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休了,莫犯“心理感冒”

2000-06-07崔丽娟

大众医学 2000年9期
关键词:重病老伯变化

崔丽娟

有这样一位退休老人

赵老伯终于退休了。他平素性格内向,很少交际,已习惯了上下班的生活。

退休以后,赵老伯仍然延续以往的生活习惯,不与外人交往,也不看电视。渐渐地,他感到双腿无力,自认为患了重病,从此疑虑重重,委靡不振。尽管经医生一再检查,没有发现问题,但他仍坚持要求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为了证明自己患有重病,赵老伯坚持一年不回家,甚至不下楼。如果医生跟他说,“你还那样,没有什么变化”,赵老伯就认为是充分理解他;若是动员他下床活动活动或回家看看,赵老伯马上就会出现站立不稳或一站起来就跌倒的情况,让医生哭笑不得。

在医院,赵老伯认为自己“重病在身”,要别人给他喂饭、穿衣、扶上床。由于饮食不当,活动过少,赵老伯原有的糖尿病加重。于是,他更不愿活动了,甚至饭不张口,食不吞咽。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赵老伯尽管神志清楚,但四肢不动,靠鼻饲饮食,要别人定时为他翻身,借气管切口吸痰。有人来看他,赵老伯就点头示意,但拒绝坐起来,甚至睡的摇床也不愿让人摇高。赵老伯就这样在别人的全力呵护下生活着。

被动应激,易犯“心理感冒”

老年人退休后,需要面对很多新的情况。有些情况往往会令人不快,或者是突发的,老人感到受了刺激,心理学上把这种情况叫做“应激”。应激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就好像一下子嗅到冷空气,人就会不由自主地打喷嚏一样。

心理学家认为,一定量的应激对于人的正常活动是必要的,但是太强烈或持续时间过长的应激状态,就可能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危害,好比人在寒冷的环境里不注意保暖,就容易患上感冒。研究表明,躯体疾病和情绪紊乱总会在生活发生重大变化时出现。

人类的疾病不仅可以由生物、物理、化学等因素所致,也可以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赵老伯的疾病,可以说大部分是由于心理因素所致。他虽然十分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但缺乏任何活动与交往,既不参与社会活动,又无特殊爱好,最后,甚至连体位的变动、生活的自理都不愿做,成了一个意识清楚的“类植物人”。这一事例告诉我们,退休后的老人,如果不能尽快适应新生活,只是被动应激,很可能陷入危险的境地。

由于老年人活动能力和精力都受到一定限制,面对退休后生活的变化,如果缺乏有效的应激手段,就会产生强烈的无助感。有时,他们为了适应所做的努力越大,则越会削弱自身对疾病的抵抗力,就像赵老伯,越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越要休息,身体状况却越差,最后将不利于老年人的健康。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生都在适应,学习充当新的社会角色,掌握新的行为模式,以适应新的生活。进入老年期以后,就逐渐进入了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的转折期”。老年人由于生活功能的衰退,社会角色的改变,其心理活动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能顺利适应这个变化,保持心理平衡,就能健康长寿。

到了新的环境,在冷空气里打了一个喷嚏,不要紧。只要积极调动体内外的力量,很快,老年人就能够在新鲜的空气里畅快地呼吸了!

猜你喜欢

重病老伯变化
老伯和桃园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从9到3的变化
这五年的变化
遇见
鸟的变化系列
重病
“让路”让出的变化
美国汽车巨头“重病”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