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个女孩名叫可欣

2000-06-13居建琴

为了孩子(孕0~3岁) 2000年11期
关键词:拼板爸爸妈妈小朋友

居建琴

可欣入园第一个月

开学近三周了,大多数的孩子都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每天能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

但可欣还是哭。她妈妈告诉我,可欣现在每天早晨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听你话,你让我呆在家里不去幼儿园行吗?”为了这句话,爸爸妈妈每天都要开导她:“幼儿园里有好多小朋友,好多玩具。小孩子长大了,都要到幼儿园去学本领的。”但是可欣还是不情愿来幼儿园。看得出,有时候她也想控制自己的情感,但到底还小,每次总忍不住要哭,还求送她来的爸爸再陪她一会儿,弄得他爸爸也十分心痛的样子,离开的时候,总是一步三回头,十分不舍。可欣其实是个十分懂事的孩子,随着我去教室的路上,她会一边哭一边说:“老师,我再哭一会就好了。”

渐渐地,我发现可欣对爸爸的依恋更甚于妈妈。我于是提议以后让妈妈送她。可欣对妈妈的依恋感似乎不如对爸爸来的强烈,而且妈妈离开的时候也比爸爸果断、坚决。这一招还真有效,可欣哭的时间明显缩短了。但一整天仍是怏怏不乐的。她妈妈告诉我可欣在家里是很活泼开朗的一个孩子。但是在这里,她时常拘谨、胆怯地独坐着。即使游戏时间也只是抱着家里带来的长毛绒玩具,不说也不笑。我想了很多办法来哄她,接近安抚她,可是不管我怎样“施爱”都没用。只有当下午爸爸来接她时,她才显出这个年龄的孩子应有的样子,露出灿烂的笑容,欢快地张开双臂扑上去。

我决心尽我所能让可欣在我的班里像她在家里一样开心活泼起来。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在刚入园时,会产生一种“分离焦虑”的情绪。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表现。对于这种情绪特别严重的孩子,应该多关心多教育,从而促进她在社会性方面的发展。)

可欣意识到“大家和我是一样的啊”

可欣现在上幼儿园不再哭泣了。但是依旧不理睬任何人,也不参加任何游戏。同伴们去邀请她,她回答说:“我不想玩,我就坐在这里想爸爸。”她的小脑筋看来就她有爸爸妈妈,就她想爸爸妈妈。

一次班里举行看图书活动,她依旧一个人坐在一边,手里拿了一本书。我走过去,坐在她身边,问她:“喜欢听故事吗?”她点点头。于是,我搂着她给她讲“离群的小鸡”。当讲到小黄鸡离开妈妈遭遇危险时,她忽然哭了。一边哭,一边说:“我要爸爸。”故事中的情节触动了她脆弱的情感。我抱起她,让她坐到我的腿上,对她说:“老师知道可欣是想爸爸了,因为爸爸最喜欢可欣了,如果老师是你,也会这样的。”听了我这番话,可欣止住了哭,我趁机再开导她:“你有爸爸妈妈,这里每个小朋友都有爸爸妈妈呀。爸爸妈妈上班,小朋友上幼儿园,这里有这么多同学、玩具,多好。”这时,周围的小朋友也围过来了。有的孩子说:“我也想妈妈,妈妈说我开开心心上幼儿园,她就早点来接我。”有的说:“我在心里想妈妈。”眼角带着泪花的可欣专注地听着小朋友们的话,渐渐流露出轻松欣喜的神色。我告诉可欣:“你看,这么多小朋友都想爸爸妈妈的,可是他们都不哭的。”我想让可欣产生一种“平常感”,让她不要太看重自己的感受。

为了强化可欣的“平常感”,我还告诉可欣:“老师小的时候也跟可欣一样,一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老是想爸爸妈妈,每天要哭。后来就把妈妈的相片带在身边,想的时候就看一看。”可欣边听边点头,我知道,虽然可欣还没有露出笑颜,但她心里的结已经渐渐打开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披露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让可欣觉得老师小朋友们同她是一样的,可以让她对老师、集体产生亲近感。)

