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颈枕八穴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

2000-06-13佘瑞平

中国针灸 2000年6期
关键词:骨性病理针刺

佘瑞平

(如皋市中医院,江苏226500)摘要采用针刺颈枕8穴治疗颈源性头痛180例,并与口服镇痛剂治疗的169例对照,结果治疗组在第一疗程末痊愈率达56.7%,总有效率为91.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第二疗程末治疗组痊愈率上升了20%,而对照组几乎无变化。治疗组中有骨性病理改变和无骨性改变病例疗效相近(P>0.05)。

主题词头痛/针灸疗法颈针刺穴位

颈源性头痛是由颈部骨或软组织病理改变引起的头部疼痛。在临床头痛病例中占有较高比例,也是颈椎病最常见症状之一,内科治疗本症效果并不理想。笔者于1993年6月~1998年6月运用针刺颈枕8穴治疗该症180例,并与口服镇痛剂治疗的169例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共收集经明确诊断的颈源性头痛病例349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80例,其中男99例,女81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5个月,平均病程70天。有骨性病理改变者84例,无骨性病理改变者96例。

对照组169例,其中男89例,女80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20个月,平均病程59天。有骨性病理改变者61例,无骨性病理改变者108例。

1.2诊断标准

(1)症状疼痛多发生于头部正顶、侧顶、枕、颞,少数发生于前额或眶上;可呈隐痛、胀痛、跳痛、灼痛,或如刀割、针刺、牵扯样痛;多为阵发,或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重;或疼痛发生、加重、缓解无规律。可伴有颈、背、胸、上肢等处的感觉异常和功能障碍,以及眩晕、头昏、心慌、乏力等。

(2)体征疼痛局部有剧烈压痛,触觉过敏及水肿、硬结等;颈部活动受限,颈椎棘突、关节突和横突体表投影处有明显压痛;枕骨上、下项线间,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半棘肌、头最长肌等肌腱附着处有压痛、放射痛及硬结等。

(3)理化检查疼痛由颈部软组织病理改变引起者,各项理化检查可无异常;由骨性病理改变引起者,颈椎X线片示C1、C2、C3椎体侧缘、后缘骨赘形成,椎间隙狭窄,椎间孔缩小。可根据诊断需要,选择性地进行血液生化、脑电图、TCD、颈脑部CT和MRI检查,排除颅外其它因素及颅内因素引起的可能。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采用针刺颈枕8穴法

(1)定位颈1穴:在枕外隆凸下,C2棘突上最凹陷处旁开1.5 cm左右,压之最痛点处;颈2穴、颈3穴、颈4穴分别在C2、C3、C4棘突上缘旁开1.5~2.0 cm压之最痛点处。枕1穴:在枕外隆凸下缘凹陷中,压之最痛点;枕4穴:在乳突后缘凹陷中,压之最痛点;枕2穴:在枕1穴与枕4穴连线内1/3与中1/3交界处,压之最痛点;枕3穴:在枕1穴与枕4穴连线中1/3与外1/3交界处,压之最痛点(见图1)。

(2)选穴根据疼痛部位,在颈部4穴及枕部4穴中各选2穴。见表1。

(3)操作患者伏卧位,胸及额下各垫一枕,头部无侧歪和扭转。颈部4穴以30号、2.0寸针垂直于皮肤刺入1.0~1.5寸,针尖抵达同椎体关节突端部位时停止进针,轻提插,不捻转;枕部4穴以30号、1.5寸针垂直于穴处枕骨面刺入0.5~1.0寸,抵达骨面后停止进针,轻提插,不捻转。各穴得气后通以适度连续波型脉冲电流,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两疗程间休息3日。

2.2对照组食后口服镇痛剂:颅痛定60 mg,每日3次或疼痛时服;芬必得60 mg,每日2次。10日为一疗程,两疗程间停止服药3日。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痊愈:疼痛完全消失,伴随症状及体征解除,随访6个月无复发;显效:疼痛程度显著减轻,发作次数减少80%,伴随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好转:疼痛程度减轻,发作次数减少50%,伴随症状和体征稍有缓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无变化。

3.2治疗结果见表2、表3、表4。

由表2可知,第一疗程末痊愈率为56.7%,总有效率为9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由表3可知,第2疗程末治疗组痊愈率达76.1%,较第1疗程末提高了20%,而对照组几乎无变化。

由表4可知,有骨性病理改变组和无骨性病理改变组在第2疗程末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相近,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总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延长治疗时间,疗效仍可大幅度提高。同时有骨性病理改变组取得了与无骨性病理改变组相近的疗效。

