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碗水好难端平
2000-06-06段云奎
段云奎
目前,多子女家庭仍在我国占有较大比例。在不少多子女家庭中,年老体衰的父母不仅没有享受到幸福,反而却因子女的争吵、责难而烦恼不断。
小儿子要王老汉为他建新房
王老汉今年70多岁了,体弱多病,生活已不能自理。他的小儿子不仅不好好赡养他,还成天找他吵闹,要他为自己修建一套住宅,否则就彻底放弃赡养义务。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王老汉共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结婚的时候,王老汉正值身强力壮,有一点积蓄,就帮他们各建了一套住房。谁知岁月不饶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身体每况愈下,60岁那年又生了一场大病,不仅耗尽了积蓄,而且身体愈发衰弱不堪。这样,给老三建房子的事,眼看就是秋天的芭蕉——黄了。
这下老三可不干了:爸爸给大哥二哥都建了房子,凭什么不给我建?这不明摆着不公平吗?望着大吵大闹的儿子,王老汉多次请村、乡干部进行调解,但却未见成效,只好向老大老二求助。好在老大老二通情达理。答应各拿出一笔钱向王老汉“买”房子,王老汉再把这钱拿来给老三建房(当然老三也添一点钱),这件事情才平息下来。但经过这番折腾,他们一家人的父子、兄弟之情已大受伤害。
大女儿向李大妈要她的“抚养费”
李大妈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大花,小女儿叫小花,两人都容貌出众,聪明伶俐,李大妈对她们历来非常疼爱。
大花17岁那年高中毕业了,面临着考学与就业的选择。本来她的成绩非常优秀,教师们都说她完全有把握考上重点大学。但不幸的是这年年初,其父不幸病逝,家庭经济状况一落千丈。望着衰败的家境和哭泣的母亲,大花只好放弃了考学,到父亲工作过的工厂当了一名工人。
小花相对就顺利多了,18岁那年就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银行系统工作,工资高,待遇好。
多年后,大花下岗了,与小花的经济收入差距愈发拉大。二人的关系开始出现了裂痕。有一次二人因为一件小事大吵了一架,随后便互不说话进入“冷战”,这样李大妈便成了她们共同的“出气筒”:
大花说:“我少要你抚养五年,又少花你那么多学费,你现在应该把这些钱付给我。”小花说:“我平时给你那么多零花钱,却没见你吃好点穿好点,肯定全给大花了,你不该对她那么偏心。”
在两个口齿伶俐的女儿的夹攻下,李大妈又气又急,欲辩无言,“手背手心都是肉”,对两个女儿,善良的李大妈何曾有过厚此薄彼呢?
大儿子认为刘老师偏向小孙子
刘老师是某中学的老师。年过花甲的他有两个孙子,大孙子叫亮亮,小孙子叫明明,都长得虎头虎脑,颇讨刘老师喜欢。
刘老师画得一手好画,自孙子懂事的时候起,刘老师就开始培养他们学画画。由于天资的差异,小孙子明明的进步明显比大孙子亮亮快。起初,刘老师还着力帮助亮亮提高,给他开小灶,但不知怎么回事,亮亮对画画越来越缺乏兴趣,到后来竟一提起画画就头疼不已。相比之下,明明却逐渐上路,越画越好。这样,刘老师便把辅导的重心转移到明明身上。
有一天,刘老师过生日,一家人欢聚一堂为他祝寿,席间,亮亮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刘老师忍不住说了这个淘气的孙子几句。谁知亮亮的爸爸不高兴了。他认为刘老师早就看亮亮不顺眼,而且越说越激动,历数刘老师从小就护着老二,惟独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他有了儿子后,又瞧不起他的儿子,教他画画也是敷衍了事……对儿子无中生有的猜疑,刘老师一一进行了驳斥,但老大根本不听,越闹越凶,最后竟借酒发疯,像个孩子般痛哭起来。
就这样,一次难得的家宴被老大的吵闹弄得不欢而散,并由此拉开了一家人相互误解、冷漠的序幕。
儿女们,请善待你们的父母
一些子女的狭隘、猜忌、多疑与攀比,正是形成这些多子女家庭亲人失和、“冷战”不断的根源。父母把子女抚养成人,无不呕心沥血,历尽艰辛。他们总是尽可能地对每个子女公正无私,只是由于客观现实因素的影响,才形成了子女之间的种种差距。稍有理智的儿女,应该而且能够理解这一切。
因此为人子女,应当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哺育之恩,而不应该以怨报德,以所谓的“一碗水未端平”为由,责备、苛求父母,这样做不但强父母所难,而且很伤老人的心。
(图/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