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兵人才培养回顾与展望
2000-06-13曹延平
曹延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装甲兵司令部成立50年来,人民装甲兵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我军陆军中的主体和陆战的主要突击力量。伴随装甲兵武器装备、作战理论和部队建设的不断发展,装甲兵的人才培养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结出了累累硕果。可以说,人民装甲兵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民装甲兵的人才培养史。
着手培养人才为装甲兵的建立奠定基础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就已着手培养装甲兵建设所需人才。1936年,专门抽调在苏联学习的许光达等40多人集中于莫斯科近郊学习汽车、坦克技术。1937年,在周恩来、陈云的关怀下,于延安创建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摩托学校,在新疆组织了以学习汽车、装甲车和坦克技术为主的学习支队。1938年1月,毛泽东在延安接见赴苏学习回国人员时勉励大家说:在你们当中,很多同志学的是汽车、坦克、飞机,现在还用不上,我们还没有机械化部队,但是将来一定会有的,一定用得上。同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代表中共中央提出,创立机械化兵团应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项任务。这些都为创建装甲兵作了思想、人才和组织上的准备。
发展院校教育为装甲兵的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部队扩建和抗美援朝战争对装甲兵建设人才的需要,1950年9月,成立了以培养初级指挥员及兼训技术修理干部为主的第一坦克学校,许光达司令员兼任校长。学校以苏军训练大纲为蓝本,在应聘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了正规教学。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这所学校采用短期速成培训法,共培养了3000余名初、中级指挥员。至1953年底,又组建了第二坦克学校,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战车编练基地,并在南京军事学院成立了装甲兵系,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立了装甲兵工程系,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对中高级指挥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汽车摩托驾驶员的培训等问题。
1953年以后,为适应全军正规化训练的要求,装甲兵院校教育逐步由速成转为系统教育,院校规模进一步扩大。除第一、第二坦克学校外,又先后组建了第三、第四坦克学校,装甲兵技工学校,第一、第二坦克预备学校,装甲兵学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学制普遍为2年至3年,设有完成班、深造班、速成班、培训班。为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各学校还重点抓了教官队伍和教学设施的建设,制定并完善了教学计划,建立了一系列正规化教学制度。
1959年以后,突出“以我为主”的教学思想,逐步编写出了中国装甲兵自己的一套教范、教程、教材。其间,院校作了适当调整,改建了第五、第六坦克学校和装甲兵工程学院。
“文化大革命”期间,装甲兵院校教育受到严重破坏,除保留1所装甲兵技术学校外,其他院校全部被撤消,教学设施废弃,教官队伍解散,使装甲兵的人才培养工作蒙受极大损失。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后,为加强我军干部的培养,中央军委决定恢复和增建一部分院校。1975年7月军委扩大会议后,逐步建立起装甲兵指挥学院、装甲兵技术学院、坦克学院、装甲兵技术学校。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军队建设重新焕发了生机,装甲兵院校建设和人才培养又迎来新的春天。到1987年,装甲兵院校提高了培训层次,开设了大专班、本科班、研究生班;教学内容进一步更新,增加了高科技知识及现代科学管理知识;教学设施也逐步改善,实现了电教模拟化。大批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不仅满足了装甲兵部队建设的需要,而且充实了院校师资力量,促进了院校自身的发展。
着眼未来战争为装甲兵部队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军事高技术全面发展的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世界。以探测技术、指挥自动化技术、电子战和信息战技术、精确制导技术、军事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军事高技术的迅猛崛起和发展,正在使整个军事领域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未来战争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它具有武器装备高技术化、作战方式多样化、战场多维化、系统结构整体化以及作战指挥自动化等主要特征。这些特征说明,高技术战争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的战争。纵观战争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从武器装备的科学配置与使用、兵力兵器的组成、战场范围与作战方式的确定、战斗的实施到作战的指挥控制、各种保障措施的协调配合等,主要是靠高素质的军事人才采用相应的战法,充分发挥或抑制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作用来进行的。因此,高技术战争的较量实际上就是高技术的较量,人才素质的较量。要打赢高技术战争,就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军事人才。
江主席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人,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高昂士气和掌握现代军事技术,懂得现代战争指挥艺术的优秀人才。”作为军人,必须具备不可缺少的军人职业素质;作为指挥员,必须熟练掌握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具有高超的作战指挥能力、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装甲兵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兵种,是未来战争中陆战及登岛作战的主要突击力量。装甲兵的人才培养必须以装甲兵部队的需要为着眼点,一是着眼“不变质”需要,锻造学员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着眼“打得赢”需要,锻造学员过硬的专业技能素质;三是着眼“带兵打仗”的需要,锻造学员过硬的组织指挥素质;四是着眼科技练兵需要,锻造学员过硬的科学文化素质;五是着眼部队严格管理需要,锻造学员过硬的管理教育素质;六是着眼复杂的战场环境需要,锻造学员过硬的身体心理素质。
确立一流目标努力开创装甲兵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新的军事变革正蓬勃兴起。国际关系中的不安定因素有增无减,台湾问题日益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对维护世界和平,国家统一、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性、急迫性要有清醒的认识。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我军院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军队院校体制编制的调整,以及《面向21世纪军队院校教学改革计划》的实施,预示着我军院校将以崭新的面貌跨入21世纪。装甲兵院校是培养装甲兵各级各类人才的重要基地,院校的教育质量关系到装甲兵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关系到装甲兵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面对挑战与机遇,我们必须以对装甲兵建设高度负责的精神,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努力开创装甲兵人才培养的新局面。为此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院校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方法,牢固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超前教育、开放教育、终身教育等现代军事教育观念。在提高学员智能和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为装甲兵部队干部不断更新知识创造条件,增强院校教育的生机和活力。
———理清思路,科学规划。从现在起到2010年,是实现我军建设跨世纪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装甲兵院校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主席关于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依据,认真贯彻“科技强军、质量建军”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紧紧围绕培养跨世纪高素质军事人才,更新思想观念,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办学层次,提高教官素质,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争创具有装甲兵特色的名牌院校。
———总结经验,不断发展。我军装甲兵院校在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那就是: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院校教育为军队建设服务;必须主动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未来战争需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必须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坚持紧紧依靠广大教官办校治学;必须坚持依法治校,严谨治学,培养良好的校风;必须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这些经验对今后装甲兵的院校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应在实践中进一步充实和发展。
展望21世纪,我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有军委、总部的正确领导,有部队的大力支持,有全体教职员工的勤奋努力,装甲兵的人才培养一定会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