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UFO

2000-06-07骆文江

飞碟探索 2000年4期
关键词:气团气层大气层

骆文江

我 的 经 历

1966年春节刚过我们有飞行任务。石家庄气象站预报说:“天气很不稳定,垂直气流强盛,地面上有时还有较大的旋风,建议机组不要走。”我们看了一下机场天气情况,还是起飞了。到了规定的高度改为平飞,我感觉能执行任务,就和石家庄站脱离了无电线联系。过了5分钟,我观察飞机发动机工作情况时,发现飞机上起了一层火,火苗有3厘米~5厘米高,很有规律。红红的火苗,飞机气流那么大都吹不灭它。我从学飞行到这次执行任务,还没有见过这种场面,当时很紧张,不知如何是好。和我在一起飞的老杜同志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好好飞,不要紧张,这是大气层中的静电和飞机表面摩擦,产生的放电现象。我们飞机上有良好的放电设备,不会出问题的。”从发现到放电结束,大约4分40秒左右。

1974年5月~8月,我配合中央气象台,到广西地区执行人工降雨的试验任务。当时,我们穿过第一块云后,由于飞机发动机声响、震动等原因,两块孤立的云朵很快连成一片,将飞机包围起来。云层也突然变黑,气流颠簸得很厉害,紧接着是电闪雷鸣,在飞机的前后响成一处。闪电一闪,座舱里比白天还亮;闪电过后,座舱里一片黑暗,不打开座舱灯就看不见飞行仪表。闪电形状各异,有龙形的,有柱形的,有横批的,有竖打的。飞机像台风中的一条小船,操纵十分困难,我赶快驾驶飞机离开危险区。几十分钟后,云区下了一场雷阵雨,云消雾散,剩下的是一片蓝天。

1977年7月我由南京起飞到张家口执行任务。当时万里无云,在到达张家口前20分钟,飞机下降到2千米高度,飞机突然抖动了一下,全机组人员都感觉到了。机长告诉机械师说:“飞机落地后,仔细检查一下,看碰撞上了什么东西?”后来机械师检查完毕报告机长,飞机左侧水平尾翼,被电击出8个直径绿豆粒大的洞,但并不影响执行任务,可回去再修理。这是我飞行37年,在晴空条件下,遇到的最难忘的记忆。

上述事实告诉我们,晴空的大气层中,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也存在着不同电荷的气层或气团。当它们相遇时,正负电荷得到释放,就会将电能转换成光能,放出火星、火苗或火焰。地震前,大气层中接近地面的气层或气团,受地球放电效应的影响,与地面放出的很强的异性电荷相碰撞,会放出电压很高的能量,类似极光。老百姓叫它地光,光线很强,比闪电维持时间要长,会引起大气层各因素如气温、大气密度、风速、风向的急骤变化,伴随而来的是暴风骤雨、电闪雷鸣,唐山地震前就是这样。

武汉洪山区,曾经发生一道白光折断700棵大树的情况,和上述情况差不多,上边有带电荷的大气层,下边有地球的放电效应,放出很强的异性电荷,加之有700棵大树搭桥做导体,产生强放电现象将700百棵大树拦腰折断,只是它地质结构不在地震带上,所以没有发生地震。

UFO是什么

现在,在地球表面大气层中,很多人都看到了UFO现象。为什么?因为UFO现象,是大气层中的两股带不同电荷的气层或气团,相遇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放电现象。我们看到的是它放电时的光体形状,放电结束后,大气还原成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没有火花光体,所以,就什么都没有了,什么也看不见了。

我们产生的疑问都是因为对晴空中,大气层中有带不同电荷的气流、气层或气团不了解。不理解,就没有认识它;如果通过实践或实验,了解了它,认识了它,大家就不会惊慌失措了。它和下雨天的雷电差不多,只是它没有雷电中那样好的放电条件(雨水做导体),放电方式不一样罢了。它们的区别是雷雨中的闪电有声,电压高,电荷强;UFO现象电荷弱得多,电压也较低。雷电和UFO现象,放电后都消失了,什么都不见了,这是一样的。只是我们对雷电都见过、都听过,比较了解,家喻户晓;而对晴空大气层中不同电荷的气层气团,不了解或了解甚少,就认识不了它,理解不了它。一旦“窗户纸”被捅破,大家见了它躲躲就行了,没有什么大呼小叫不可理解的了。