4典型病例

宣××,女,49岁,初诊于1994年6月5日。主诉:左侧颞部疼痛2月余。2月来每日午后发作左颞及耳后跳痛或针刺样痛,持续至每晚卧床后1~2小时缓解。常服麦角胺咖啡因、卡马西平等可暂时止痛。伴项部强痛,肩背酸楚,偶有上肢麻木、酸痛及眩晕、恶心等。查体示左耳轮前、上、后部头皮剧烈压痛、触觉过敏、轻度水肿,颈2穴、颈3穴、枕2穴、枕3穴处有较强压痛。颈椎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消失,C2~C7椎体前、侧、后缘骨赘形成,C2/C3及C3/C4椎间隙狭窄,椎间孔缩小。颈、颅CT平扫无异常。诊断:颈源性头痛。取穴:颈2穴、颈3穴、枕2穴、枕3穴。刺法:颈部2穴垂直于皮肤进针,约刺入1.2寸时到达骨面随即得气;枕部2穴垂直于枕骨面进针,约刺入0.8寸时到达骨面,稍提插后得气。通以适度连续型脉冲电流,留针30分钟。出针时疼痛即基本解除,患处头皮及各穴处压痛明显减轻。次日午后二诊时诉,一日来疼痛未明显发作,项强及肩背、上肢不适消失。又作4次针刺后终止治疗。随访半年头痛未作。

5讨论

5.1颈源性头痛的病因多为慢性劳损、陈旧性外伤或颈椎退行性改变,可直接引起肌腱、筋膜、韧带、软骨的炎性水肿、紧张挛缩、粘连、骨赘形成等,导致枕下神经、枕大神经、枕小神经、第3颈神经后支等神经根或干遭受炎症刺激或机械压迫,从而产生末梢分布区的疼痛等异常感觉。根部的炎症刺激或机械压迫一般发生于颈椎椎间孔附近,干部的炎症刺激一般多在枕骨上、下项线之间,其疼痛的发生部位和颈、枕部的压痛点与受到刺激或压迫的神经根、干相对应。颈部4穴位居于颈椎上关节突体表投影处,此处最邻近椎间孔,且针刺操作时无刺伤神经根之忧;枕部4穴位居枕骨上、下项线间,此间为环枕后筋膜及多数颈部深、浅肌群肌腱附着处,枕下神经、枕大神经、枕小神经、第3颈神经后支亦在此间从深部穿出,枕部4穴正在上述神经干穿出处两旁,邻近神经干。在颈枕8穴施以针刺和脉冲,可显著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陈旧性炎症的吸收,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同时,能良性双向地调节相互拮抗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筋膜的张力,使紧张、挛缩、粘连的软组织得以松解,恢复或改善骨与骨、骨与软组织、软组织之间的正常位置关系,神经根、干所处的空间环境变得宽松后,疼痛即得到解除。

5.2尽管本疗法并不能从形态上对骨性病理改变产生明显作用,但治疗结果表明,骨赘形成、椎间隙狭窄、椎间孔缩小并不对疗效带来负面影响。因此,X线表现上的骨赘,可能并不存在对周围软组织在空间上的占据,而是软骨、韧带、筋膜、肌腱本身因炎症刺激或机械作用造成的钙沉着,这种钙的再分配现象作为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可提高被损害软组织的张力及强度,防止发生组织的撕裂或断裂。骨赘多发于韧带、肌腱、筋膜在骨的附着处,或软骨边缘,而很少发生于长骨干部。随着年龄增长,骨赘会逐渐增大,但症状表现与骨赘大小和多少并不成正比,症状仅发于某一年龄段、某些部位、部分个体,这也说明骨赘并不是由骨长出,而后成为致病因素的。因而本疗法在同样发挥改善血供、清除炎症、促进修复、松解紧张、挛缩和粘连作用的前提下,对骨性病理因素和非骨性病理因素所致的颈源性头痛获得了相近的、较为理想的疗效。

5.3颈部4穴与颈夹脊穴、枕部4穴与风池、安眠、翳明、翳风等穴位置相近,但后者与枕下神经、枕大神经、枕小神经、第3颈神经后支根和干的三维关系无前者密切,二者解剖层次亦有差异。故颈枕8穴定位异于传统定位法,而是结合了参照固定标志和寻找压之最痛点两个方面的因素。

5.4观察结果充分表明,针刺颈枕8穴治疗颈源性头痛取得了优于镇痛剂的良好疗效。本疗法选穴原则明确,即按疼痛部位判断所属神经根、干,再按神经根、干的分布规律选取相应穴位,因而具有可精确选穴的特点。此外,本疗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疗程较短、疗效持久等优点。

(收稿日期:1999.05.07,齐淑兰发稿)

猜你喜欢

骨性病理针刺
分析乳腺癌病理诊断对临床诊治的价值
膝关节骨性关节病采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效果
中医护理干预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及免疫研究进展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成骨细胞在骨性关节中发挥的作用
为何要病理会诊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病理检查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吗?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