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牧区新鲜事
2000-06-13郑东鸿多穷
郑东鸿 多穷
那曲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西藏北部的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岗底斯山之间,总面积4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这里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8月流金溢彩,山青水秀,绚丽的藏北草原风光,让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畜牧业是那曲地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1998年,全地区牲畜年末存栏数达665.74万头(只),比1958年增长24倍,牧民人均收入达到1238元。日前,记者一行有幸踏访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牧女镜子随身带
藏北那曲地区班戈县马前乡6村31岁的索朗央吉,虽然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每天早晨洗漱完毕,都要在家里的镜子前照一照。 爱漂亮的索朗央吉,除了家中有大镜子外,她身上还经常揣着一面小镜子。每天,放羊、挤牛奶休息的时候,就会掏出怀里的小镜子,梳理一下散乱的鬓发。现在,象索朗央吉一样,漂亮的小镜子已成为藏北牧女们的饰物,和以前佩戴的藏刀一样,现在镜子随身带。在辽阔的藏北草原,天似帐篷地为家。大多数的牧羊女,身上除了必备的物品如小刀外,很少再有其它饰物。受爱美天性驱使,牧羊姑娘也只是找块洁净的湖面,对水理云鬓。以前,镜子对于藏北牧羊姑娘来说,无疑是生活的“奢侈品”。班戈县马前乡乡长罗布占堆告诉记者,不能再用老眼光看现在的藏北牧羊姑娘了,现在的姑娘们不但镜子随身带,有的姑娘还把化妆品随身带着,而且还是防晒的。一年一度的藏北赛马会上,记者看到,各种镜子、化妆品的百货摊最受牧羊女们的青睐。姑娘们常常三五成群结伴而来,精挑细选,挑面可心的镜子,再选几支口红、防晒霜,把自己好好打扮。县城众多美发厅的生意也随之红火起来。西藏民俗学会会长次仁玉珍认为,由于藏北高原气候条件的恶劣,过去藏北的牧羊姑娘生活艰辛,观念也不很开放。现在,随着牧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视野的扩展,姑娘们自然会将镜子随身带,随时打扮欣赏自己。
自己照片挂起来
次仁美朵去年买了台照相机,在节日或闲暇的时候为孩子和丈夫照张相,等到去办事的时候,就冲洗放大出来,挂在家里。自己的照片,美丽的家乡风景,日渐成为藏北牧民家中的新装饰。如今在藏北牧区,无论是在夏季草场的帐篷里,还是在牧民定居的房屋,都可以看到牧民们自己照的照片。 次仁美朵第一次看到自己拍的相片冲洗出来后,尽管有些模糊,但别提多高兴。以后只要闲下来,就把镜头对准周围的一切。孩子们顽皮的笑脸,欢跳的羊群,洁净的蓝天,都被她摄入了镜头,拍摄质量也逐渐提高。她说:“我现在成了摄影迷。”过去,藏北牧民们与其他佛教信徒一样家中大都供奉着佛像等宗教画像,很少有其它的装饰。现在,牧民们的家中,在挂宗教画像的同时,也悄然挂起了自己的照片。除了自己的照片外,一些经常出外经商的牧民,还在城市里买来色彩艳丽的风景画;刚结婚的夫妇,喜欢在家里挂上逗人的小娃娃画;上了年纪的牧民,喜欢把布达拉宫的风景画挂在墙上。在藏北重镇那曲县,近年来各种电脑公司如雨后春笋“冒”出了10多家。而其中一项受牧民们欢迎的业务就是把自己的照片印在年历上,再挂在家里。 据那曲藏北高科技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达娃告诉记者,每逢藏历新年,牧民们来做自己肖像挂历的特别多。在商场里,照相机也开始成为富裕起来的牧民们争先购买的高档消费品之一。
开着汽车迁草场
时令近冬,藏北牧民们又将开始一年一度的草场迁移。从夏季草场到冬季草场,繁重的劳作,以前大都靠牦牛或是人力拖车,既费力,损失也大。在今天的藏北高原,牧民们已经开始开着汽车迁移草场,牦牛在藏北的草场迁移中开始逐渐“退役”了。记者在藏北高原采访,路过牧民们的帐篷,在成群的牛羊中经常会看到停放帐篷边上的“庞然大物”――东风汽车。住在纳木湖边的28岁的牧民多吉,两2年前花2.5万多元买了一台旧东风车。从此,每年草场迁移的繁重的体力劳动就由汽车代替了,而且每年由于草场迁移带来的损失也有很大的降低,省了力也增加了收入。现在,他不但自己家里草场迁移用上了汽车,而且,可以给自己的亲属和附近的乡亲帮忙。班戈县53岁的牧民加央,刚开始买了台汽车作为迁移草场用,慢慢有人租车用,便开始搞运输生意,在乡里收购畜产品,拉到那曲卖,再从那曲买回粮食,运到乡里再换畜产品。现在,他已经有1台东风、1台解放汽车,存款已达10多万元。据当雄县委书记王士杰介绍,仅有1048户的当雄县宁中乡,就有98台东风汽车,从事运输业的有90户,运输业户的年收入近百万元。现在,汽车在藏北牧民的迁场中,逐渐替代了“高原之舟”牦牛。而且从单纯的自己家用,到成为增加经济收入的运输工具,汽车已成为藏北牧民们“致富之牛”。
