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止性病蔓延的三个因素
2000-06-07邵长庚
邵长庚
控制性病的根本目标,是降低性病的发病率,阻止其蔓延。然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尤其是在我国目前社会环境变化大、城乡人口大量流动,以及人们的性道德、性观念发生较大改变的形势下,要遏止性病流行势头,还有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那么,其他国家有没有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呢?
一个国家性病发生率的高低,与人们重视程度和采取的措施有关,同时也涉及到经济水平、教育程度、性观念等。一般来说,西方发达国家对性病的控制比发展中国家要好,而不同国家情况也有所不同。
从20世纪70年代起,欧洲的早期梅毒发病率一直低于10/10万。淋病发病率下降也很快,如瑞典和德国,淋病几乎不再流行,1万人中只有1名淋病患者,如果没有来自其他国家的病例,淋病将会逐渐消失。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曾是西方最为流行的性病,现在发病率在逐渐下降。软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已很少见。西方发达国家的淋病、梅毒等性病发病率之所以下降,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医疗条件较好,能够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患者,并及时采取措施,从而成功地减少了性病的传播。
在美国,淋病发病率在受教育人群、贫困人群及少数民族中的情况明显不同:中上阶层人群类似于欧洲,而城市贫民和黑人与发展中国家相似。美国人受"性解放"的影响深重,虽然1995年以来,人们对性解放的态度发生了改变,性行为开始趋向于保守,但15~17岁、18~19岁有过性接触者的比例仍分别为38%和70%。开始性交的年龄早晚和沙眼衣原体、艾滋病病毒感染有关,首次性交年龄早者较易发生性病。同时,"性解放"观念在美国还扩展到男性同性恋和双性恋人群。
性病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播,是否蔓延取决于三个因素:①该病的传染期长短;②新性伴多寡;③该病是否容易传染。如果针对上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便可以控制性病的流行。
缩短性病的传染期由细菌等引起的性病,如淋病、梅毒、沙眼衣原体感染等,用抗生素可以治愈,即缩短了其传染期,传染源被"消灭"后便阻止了蔓延。由病毒引起的性病,如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等,现有的药物虽然能起一定作用,但还不能将病毒根除,因此较难控制。不过,所有的性病要针对后两项因素进行预防。
减少性伴侣美国的多性伴问题比较突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年轻女性婚前性交的比例高,婚外的性行为增加。到1995年时情况并没有根本改变,15~44岁女性终身性伴为1个的比例仅为24.6%,12.7%女性则有10个或更多的性伴,给控制性病传播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到了"艾滋病时代",同性恋者减少了危险的性行为,比如开始固定性伴,但目前年轻的同性恋者又放松了"警惕"。从1990年和1991年调查来看,多性伴的问题没有减少,危险的性行为没有改变,而且1985年以来和吸毒有关的危险行为,也成为性病播散的主要因素。
使用避孕套在西方国家,比较盛行使用避孕套,至少有三个重要理由:①一些不能根治的性病,如艾滋病病毒感染、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愈来愈多,这三种性病治疗比较困难,应加强预防;②患者往往同时患几种性病,但目前没有一种药物能治疗所有性病;③使用避孕套的方法简单,人们容易接受,能持久采用。实践证明,其对淋病、沙眼衣原体感染、艾滋病等最为有效,可以作为预防性病规范的安全措施。当然,用避孕套预防性病不是百分之百有效。
使用避孕套预防性病和积极治疗性病一样,属于治标的方法,而采取减少新性伴(包括卖淫、嫖娼)措施才是治本的方法。目前,对付性病的对策应该是标本兼治。世界卫生组织针对预防艾滋病曾提出"一个性伴、使用避孕套"的口号,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我国性病防治形势严峻,如何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防止性病蔓延,值得有关研究机构和职能部门认真考虑,人们也可以从中得到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