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早期航空教育
2000-06-07杨子
杨子
建国初期——以国防教育为目的、以培养飞行员为目标、以航空体育为主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之初,正当百废待兴、百端待举之际。1950年,朱德元帅就在空军参谋长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开展滑翔和跳伞运动,来启发人民对航空事业的兴趣。”同年,中国青年访苏代表团在苏联参观了苏联人民支援陆、海、空军3个志愿协会。在此基础上,1951年1月13日,刘少奇同志写信给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肖华和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提出了要在我国建立类似苏联航空化学协会的组织。刘亚楼司令员在回信中写到:“在最近召开的有各军区司令部负责人参加的空军党委扩大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如果能在我国的广大青年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有关各特种兵的初步基本知识宣传和教育,对于各特种兵的建设,会有很大的好处”。
1951年7月6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团中央联合召开了特种兵司令部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提出了在现阶段开展军事教育的几个初步意见。该意见写到:群众性军事教育是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对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和军事性的体育运动锻炼,诣在广大人民中间培养大批健壮、勇敢、刚毅、机智的,具有一定水平的军事知识与技能的国家武装力量的后备军。
1951年底,经周恩来批示,由原团中央军事体育部扩建为“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1956年3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成立“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同时中央军委任命李达上将担任国防体协主席。此后,航空体育运动,即早期航空教育有了很快的发展。1956年,有3个城市开展了滑翔运动,4个城市开展了跳伞运动,108个城市开展了航空模型运动。从1957~1959年,全国就建立了49个机场,到1960年已经组建了85个航空俱乐部。由此,我国的滑翔运动,由业余、代训、业余训练这条路逐步发展起来,并于1963年、64年在全国部分省、市成立了业余滑翔学校,逐渐形成了通过业余滑翔训练为空军建设培养飞行员的路子。其做法是按照挑选飞行员的标准,在部分中学的初二、高二的学生中挑选滑翔员,暑假后到滑翔学校集中,进行文化、航空理论学习、疾病矫治和滑翔训练。学期1年,毕业后参加选飞。
到1966年,全国共建起了7所滑翔学校和滑翔俱乐部,初步奠定了中国滑翔事业的基础,8年中共培训滑翔员7800多人。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1968年,中央文革发出撤消国防体育的命令后才停止。
1975年1月28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国发[1975]19号文批转国家体委、总参谋部“关于在全国恢复业余滑翔学校和开展军事体育活动的请示”。该文件指出:“开展业余滑翔和其他军事体育活动,对于普及军事知识、扩大军兵种技术兵源,促进国防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必须认真、迅速办理。当前要重点办好业余滑翔学校,积极开展滑翔活动,以解决飞行员的培训、输送和储备问题。”随后国家体委成立军体局,大多数已停止训练的滑翔学校和航空运动学校陆续恢复了业余滑翔训练,从1975到1980年,约训练了9100多名业余滑翔员,其中47%输送到空军、海军和民航。
新中国成立初至70年代末,是以航空国防体育运动为内容的早期航空教育发展阶段。在朱德、刘少奇、周恩来、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倡导下,从1950年开始酝酿筹建,至60年代才得以蓬勃发展。后因10年文革浩劫全面停止,至70年代才得以恢复。此后以滑翔运动为标志的航空体育运动有了迅速发展,高峰时全国共有航空俱乐部85所,还有两个滑翔机制造厂。多年来共为空、海军培养了三级滑翔员126207人,初步解决了空军飞行员的来源问题,也在早期航空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开展国防教育,培养后备力量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对这一段历史,原副总参谋长李达上将有过一段精辟总结,他说,为了更好地落实“十大”关于务必加强反侵略战争准备的号召,适应人民战争的需要,有必要抓紧军外训练,以普及军事知识和逐步解决军兵种的技术兵源储备问题。鉴于飞行员的培养较一般技术兵员要难,而战时的需要量又很大,因此尤其应该早解决。全国十多年的实践证明:通过青少年业余滑翔学校开展滑翔运动,是多快好省地培养储备航空人员和逐步解决空军兵员问题的好办法。这种办法的主要优点是选飞合格率高,飞行员质量好。因为这些参加选飞的人员已经过一年三级滑翔的训练,体质和适应能力已得到增强,不适合者已被及早发现,并被预先淘汰。这不仅扩大了空军的兵源,提高了选飞的成功率,而且这些早期学习和训练都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的,这就减轻了国家的负担,也可储备更多的航空后备力量。
