今天多冒风险,才能在未来海战中减少牺牲。如果能为形成战斗力作出贡献,就是用我们的人体作靶子,我们也在所不辞!
“潜对潜”实弹攻击成功了!“潜艇大射距快速攻击”成功了!
三
数十天过去了,上级规定的返航时间到了,每一个艇员都期盼着拥抱那久违的大地。然而,远航指挥组经请示上级机关批准,决定“继续长航5天”!作为在大海里摸爬滚打30年的老艇员,刘光悠十分清楚,这时装备和人员的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现在水下多停留一分钟,危险比平时要高出几十倍!国外潜艇长航试验因为人员和装备疲劳曾不止一次发生过艇毁人亡的惨剧。但作为指挥员,他更清楚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不会再来,水下多停留一分钟,比平时要多出几分危险,同样也多了几分赢得未来海战的胜机。
5天,在日常生活中不过短短的一周工作日,但对于已经数十日潜伏海底,没有阳光,没有蔬菜,没有新鲜空气,没有足够淡水的艇员来说,那可是难熬的120小时,7200分钟啊!官兵中有的成天睡不着,有的睡不醒,有的头晕,有的浑身发痒。无线电军士长毕艳利饭量越来越小,从两大碗到一大碗,又从一大碗到小半碗,有时候吃什么吐什么,吃多少吐多少。战士孙成文连续7天拉不出大便,全身浮肿,过去爬舷梯一步就是两层,现在一步一层还得喘口气。身体也许会倒下,但官兵的意志和精神依旧。面对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艇员们用自己身体的消耗,为驰骋大洋的潜艇注入了永动的能量。
超长的“马拉松”终点到了。刘光悠带领官兵创造了中国常规潜艇潜航时间最长、距离最远、检验项目最多、考核内容最全等多个“第一”。
在这支传奇的潜艇部队,几乎所有的技术和指挥干部都拥有大学本科文化程度,近一半的战士和士官取得了中专以上学位证书。1997年以来,这个支队连续3年被评为海军军事训练先进单位,今年1月,受到总参谋部的通报表彰。
支队政委黄尧年满怀信心地说:“一旦战争打响,正是这样一群勇敢者,将会令敌人胆寒。
他们无愧为共和国的海底哨兵!△(原载《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