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只讲一遍够吗?
2000-06-07李树平
李树平
9点整,刚到上班时间,冬冬的妈妈就跑进了低幼家庭借阅室,冲我笑笑说:“从单位出来办事,顺便给孩子换本书。”说着,快步走到书架前选书。 我奇怪地问:“昨天刚借的书,这么快就看完了?” “那本书只有一个故事,内容太简单,讲一遍就行了。这回我得借本故事多的书,省得老跑腿。”冬冬妈边说边拿着一本厚厚的童话故事,办好手续,急匆匆地离开了。 在我们身边,有这种看法的家长很多,其实,这种看法是很片面的。幼小孩子常常会从一个短小的故事里学到很多内容,如:丰富词汇、语句,认识颜色、数量,理解人物关系,培养观察能力等等。但由于孩子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只有通过父母反复给他讲同一个故事,分析故事情节,孩子才能从中学到知识。如果每次只把故事讲一遍就完,孩子只是知道了故事的内容,不能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久而久之,父母虽然给孩子看了很多书,孩子从中学到的知识却很少,而且也容易养成看书不求甚解的毛病。 比如《龟兔赛跑》。第一次讲这个故事,家长要耐心仔细,讲的速度要慢些,并边讲边按故事内容指出画面上小动物的位置,这样既能让孩子听清内容,又能看清画面,使孩子对故事产生最初的兴趣。 再次讲时,家长对每句话中的个别字或词的语气要加重些,以引起孩子的注意。如第一句:树林里住着一只兔子和一只乌龟,它们常常在一起。讲完后可问孩子:“谁住在树林里呀?”“有几只乌龟和兔子呀?”让孩子边回答边在画面上找一找,数一数。“它们为什么常常在一起?”对这个问题,孩子也许会说出各种答案,家长可引导:“小动物们团结友爱,不打架,是好朋友,你和小朋友是不是要好好玩,向小动物学习呀?”每一页讲完后都可以提出一些小问题,这样在听故事的整个过程中,孩子一直没有停止思考。 家长也可以问一些文字中没有而画面上有的东西,如:“小兔穿什么颜色的上衣?”“画面上有几朵小花?”等等。故事讲完后引导孩子分析:兔子跑得快,乌龟爬得慢,为什么最后乌龟赢了,兔子反而输了?让孩子懂得骄傲就会失败,面对困难不断努力就会取得成功。 最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模仿兔跳和乌龟爬,分配角色,边复述边表演故事。表演一遍后,轮换角色,让孩子体会不同角色的感觉。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记住了故事内容,丰富了词汇,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还锻炼了胆量,懂得了道理,更增进了与亲人间的感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