新时期——以“科教兴国”战略方针为核心,以培养航空后备人才为主要目标
文化大革命后,中国航空学会的活动逐步开始恢复。他们对早期航空教育的工作始于80年代中期,组织开展的各项航空科普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欢迎。例如,1984年中国航空学会组织的全国青少年“志在蓝天”航空夏令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600名营员代表欢聚在北京展览馆礼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全国政协副主席茅以升、航空工业部部长莫文祥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开营式。全国29个省市的5000多名青少年分别参加了10个营区的活动。他们通过自制航模比赛、伞塔跳伞、带飞滑翔机、观看飞机和跳伞表演、与空军英雄联欢等活动,接受了爱祖国、爱科学、爱航空的生动教育。这次航空夏令营赢得了社会极大反响。从那以后,不少省市每年都要举办多种形式的夏令营活动。这些活动得到了政府部门,特别是教育、空军、民航、国家体委、航空制造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
中国航空学会围绕以“科教兴国战略方针”为核心,以培养航空后备人才,特别是飞行人才为目标的早期航空教育工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把早期航空教育作为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空航天事业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工业经济和国防事业的发展水平。早期航空教育融尖端科技与普通教育为一体、素质教育与文化知识学习为一体、休闲娱乐与体育健身为一体,多年来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早期航空教育的形式丰富多彩,主要有:举办航空夏令营,组织规模不等的航空模型制作与比赛,开展航空知识问答竞赛,观看飞行表演及乘坐大型飞机遨游蓝天,与著名的航空航天科学家及空军英雄座谈,组织航空航天科普讲座,参观飞机工厂及空军机场,参观航空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组织航空博览会和航空知识展览,组织群众性的飞行活动;组织参加跳伞、滑翔、轻型飞机等飞行实践活动;出版和发行航空声像、图书、期刊等。
1.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航空夏令营,是早期航空教育的大课堂
航空夏令营是中国航空学会组织的具有传统的航空科普活动,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带有军事体育性质和航空特色的活动。它是进行光荣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场所,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好课堂,体验社会自我磨练的好阵地,培养团结友爱的好团队,对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普及航空知识、启迪航空志趣,以及培养航空事业后备力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航空学会及各省市学会每年都要组织各种类型的航空夏令营,参加的青少年达数万人。从内容上分为综合的和专题的,如:国防航空夏令营是综合的;航空知识夏令营、航空模型夏令营、跳伞夏令营都是专题的。从组织形式上分:有普通的也有军事化的;有住宿的、也有走读的;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有大型全国性的、也有省市部门自办的、还有跨学会联合举办的。从地域上分:有境内的、也有境外的;有本地的、也有跨区域的。
近年来,中国航空学会一直探索如何办好航空夏令营,如何在传统航空夏令营活动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以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其初步想法是:
航空夏令营活动基地化在选择夏令营基地时,应注意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相对封闭的部队营房、科研院所的招待所,最好选择航空运动学校。这样的基地,可使夏令营活动更加规范化、正规化。在整个夏令营活动中,基地负责食宿、交通等后勤保障,可解决学会组织工作的后顾之忧,学会可把重点放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