其实含水蒸气的大气,如雷雨云,就是通过大气中的上升和下降气流,使水蒸气不断互相碰撞,体积变大,变成了雨。所以,雷雨云中有带不同电荷的云,大气层中有带不同电荷的气层或气团,就不难理解了。

UFO的形状,主要决定于带异性电荷的气流相遇时交织在一起的情形。如相遇时形成旋涡,它的形状就是一个或多个碟形、圆形或是椭圆形的发光物;如果两个带异性电荷的气团相遇互相闯入对方,可能就是犬牙交错、很不整齐的发光体,如上海上空两次出现的发光体一样;如直线状异性电荷的气层面正面冲突,所带电荷又较强,互相碰撞,就会产生很快的放电现象,如东北发现的一个光点,从发现到消失,不到几秒,比超音速飞机不知要快多少倍。

解UFO之谜

UFO为什么形状会不停变化呢?因为两股带不同电荷的空气相遇时,它们是流动的,因此它们的形状无法固定,比如相遇时形成旋风状,气团在运动中旋转,它不是固态的形体,旋转力大,光圈就小些,如地面上的龙圈风;旋转减弱时,它的形状会变大成椭圆形或其他形态。空气没有固定的形态,发光时我们看到的是,气团相遇时瞬间的情景,空气在运动,气团在变化,当然发光体也发生变化。

UFO为什么有时会长时间发光?和雷电天气相比,因为晴天空气是干燥的、松散的,不像雷雨闪电有雨水做导体,给雷电创造了良好的释放条件;而晴天空气干燥,无良好的导体搭桥,只靠两股不同电荷空气,不断接触、不断碰撞释放能量。它发光时间的长短,是由两块不同电荷的气团中小的一块决定的。最小的一块电荷释放完了,只剩下一种电荷了,就不能再将电能转换成光能了。

UFO为什么颜色多变呢?发光颜色首先由电荷强度和电压高低决定。高就发白光,低就发红光,像电灯电压高就发白光,低就发红光的道理一样的。当然还有其他因素,如太阳照射角度、空气本身的洁净度等。在下酸雨的空气中产生可能就是橘红色,在沙漠风暴的空气中就是橘黄色,如果环境比较复杂,可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另外UFO的颜色在白天和夜晚也是不一样的。这和放烟花白天放就不如夜间放的道理是一样的。

UFO为什么会上升和下降呢?两股带异性电荷的空气相遇时,可能成为旋风状发光体,它既要向强风一边的气流下风方向移动,又要随当时上升或下降气流做上升和下降运动,就和无动力滑翔机,全靠上升和下降气流托它在空中做运动的道理是一样的。因此当时的气流运动状态,决定着发光气团的运动状态和方向。

用科学的态度,通过实践或试验,去发现真理,揭开大自然的奥秘。让人们用科学的方法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把人们没有认识的自然现象,从鬼、神、仙、上帝、外星人等迷信思想或假想中解放出来,这是我们唯物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的责任。UFO现象是大自然的一个奥秘,没有认识它之前,各家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当人们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之后,和过去很多奥秘被揭开一样,就不神秘、不可怕了。本文抛砖引玉,请大家扩大思路,共同解开UFO之谜。

成冠伦图

猜你喜欢

气团气层大气层
输水管线启动填充过程含滞留气团瞬变流数值模拟
基于后向轨迹模式的合肥市臭氧来源分析
基于孔、裂隙理论评价致密气层
气团来源对沿海城市PM2.5中二次水溶性无机离子形成特征的影响研究
HZ330CL横折缺陷原因分析与改进
涪陵页岩气层构造变形量化研究获新进展
船底凹槽气层流动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大气层里面有什么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层识别难点及方法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