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2秒钟
2000-06-07陈世坤阎瑾
陈世坤 阎瑾
1999年9月20日,太行山东麓空军某飞行学院。秋日的阳光温和地照在绿草如茵的机场,湛蓝的天幕上游动着朵朵白云,又是一个飞行训练的好天气。
9时20分,飞行教员范建平带飞行学员杨笑非跨进08号飞机座舱,准备进行检飞6大动作科目飞行训练。
这是一个平常的科目。范建平象往常一样,对学员进行了“座舱设备不熟悉不准上飞机;起落航线不熟悉不准上飞机;特情处置尤其是飞机起飞高度100米以下的特情处置不熟悉不准上飞机”的“三不准”检查。这是范建平的一惯作法,是他每次带领学员上飞机前雷打不动的一课。
9时31分,各项检查正常。08号飞机滑上起飞线。
“起飞。”指挥员蒋福林大队长发出命令。
“是!”范建平声音宏亮,回答干脆利索。他边松刹车边加油门,顿时,飞机在跑道上呼啸着前进。
加速,机头上仰,前轮离地……
刹那间,08号飞机后轮离地,以每小时140公里的速度迅速升空向蓝天冲去,1米,2米……5米……
08号飞机一起飞,指挥员蒋福林就紧紧地盯住了它。突然,他发现该机翼下冒出一团黑烟,心里不由得一颤。“不好!”没容他喊出声来,飞机已经怪叫起来,“气喘吁吁”地冲上10米高的高度。
“收起落架!”“打开磁电机!”蒋福林镇定起来,连续发出准确无误的口令。
其实,飞机一离开地面,有着多年飞行经验的范建平就感觉到发动机异常地颤抖。他迅速检查仪表,发现发动机转速表指针下降到零;震耳的轰鸣声也归于平静。不用多思考,他立即判断是发动机停车。说时迟,那时快,范建平迅速收起起落架,打开后舱磁电机。他还没来得及向地面报告异常情况,地面指挥员的口令已经传到。
此时是9时31分42秒。
离地只有10米高的飞机,在空中失去动力,就象一个大铅砣,向着近在咫尺的地面下坠。
对范建平来说,发生这样的事也不止一次了。1998年10月27日,也是这样一个平常的日子,他带学员飞“起落航线”科目。当飞机快要接地正准备着陆时,范建平忽然感觉到发动机一震,紧接着螺旋桨轰地一声甩了出去。在范建平的飞行经历中还从未遇到过这样突发性的情况,也没有听到老同志讲过类似的经历。但长期养成的冷静、沉着、机智、果断,使他处惊不慌,遇险不惊。他抬脚收油门,紧急刹车,在中断起飞的同时,蹬舵,将飞机滑向跑道另一侧,给身后接踵而至的另一架飞机让出跑道。一起双机相撞的事故瞬间避免了。
“拉杆!拉杆!带住!”蒋福林对着话筒连呼。
地面上,飞行员、机务人员、各类保障人员全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惊呆了,几乎把心提到了噪子眼……
顿时,警笛鸣叫。消防车、救护车、指挥车也接到命令,赶往机场,随时准备应付意外。
而空中,范建平沉着冷静。他使出浑身解数,全力控制飞机下跌。可是,已经停止“呼吸”的飞机直扑大地,随时准备与大地“接吻”。
生死系于一瞬间。范建平手不忙、脚不乱,与死神拼搏抗争。他迅速按照指挥员的命令做完紧急迫降动作,紧紧地拉住杆并带住。沉重的机头在接地的瞬间终于仰起。范建平紧紧地踩住刹车,稳稳地控制住了飞机。
奇迹出现了:刚才还象一头暴跳如雷的“雄狮”,此刻乖乖地听从范建平的指挥,以其理想的姿势,俯卧在跑 道尽头的300米茂密而松软的玉米地上。
范建平和杨笑非面带着微笑走出座舱。
静静地望着只受一点轻伤的飞机,大队长蒋福林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他抬起手,看看手表:9时31分44秒,也就是说,飞机从起飞到迫降成功只用了44秒钟;而从发现发动机异常到正确判断、处置、指挥,并最终迫降成功只用了2秒钟!
事后,勘察现场并了解整个过程的一位航空专家由衷地赞道:这是世界航空史上“最短的抛物线”!在如此之低的高度,以如此之小的速度,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如此之准确地果断处置并迫降成功,不仅在我国航空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航空史上也是罕见的。假若在空中有半秒钟的犹豫,后果则不堪设想。
整个机场沸腾了。战友们象迎接从战场归来的英雄一样迎接范建平和杨笑非。范建平从飞机下来后,紧紧地拥抱走下塔台的蒋福林,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跨出座舱的范建平向欢呼的战友们走来,刚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年轻上尉的步伐迈得沉实而坚定。在他的背后,灿烂的阳光正把大地映得一片辉煌。一股清凉的微风带着秋的气息轻轻拂过他的脸庞。
为表彰范建平临危不乱、处惊不变、果断应险的事迹,军区空军为他记了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