航空夏令营活动内容程序化,菜单化在总结多年来开展夏令营活动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青少年,根据不同需要可做出不同类型的内容安排。如,可把夏令营办成长期和短期的;内地和外地的;综合的和专题的,并且使之菜单化。每到夏令营活动开始前,把“菜单”送给学校及有关方面供他们自己选择,这样不仅加强了夏令营活动的计划性,还避免了出现临时安排打乱仗的情况。
走出去,请进来,不断丰富航空夏令营的内容和形式在航空夏令营的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除了传统项目外学会还注意安排特色项目,如:乘坐飞机,遨游祖国蓝天;军营一日,参观空军训练生活;直升机夏令营;滑翔夏令营;参观航空工厂,开放航空实验室等等。此外,还可组织国际航空夏令营和跨区域的航空夏令营活动。
2、积极倡导和支持群众性的航空飞行活动,开辟早期航空教育新领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科技型和挑战性的航空飞行活动萌生了极大兴趣。热气球、滑翔伞、动力伞、滑翔、超轻型飞机的飞行等,都是近年来兴起的航空科普活动项目。这些活动以其科技含量高,知识品位高,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特别是青少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50多个地区开展了这些活动,并已建立了30多个航空俱乐部,爱好者上万人,获取各种飞行证书的近千人。而且每年还有不同性质(政府、社会、民间、私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型群众性飞行活动,既有国际性、全国性比赛,也有地区及民间团体组织的飞行表演、科普宣传活动。如:仅滑翔伞、动力伞飞行项目,每年就要举办十几次比赛、表演和培训。其中较大的飞行活动有:第二届港京动力伞拉力赛、国际滑翔优秀选手赛、北京第二届国际滑翔节等。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国航空学会主办的97飞向北京活动。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圆满成功,中国航空学会于1997年10月中旬至11月初成功主办了以“飞向北京”为主题的大型飞行宣传活动。具体内容是,由国内飞行爱好者编队驾驶国产轻型、超轻型飞机从珠海起飞,途经5个省11个城市,航程2000多公里,历时21天,最后抵达祖国首都北京。这次飞行活动增强了广大群众和青少年对航空的兴趣,提高了国防观念和科技意识。
3、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化传播媒介,深入开展早期航空教育
在科普教育领域,现代化传播媒介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军。据调查统计,宣传科普的最佳途径:首先是大众传媒,其次是科普场馆,第三是科技节、科技周之类的活动。
近年来,中国航空学会十分重视利用现代化传播媒介,特别注意发挥航空科技声像在早期航空教育中的作用。学会专门成立了航空科技声像协会,与中央电视台专题部合作制作播映了一批航空科普录像片:《蓝天话雄鹰》、《碧空展新翼》、《航空梦》、《预警飞机》、《隐形飞机》、《复合材料》等。同时还组织、编辑制作了《中国航空史话》(含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三部)、《96珠海航展》《军用飞机揭秘》等许多航空科普录像带和光盘。
为深入开展航空科普教育,中国航空学会组织制订了1997~2000年航空科普片摄制计划。具体作法是,发挥中国航空学会各会员单位声像部门在航空科普宣传中的作用,组织制作一批高水平的航空科普声像片,并逐步使航空科普片系列化,以满足广大青少年及航空爱好者的需求。同时争取有较好的经济收益。中国航空学会还提出了航空科普声像片选题计划,即制作10部航空科普教育片,其中《上天之路》、《空中特技表演》已经制作完成。
中国航空学会主办的科普刊物《航空知识》,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该刊创刊40年来努力将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完美结合,在对广大青少年读者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爱蓝天的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在全国多次期刊评比和表彰中获得一等奖,并曾获国际航联集体荣誉奖,杂志社被授予“全国科普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00年1月,《航空知识》荣获我国期刊的最高奖——首届“国家期刊奖”。
通过早期航空教育,启迪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使他们从小立志献身祖国的科学事业,以造就千百万科学事业的接班人
