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虎父多犬子

2000-06-07李维榕

父母必读 2000年8期
关键词:父子关系儿子孩子

李维榕

虎父无犬子,这句话是错的。

其实,虎父多犬子,越成功的父亲,越有养败家子的可能。

何以如此?却是人人答案不同。

潜意识恋母杀父

根据传统的弗洛依德学说,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一种"恋母杀父"的情意结,要从母亲心中取代父亲的地位。试看几岁大的男孩子,最喜欢玩的总是杀人游戏。当然,这个过程是发生在潜意识中的。有人说美国是一个杀父的民族,就是基于这个道理。

既然要胜过父亲才能肯定自己的存在价值,可以想像一个在父亲阴影下过活的人有多苦恼。生在平庸之家还好,倒霉的是偏偏有个虎父,要青出于蓝,实在难之又难。

人是最最复杂的动物。成功杀父的人不免充满了犯罪感,像希腊神话里的伊底帕斯,一辈子在旷野漂流,责怪自己有眼无珠。杀不了父的人,却又充满失败感,无法建立自我形象。单是这一个结,就造就了西方社会古往今来不少文学、艺术作品。

传统观念:望子成龙

幸好中国人的家庭环境及价值观念与西方不同,大部分儿子都不用与父亲争夺在母亲心中的位置。因为从出生开始,他们就已经牢牢地坐上母亲心中的皇位。虎父也好,犬父也好,哪有与儿子争位的余地?!

但是,望子成龙,是我国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撇开那父母子三人交错不清的关系,单看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和要求,那种有形及无形的压力,意志稍弱的男孩都会不胜负荷。

人的关系总是相辅相成的,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有虎一般的父亲,就自然有虫一般的儿子。强大的父亲往往会为儿子制造一个保护性强大的环境,温室的植物不能应付室外的世界,一出门就会撞得头崩额裂,产生各种基于自卑及自大心态冲击而成的心理病。

虎父犬子又一例

我见过一位成功的虎父,他率领着整个家庭王国来见我,独是不见他惟一的儿子。原来,这位长在大富之家的青年,竟因为偷窃而被捕下狱。

哀伤的父亲问:"他要什么就有什么,因何要做这种傻事?"

父亲不知,儿子不是要什么就有什么,他最缺乏的是一种成功的感觉。

父亲回顾自己大半生,困难重重,但是没有任何困境不是被顺利地冲破,他说:"我不知道难字怎样写的!"儿子却刚好相反。他的半生平凡得完全没有故事,没有一宗事可以令父亲满意:读书不成功;恋爱不成功;帮父亲打理业务不成功;到最后,连偷窃都不成功。

父亲为了儿子的事,不能眠,不能食,抚心自问:"我究竟做错了什么事?"

我对他说:"不是做错事的问题,只是你只知道成功的滋味,而你的儿子却只有失败的感觉。"

虎父与犬子的道理,其实就是这般简单。

但是这种父子关系引起的情绪,却是有如江河大瀑,深远而不受控制,没有逻辑可言。

最可悲的是父亲痛子之余,最常引用的句子都是有关自己的面子问题:

"他沦落至此,叫我怎样见人?"

"我的面子给他全部丢尽!"

"他怎能做出这种羞家之事?"

这种言辞,无意中把儿子当做点缀门面的饰物,全部扼杀了他的自我存在价值。

且看中国历代古老皇朝,父赐子死,子哪有抗辩的余地?如果说美国人具有杀父心态,中国人则可以说是个"杀子"的民族。

矛盾心理不知不觉

一个人的本身价值既然如此不足道,当然也没有可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种种堕落行径,可能是灵之深处的一种求助信息,也可能是极度愤怒的一种报复。想想看,有什么比犬子羞家,更能令虎父失威的事?

当然,这种种心理学上的假设,只是一种从人与人关系的角度去解释个人行为,是真是假无从证实。加上这种矛盾的过程都是在潜意识中发生,即是说,一切心理问题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既是不知不觉,又怎能分辨真假?

只是古今中外,留存着数不尽的父子斗,他们的故事,不是父杀子就是子杀父。在那血腥的肉搏战中,你死我活的敌人却是同出一脉。中国古代的政坛,在权利的斗争中,甚至把儿子剁成肉酱,煮成汤。

这些好像是属于创作小说的描写,其实在现实生活里仍然不断地发生。现代的父亲,往往不自觉地用话语或用眼神,把儿子"咀嚼"得体无完肤。

在瑞典名导演I·伯格曼的电影里,神与父亲总是以同样的姿态出现。神的沉默,也就是父亲的沉默。原来伯格曼童年时,父亲对他最大的惩罚就是不理睬他。父亲的不言不语,是儿子一生中的一个大结。

根据心理学家A· 米勒的理论,希特勒的暴行,大部分是基于幼童时与父亲之间矛盾关系的一种发泄。

因此,做儿子难,做父亲更难。

做父亲的话多不成,沉默不成,生个虎子也不成。因为人是活在关系里的动物,而细看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绝对没有十全十美这一回事。

有一位作家说过,他天不怕,地不怕,最怕是儿子长大后也要当作家,写一本有关父子关系的书,令自己毫无招架的余地。

犬子由虎父一手做成

事实上,父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确对孩子具有无限影响力。父亲能否接纳孩子的无知,给予足够空间让孩子探索自己的道路;要求孩子尽责,却不一定以自己的榜样为榜样,以自己的准则为准则;父亲能否不以孩子的成败当做自己的成败,尊重孩子是个有思想有感觉的独立体,并不只是你的骨和肉;父亲能否学会与孩子做朋友,从孩子身上学习,而不是永远做个训话的老师。以上种种是建立父子关系的基本要求。

只是知易行难,尤其是虎父辈的长者,自己本领太强,无法了解自己的儿子怎么会如此不济事,却又偏偏不听教。痛心之余,不但不会帮助儿子发挥潜质,甚至会把本来资质不坏的孩子,压迫至毛病百出,不能成长。

儿子碰上这样的虎父,更是千万要自救。如果不能冲出这种紧扣着的关系牢笼,一辈子就会变成无法自拔的缩头龟。

猜你喜欢

父子关系儿子孩子
打儿子
《推销员之死》中的父子关系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管虎:一个在商业与文艺之间寻找平衡的第六代导演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李娃传》中的两点质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