牧民生意做到家
汽车飞奔在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藏北高原上,每次当我们在路边休息的时候,都会从道边的帐篷里,先是跑过来可爱的孩子,手里举着蘑菇,后面跟着他们的父母,笑着端来香香的奶酪或是雪莲、虫草、热情地向我们推销。在藏北高原,当你走进热情好客的藏北牧民的帐篷,都会有醇香的酥油茶献上。现在,你不但可以喝上酥油茶,主人自然还会取出自己的“特产”向你兜售。今天的藏北牧民,让记者感到生意真是“做到家”了。在藏北吾玛乡一年一度的赛马会上,记者遇到了拉根4村37岁的虫草商人罗布旺堆,采访结束后,他还不忘让记者记下他的地址,如果知道有人要虫草可以转告他。“重牧轻商”是藏北牧民的传统,以前大多是一年劳作后,专门抽出一定时间把畜产品拿出来,到市场上进行交易。现在,藏北牧民只要遇到机会,就不会忘记随时“推销”自己的产品。在藏北重镇那曲,当地区最大的农贸市场羌塘市场里,记者见到了28岁的当雄县宁中乡的牧民尼玛,尼玛兄弟三人几年前来到那曲镇,专门做牦牛生意。现在,他的两个兄弟负责收购,他则负责销售。一个月能卖30多头牦牛,现在他们已在那曲镇买了房子,安了家。据当雄县委书记王士杰介绍,宁中乡70%的牧民都经商,羌塘农贸市场里,做牦牛肉生意的都是宁中乡牧民。昔日不出家门,从事牧业的藏北牧民,今天不但把生意做到了家门口,而且已经走出家门,开始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搏击远航。
“科技财神”请进门
班戈县马前乡4村的牧民格桑骑了3天的马,急着赶到县里,因为每年举办的乡村畜牧兽医培训班,又要开班了。以前,格桑家里的一头牛病了,他还象原来他父亲一样,请来了喇嘛念经,可牛的病却仍然很重,最后由于耽误了诊治牛死了。现在,格桑家的牲畜病了,他再也不请喇嘛念经了,而是请来了“科技财神”――乡里的兽医旺堆多吉。马前乡兽医旺堆多吉告诉记者,现在他在附近乡村的“地位”比以前高多了,牧民们逢年过节常要给他送上一些酥油和风干肉,就是因为他经常下到牧场村为牧民们的牲畜治病。 班戈县县长多吉坚赞介绍,现在藏北牧民的科技意识不断增强,牧业收入的科技含量也逐年提高,县里举办的畜牧科学、民族手工艺、采矿等培训受到牧民们的欢迎。各乡里的科技骨干也被牧民们称为“科技财神”,近年来的经验让牧民们明白,只有科学技术能让他们富裕起来,牧民们把“科技财神”争着请进门。格桑告诉记者,我也要学习,不但自己明白科学知识,也能为家乡的发展做些贡献,争取也成为一个“科技财神”。
法律走进牧民家
藏北班戈县马前4村25岁的扎西和2村22岁的巴珠,两人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商量结婚的日子后,两个人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乡里来办理结婚登记。记者采访时,正好赶上他俩到乡里登记。记者对两位新人表示祝贺后,扎西告诉记者,国家的《婚姻法》有规定,我们登记后,就能受到法律的保护,不能象以前不登记,两人搬到一起就算结婚了。象扎西一样,藏北牧民的法律意识逐渐提高,法律开始日渐走进藏北牧民的日常生活。据马前乡乡长罗布占堆介绍,县、乡政府经常组织法制宣传队到牧民家里进行法制宣传,深受牧民们欢迎。以前,牧民们有了矛盾,或是私了,或是找喇嘛来解决。现在,有了纠纷就会来找乡里的法律调解员,乡政府会按照乡里的33 条《乡规民约》或有关法规进行处理。马前乡4村的吉根,过去经常酗酒、打架斗殴,通过学习法律,小伙子已经改过自新务正业了,生活也日渐富裕起来。现在,公证业务也逐渐开始走进藏北牧民们的生活。据那曲地区司法处范国华介绍,仅今年上半年,地区公证处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64件。其中借款合同7件、建筑工程承包合同6件,总标额达2780多万元。今天的藏北,随着社会的发展,律师也开始日渐被牧民们接受。那曲地区律师事务所今年上半年共受理各类案件36件,而且担任常年法律顾问5家,为聘请单位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受到牧民们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