中国航空学会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技术启迪教育,使其在领略科学技术活动乐趣的同时,培养将来投身科学技术工作的兴趣和志向,从而达到为科学技术发展培养和造就千百万德才兼备的后备人才打基础的目的。早期航空教育可通过科学家为科学献身,为实现征服空间而奋斗,可通过不同时代空军英雄的战斗故事和惊险业绩,可通过近代、特别是现代航空航天领域科学技术成就推动社会进步的典型事例,来激发青少年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如:1994年江苏航空航学会举办了一届青少年航空作文竞赛。一位叫王丹的初二学生事后深有感触地说,“参加航空作文竞赛给了我一次‘飞上蓝天的机会,我一头扎进各种航空科普读物之中,好象走进了一座看不完,学不尽的科学博物馆,一次又一次地被吸引、被感动、被陶醉。通过这次参赛,更坚定了我献身祖国航空航天事业的理想,决心以莱特兄弟为榜样,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把我国的航天飞机送入太空。”
通过早期航空教育,可提高青少年的创造才能和动手能力
早期航空教育开展的各项活动,有很多高科技内涵。强调的都是发现、探索和创新,突出的都是参与、动手与合作。在这方面表现最突出的是航空模型活动和飞行实践活动。
航空模型活动对广大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学习航模制作和放飞的过程中,他们可以了解到飞机为什么会飞?螺旋桨为什么会产生拉力?发动机是怎样工作的?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他们可以学到和掌握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飞机结构、发动机构造和原理、无线电原理等有关知识,还可从中了解和掌握各种加工工艺。动手做是航空模型的基础,在活动中要学会制图、木工、粘接、复合材料加工、表面处理、油漆、电工以及车、钳、刨、铣、磨等各种加工技能。
经济发达国家很早就认识到航空模型活动对科普育人的特殊作用。美国早在1913年就有民间航模团体,发展到现在已有1000多个基层俱乐部和18万会员。1985年的第59届全美航模比赛大会,里根总统曾亲自写信祝贺,信中说:“航空模型运动已经繁荣了60多年,你们从事的活动既富有乐趣又有教育意义,爱好这项运动的人所学到的东西远不止如何放飞和维护他们的模型飞机,我完全相信参加比赛的许多年轻人今后将成为飞行员、航空工程师或者其他专业人员中的佼佼者。”前苏联政府也大力提倡开展航空模型活动,提出了“从航模到滑翔、从滑翔到飞行”的口号。著名飞机设计师雅可夫列夫、空军英雄阔日杜布以及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都是从青少年时代就参加航模运动走上航空航天道路的。德国国民学校从五年级开始便设置了航空模型制作课程。德国的科学技术和航空事业之所以人才辈出,通过航模运动进行科普教育是其深厚的基础。
飞行实践活动,包括飞机跳伞、滑翔伞、热气球和轻型飞机、滑翔机飞行等等。飞行实践活动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科普活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群众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喜欢这项活动,它可培养青少年坚毅、勇敢、机敏、灵活。当今世界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对青少年航空知识的普及与早期飞行技术的培训。例如在美国,现在有79个航空俱乐部,27所滑翔学校,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实验飞机协会(EAA)的“幼鹰计划”。美国EAA于1992年度的“国际飞来”大会开幕式上宣布了一项“幼鹰计划”:号召每个EAA会员向那些年龄在8至17岁的男孩和女孩讲解飞机知识,并带他们上机飞行,每个孩子完成一次飞行可获得一张“鹰飞证书”成为“鹰飞成员”。此计划到2003年,即人类飞行100周年和EAA成立50周年时,“鹰飞成员”将达到100万人。组织者们说:要在新一代幼年航空爱好者的心灵种上航空的种子。在日本,尽管空域和场地拥挤,但滑翔飞行仍然很普遍,几乎每所大学都开展业余飞行活动。
飞行实践活动之所以受到各国的重视,是因为这些活动符合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客观规律,最适宜在青少年中开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好早期航空教育工作还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现在所从事的航空教育工作正是这样一项关系国家繁荣、民族兴旺的伟大事业。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早期航空工作的紧迫性和战略意义,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工作,努力提高青少年的素质,为造就一代新人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