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西部形象
2000-06-12晋宇
晋宇
头戴宽边高顶帽,颈系红围巾,腰挎左轮枪,手执套索,这就是美国牛仔的形象。在西部小说和电影的诠释下,他们已经成为马背上的英雄,并在美国人的记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鼎盛到衰落
在18世纪,“牛-仔”(cow-boy即牧牛童)是作为两个词来发音的。后来,牛仔成了美国牧牛者的代名词。
美国内战期间,得克萨斯州有三四百万头牛。但北部和东部却缺粮少牛,于是牛仔们骑着马,把牛赶到东、北方去卖。同时,牛仔们也把牛赶到西部和西北部的亚利桑那州,进入加利福尼亚和美国北面的高原。
从国内战争后期到1880年是牛仔鼎盛时期。在这段短短的时间里,穿过大平原的牛仔总数不下4万。后来美国各地的牛多了,铁路也发展起来了,长途贩牛已没有必要。于是牛仔们也就在城镇或牧场定居下来。今天只有在阿根廷的大草原及墨西哥北部的灌木丛中还有那种用古老方式放牧的牛仔。
牛仔的工作———赶牛
赶牛对牛仔来说可是件大事情,是牛仔生活中最大最折磨人的历险。牛商雇用一个赶牛工头,赶牛工头又招集一批牛仔,他们一般都是年轻力壮,骑术娴熟,知道怎样来驾驭那些野性未驯的牛。
每群牛有数百到数千头不等。牛仔们赶牛的队伍排成的长龙,有时竟达数英里。赶牛的行程要视水草的情况而定,平均每天10里。赶牛中最危险的莫过于牛群在夜晚惊散。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引起牛群惊散:雷声、闪电、牛仔点烟时的火光,甚至牛仔朝一头熟睡着的小公牛吐一口唾沫。受惊的牛群以惊人的速度跑着,牛蹄沉重的奔跑声,牛角的碰击声,汇成了雷鸣般的巨响。这时要想让它们停下来可不容易。最佳的方法是跑到牛群前方使其转向,强迫它们绕小圈,直到它们渐渐停下来。
在赶牛的数月中,他们只能在浅河里洗澡,面容污秽,身上一股酸臭味。行程结束后,他们最需要的不是酒,而是洗洗周身。
艰苦孤独的生活
赶牛期间的生活十分艰苦,还充满着危险。北美犬鼠是草原上的一害,这些犬鼠和鼠到处打洞,马在追赶惊散的牛群时踏上这种洞,就会跌坏脚踝,使得牛仔一个接着一个地栽倒在马下,跌得头破血流。极端恶劣气候下的野外生活,常常使牛仔得肺炎,那时,这种病是他们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草原野火、干旱和严寒、风沙、偷牛贼及印第安人的袭击,也是牛仔常碰到的问题。每次赶牛,牛仔只得到100美元这样一点可怜的报酬,当时,这点钱只够买一顶新帽子和一双靴子。
牛仔住的屋子既小又破,是用三角叶杨、檐板盖起的棚屋,并且散发出各种各样的酸臭味:汗味、粪味、靴臭、煤油味等等。牛仔的用具简单,但都很实用,宽边帽可以卷作枕头或用来盛水;高帽顶和宽帽檐可使他们免受烈日和雨雪侵害,还可抵御狂号的沙暴。马靴是用来骑马或在困难情形下踩紧马镫。牛仔穿的皮护腿套裤及腿遮,可防止他们的腿遭擦伤,并且在树丛中追逐走失的牛只时,可免腿部被枝条刮伤。
牛仔的性格
牛仔常有一种乖戾的自傲,自以为是骑士,比所有徒步的人高出一筹。
赶牛结束后,牛仔在酒后兴奋之余,常用六响枪显示一下自己的男子气概。这种莫名其妙的射击游戏虽很常见,但枪战实际上是小说作家和19世纪新闻记者们虚构的,或者是牛仔们精心编造出来蒙骗东部游客的。虽然偶尔也会发生交火事件,但极大多数都是在赌徒、流氓和其他职业罪犯间进行的。牛仔中有墨西哥人、印第安人、黑人、英国人、条顿人、闪米特人,甚至还有东方人。许多牛仔是联邦军或同盟军的退伍军人,但他们亲密无间,情同手足。他们之间的友爱,也许还有点从某些伟大的意识中产生的自尊心,弥补了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