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历MD90首飞

2000-06-07写文:杨伟江

航空知识 2000年3期
关键词:试飞员塔台机长

1999年10月4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里播出了这样一则新闻:中美合作生产的具有90年代先进水平的MD90-30大型客机10月3日在上海大场机首飞成功……飞机机体国产化率达到百分之七十,它标志着我国民用航空制造水平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MD90飞机机长465米,航程4402公里,设计载客为150座级。发动机选用的是经济性更好、噪音更低的V2500型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能满足FAR36部第三阶段的噪音限制。其喷气排污量大大低于国际民航组织的标准,可以说是一架挑战21世纪的绿色环保飞机。

11月9日,首架MD90飞机适航取证仪式在上海飞机制造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为MD90飞机试制成功剪彩。美国FAA代表向上海飞机制造厂执行副厂长王文斌颁发了单机适航证。作为特邀代表,我不由得回忆起MD90飞机首飞的日子……

1999年9月底,我正在云南昆明巫家坝机场执行K8出口机的交付试飞任务。9月28日突然接到通知,要我立即赶回北京,受领参加上海MD90飞机首飞并担任空中联络员的任务。按照通知要求,第二天我即飞回北京,在中航第一集团公司总部,干线飞机项目总指挥部执行副总指挥于献忠和航空产品部副部长安晓航二位领导向我下达了配合美方试飞小组,参加定于10月3日在上海进行的MD90飞机首次试验飞行。按计划安排,10月1日晚,我和中航外贸飞行服务中心李辉主任一起乘班机飞往上海。这一天,正是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的大喜日子。为了工作,我们不能同家人一起共渡这美好夜晚了。记得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后,透过机舱舷窗,可隐约看到城市上空正在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焰火。想到自己去执行一项特殊意义的任务,离家的惆怅顿时消失在茫茫夜空中。

10月2日上午,正当上海、北京两地的人们仍沉浸在欢庆国庆佳节的时候,我们来到位于上海市北郊的大场机场。这里也是上海飞机制造厂的所在地。在试飞站办公楼前宽阔的停机坪上,MD90飞机就象一个庞然大物,静静地停放着。灰色的身躯还没来得及喷上色彩鲜艳的外衣。8点30分,在机场塔台二楼会议室,我们同美方试飞员小组会面并一同研究了试飞方案。按合同规定,首架MD90飞机在中国的首飞由美方试飞员进行。这也是为了方便适航取证。中方派出空中联络员兼观察员同机升空。担任此次试飞任务的机长是原美国麦道飞机公司首席试飞员别林斯先生。他曾经担任过美国总统座机“空军一号”的责任机长,飞行经验很丰富。副驾驶是罗博特·约翰逊先生。他现在是美国波音公司驻北京代表处的高级飞行顾问,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试飞员。上午10点开始,对飞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接收检查。从机载设备到发动机、飞机外表、起落架、轮胎,都一一仔细过目。这项工作共持续了4个多小时。为了第二天顺利首飞,在初次验收完毕后,于当日下午作了第一次地面滑跑试验。坐在机头前面宽敞的驾驶舱里,几乎听不到发动机的噪音。客舱内噪音分贝值明显低于波音和空客系列飞机。由于是首次滑跑试验,最高时速只达到167公里。正常和应急刹车及反推系统工作也做了检查。一切都很正常,万事俱备,只待第二天的首飞。

10月3日一大早,我们就赶到了机场塔台二楼会议室,按常规进行飞行前下达命令,听取气象预报员对天气情况的介绍。当天的天气很好。能见度8~10公里,少云,是飞行的好日子。一切准备就绪后,上午9时,我们依次走上飞机。坐定后,我将安全带结结实实地绑在了身上。机长别林斯先生虽然很胖,也是老老实实地将安全带绷紧在高高凸起的肚皮上。他对我说,平时的正常飞行,他最不喜欢系安全带。但每次试飞,都一丝不苟地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从不含糊。作为不同国度的同行,我深知他说这句话的分量。由于试飞空域安排在海上,我们特意在客舱里准备了一只桔红色的橡皮船,以备万一飞机故障迫降时作为海上逃生之用。

9时30分,飞机缓缓滑向跑道南端。透过座舱玻璃,看到地面上的人群不断向我们挥手。我知道那高高举起的手臂代表了一种期待和祝愿。当我把这个意思翻译给别林斯机长时,他很自信地说:“没问题!这是一架很好的飞机,我深信中国人的制造技术和质量,我们会把它顺利地飞上天,安全飞回来。”9点40分,地面塔台传来允许起飞的口令。飞机开始加速滑跑,130公里、170公里、200公里……副驾驶约翰逊先生拉起机头,飞机腾空而起,保持大约25°的仰角直入云天。飞机下的跑道迅速变窄并很快消失在机腹下。电子综合显示屏上,各种数字不停地变化着,高度很快升高到900米以上。各种仪表显示所有系统工作正常。当我把这个消息通过无线话筒告知指挥塔台时,似乎听到了久候在塔台上的人们爆发出的一阵阵欢呼声。我们沿试飞空域一直向北飞,差不多望见山东半岛时才回转。这时飞行高度已经升到1万1千米。我们已在各试验段试验了加速、减速性能以及单发飞行、失速、应急放起落架等试验项目。特别是失速一项,如果不是在飞机上,你很难体会到那种失魂落魄的失重感觉。可幸的是,MD90飞机在气动设计上是非常成功的。飞机失速过程中无剧烈变态现象;失速前预先告警和自动改出系统很完善。

全部试验科目完成后,我们返回大场机场。停机坪上,总公司的领导和手捧鲜花的姑娘们在等待我们的归来。

写文:杨伟江■

猜你喜欢

试飞员塔台机长
和小伙伴共搭塔台模型
摩根机长与“幸运女神”
塔台
鼠国要上天之假人试飞员
飞机场的塔台是干什么的?
川航出了“中国版萨利机长”
新一代民机试验场指挥塔台设计研究
【试飞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