可欣主动参加集体游戏了

可欣的情绪日益稳定了,在一般人看来她似乎已经适应了。但仍是不爱说话,也不爱与同伴们交往。每次自由活动,她就一手抱着自己的小狗熊,一手放在口袋里,因为口袋里有妈妈的相片。她会时不时地把照片拿出来看好几回。我主动邀请她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她只是摇头,无论怎么劝说,她就是不愿意。

一次,小朋友们在户外玩大型滑梯。我偶尔发现可欣对荡秋千感兴趣,就连忙上前说:“秋千很好玩,老师抱你上去。”哪知,她听我这么一说,赶紧往后缩。我反复地说:“没关系,老师抱你,很好玩的。”可没用,可欣索性看也不看我了。看来,对可欣这样的孩子还是得采取间接的方式。

在一次餐后活动中,有个小朋友带来了一只特别逗笑的玩具。大家都玩得“咯咯”直笑。我发现坐在不远处的可欣看着我们这边,当我们笑时,她也在笑。我装做没看见,仍然同小朋友们一起玩。大家玩得尽情大笑时,我发现可欣脸上的笑容也多了。活动结束的时候,我说:“今天大家都玩得很开心,我还看到一个小朋友脸上也笑眯眯的。”我说着看了看可欣,她的眼里流露出一份羞涩的喜悦。

下午玩角色游戏的时候,我看到可欣有一点跃跃欲试了。她的小手举得低低的,而且一会儿举起,一会儿又放下。于是我就请她在“娃娃家”里当“孩子”。这可是她第一次主动参加集体游戏。只见她一会儿跟“妈妈”逛超市,一会儿在妈妈陪伴下到“医院”去“看病”。偶尔还听到她与同伴一块儿欢快的笑声。

可欣就这样慢慢地融到这个集体中来了。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孩子都十分希望有自己的儿童伙伴,如果这一要求长时间得不到满足,长时间不适应环境,长时间离群,孩子就会变得孤僻。对这样的孩子不能操之过急,应让她有个适应的过程,可采取间接的方法,帮他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在集体中学会交朋友,体验交朋友的乐趣。)

可欣自信起来了

可欣的笑容多了,但是还不能面对大家主动讲故事、唱歌。举手时也畏畏缩缩的,很胆怯的样子。偶有一次,大家在玩拼板游戏,有八十多块拼板要拼成一幅完整的卡通图,对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说是有点难度的。可欣不看样子,只一会儿就拼好了。我惊喜地夸她:“可欣,这么快就拼好了,真行!”可欣高兴地告诉我:“我家里还有一百多块呢,我也拼得很快的。”后来一次午后的空隙,我请她拼给大家看,她一开始不肯,在我再三的鼓励下,终于走到前面独自为大家做起表演来。她拼好之后,许多小朋友为她鼓掌,都用佩服的眼光看着这个平时不声不响的小伙伴。这之后,班里开始流行玩拼板。可欣拼得最多也最快,这段时间里可欣的自信心大大增加了。她身边的朋友也多起来了。

后来我还发现可欣弹得一手好琴,原来要欣赏到可欣的琴声是非常难的,而现在只要你请她为大家表演,她就会大大方方地弹给你听。

在学期末的谈话活动《我进步了》中,我让孩子们说说自己什么地方进步了,可欣把手举得高高的,她说:“原来我又要哭又胆小,现在我不哭了,老师说我勇敢了,我也行了!”

可欣的话当然令我十分高兴,在可欣身上我化了很大的力气。事实上,我的周围还有许多像可欣这样内向而又内秀的孩子,只有我们做教师的做家长的循循善诱,付出爱心、信心及无比的耐心,才能令他们散发出应有的光芒来。

猜你喜欢

拼板爸爸妈妈小朋友
拼板版画的创意表现
面对爸爸妈妈的期待
彭罗斯雪花拼板
我想让爸爸妈妈吵架
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
用不上的拼板
我的爸爸妈妈
找茬儿
PCB拼板设计过程中的成本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