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涌大陆 一浪高过一浪
2000-06-12
近几个月来,台商投资大陆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科技含量上升,投资的金额也越来越大,一副置台湾当局的阻挠政策于不理,理直气壮大举西进之势。有台商说,两岸加入世贸在即,台商急于到大陆“抢位子”。10年来,继制造业、服务业后,台商大型的高科技高增值企业规模化投资正掀起台商投资大陆的第三次浪潮。
王文洋“浪尖”上的弄潮人
走在这次热潮“浪尖”上的是宏仁集团。今年4月,宏仁集团旗下的宏和电子在上海正式设厂。此外,王文洋与大陆企业家合作,计划投入16亿美元的巨资在上海浦东兴建8英寸晶圆厂,轰动业界,市场普遍认为宏仁此举直接冲击了台湾政府实行的“戒急用忍”政策,为台湾电子产业大胆西进扯起了大旗。此晶圆厂若建成,将是中国大陆的第一个晶圆厂。
王文洋身为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的长子,当年在父亲的南亚塑胶中积极推动南亚的电子事业,并一手创办南亚科技。离开台塑后,在朋友的帮助下,1996年3月,王文洋在广州成立了宏仁电子及宏庆塑胶公司,成为国际汇集资金、植根大陆、放眼全世界的新兴企业体。目前,宏仁已发展成下设8个企业、总投资额达到5亿美元的国际集团。王文洋说,选择在大陆发展,是因为这里的大环境、大市场是台湾所不能比的,大陆强劲的经济增长、巨大的消费市场不仅对台商而且对全世界都有巨大的吸引力。
宏仁集团的晶圆厂预计到2002年正式投入生产。这个项目(在上海投建晶圆厂)是带动半导体业、电子产业发展的火车头,非常有意义,投资成功必将带动大陆半导体产业更上一层楼。由于台湾方面政策的限制,晶圆厂项目的资金主要是国际资金,而不是来自台湾。
除了宏仁集团,英业达电子、亿光电子、华昕电子、威盛电子等台湾知名的电子集团,都于近期大量增资大陆,拓展在大陆的电子业务,投资金额从450万美元到1500万美元不等。刚从大陆考察返回台湾的台塑总经理王永在(王永庆的弟弟)也表示,计划将投资1亿美元在大陆建聚氯乙烯厂。
李登辉“戒急用忍” 害苦台商
台湾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董事长石滋宜指出,因为“戒急用忍”政策,台商失去了很多机会,如台湾的电脑没有在大陆市场刚起步时打入,至今不能在大陆创出品牌。90年代,台湾的中小企业可以到大陆发展成世界级的企业,如“康师傅方便面”,在大陆家喻户晓;乾隆软件以11万美元的投资起家,占领了大陆90%的证券软件市场。这两家企业都在香港的正板和创业板上市。“旺旺”98%的业务都在大陆,每年的盈利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率。但石滋宜认为,现在这种机会没有了,大陆市场日趋成熟,台湾中小企业再进入已经很困难,如果台湾大集团再不出动,可能会失去最后的机会,难怪连台塑都按捺不住。
台湾从1997年7月起,对企业赴大陆投资采取“戒急用忍”政策,针对大金额、基础建设、重要产业等企业赴大陆投资的项目作了若干限制。另外设定台商对大陆投资累计金额上限,以及个案投资金额不得超过5000万美元的规定,以免台商对大陆投资过于大型化。其用意在于避免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并把资金和产业的根留在台湾。
台湾“新政府”上台后,曾多次传出检讨“戒急用忍”政策,但都没有实际行动。对于“新政府”仍紧抱李登辉的“戒急用忍”政策,台塑企业董事长王永庆曾一再批评。从台塑决定在江苏设立石化专区的举动来看,过去一直勉强配合台湾政府“戒急用忍”政策的台塑,终于不想“忍”了。台塑总经理王永在直言,大陆的经济发展速度已超过台湾,他甚至出言警告:如果台湾再这样下去,企业一定死光光。连一向拒绝到大陆投资的台湾半导体龙头企业台积电的董事长张忠谋,最近也以罕见的口吻批评台湾“新政府”,认为政府如果不允许台商到大陆投资,将扼杀企业的生机。张忠谋还表示,台积电最终会赴大陆投资的。
前赴后继奔大陆
近年来,台湾高科技产业为了保持竞争力、降低制造成本、更接近市场,开始陆续把低级家用电脑产品,如个人电脑、监视器、扫描器、键盘、鼠标等产品的生产线迁到大陆,并集中在深圳、广州、厦门、苏州等地。据统计,台湾信息产品在大陆的生产比率,已由1994年的14%增至现在的29%。台湾“经济部”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台湾对大陆的投资达到17.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6%,其中仅电子制造业就占56%。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金额,目前累计超过500亿美元,常在大陆的台商人数超过50万,投资项目超过5万。
有台湾人担心,一连串大企业登“陆”,会在台湾企业界引发连锁反应。对此,台湾“经济部长”林信义说,台商只是“走出”,而不是“出走”。他认为,大陆的基本投资环境比台湾好,包括有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庞大的潜在商机,土地、资源都比台湾丰富,大陆官方也将招商视为业绩,加上没有语言障碍等优越条件,不断吸引台商前往投资设厂。许多劳动力密集产业,如塑胶制品、玩具、制鞋、成衣、家电等几乎都已出走大陆,数年之间从台湾销声匿迹。
台湾“经建会”主任陈博志分析台商纷纷挺进大陆的原因有二:首先,两岸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且中国已经获得美国的永久性贸易最惠国待遇,企业家普遍认为中国的对外政策将会更开放,开放就有变化,有变化就有商机,因此他们愿意到大陆投资。其次,台湾近10年来科技产业的发展,足以应付国际竞争,控制资金与技术的能力也比以往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高出许多,高科技产业有走向全球化经营的本钱,如果不走向国际化,就会失去竞争优势,因而不断有人考虑到大陆投资。
现在,突破“戒急用忍”政策,已逐渐成了台湾企业共同的呼声。一旦王文洋(晶圆厂投资)等台商抢滩成功,其他观望的台商便会不再犹豫,也赶赴大陆发展。G(西 夏)
《海外星云》(2000年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