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猝死走向年轻化
2000-06-07陈新山
陈新山
冠心病猝死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年龄本以中老年人为主。但是,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猝死有年轻化的倾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吴某,男,20岁,农民,未婚,无冠心病家族史。一日早晨7时,被路人发现死于大街边花坛旁。经法医尸检发现,死者冠状动脉左主干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达Ⅲ级;未见其他明显损伤和病变,作常见毒物化验结果阴性,被鉴定为冠心病猝死。后经调查证实,吴某是独自一人从农村家中乘车进城购物,在途中发病而猝死于大街上的。
无独有偶。童某,男,20岁,工人,未婚,无冠心病家族史。一日下午6时,他因腹痛、全身不适到某医院就诊,并以“腹痛待查”收入住院。入院时体检,体温正常,腹软,右下腹压痛、反跳痛阳性,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当晚10时即行阑尾切除术,手术顺利。第二天下午1时,他叫胸闷、恶心、呼吸困难,经对症等治疗未见好转,至下午3时40分,突然心跳、呼吸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据调查,童某平时身体健康,无胸痛、心慌及腹痛病史,也无烟酒嗜好。尸检见死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左前降支Ⅲ级、右主支Ⅳ级,各脏器重度淤血水肿;未见其他损伤和严重病变,麻醉及手术操作也无失误。鉴定结论为重症隐性冠心病,此次因患急性阑尾炎并发轻度全身感染,在行阑尾切除术后,诱发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而致猝死。
冠心病猝死是冠心病患者因急性心功能衰竭而发生的突然意外死亡。由于患者原有严重冠心病,不管是否有胸痛、心慌等自觉症状,均可随时随地发生猝死,如日常生活里、旅行途中、工作之时或医疗期间等。有的在发生猝死时可有诱发因素,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体力活动增强或轻度外伤等;有的则无明显诱因,甚至发生于睡眠、休息之时。
冠心病猝死的危险因素虽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但与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基本一致,主要与饮食、生活习惯等有关。如过去公认的冠心病三项危险因素:血清胆固醇高、血压的舒张压高和吸烟。但是,人们的行为方式 也与冠心病的关系密切。人的性格大致可分为A和B两型。A型人的个性强、好动、性情急躁,也易冲动;B型人则性格温和、喜安静,不易冲动。相比之下,A型人易患冠心病,因而也容易发生冠心病猝死。由于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一较长期的慢性过程,因此要减少冠心病及冠心病猝死的发生率,关键在于预防,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早期预防,即从青少年做起,而不是待到中老年时再考虑预防。其预防措施包括:注意饮食的合理调配和营养平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劳逸结合,讲究卫生,加强体育锻炼,以及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做到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另外,已有研究证实,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降低血粘度、血脂的药物,如复方丹参滴丸,能改善心肌缺血,可起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