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赛
2000-06-06
勇士 一等奖 黑龙江 林国瑞摄 阴云密布,在泥泞中,战士们或立或坐,可能只是片刻的休整,既无抗洪抢险场面的壮观、激烈,也无救援百姓行动的感人肺腑,但作者的意图十分明确--塑造战士群像。作者通过后期特殊处理(加网纹?),达到两个效果:一是粗颗粒赋予画面以粗犷之美,二是虚化战士们的面目,突出了群体的感觉。整幅作品主题鲜明,布局有序,技法运用得当,是一幅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的佳作。 |
待发 二等奖 湖北 张奇摄 看到这样的画面,容易使人的脑海中浮现出“蓝蓝的天上白云飘”、“风吹草低见牛羊”之类的诗句。恬静,优美,和谐,几乎就是为了形容这样的画面。其纯朴自然清新的意境打动人心。这幅作品的画面构图过程肯定是个“减法”,简洁干净到了不能再“减”的地步,而远处的白云、山峦、寺庙,近处的草甸等环境因素对于主体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但该作品也有欠缺,比如,马的形态不够“漂亮”,景物过于居中、对称。 |
往事如烟 二等奖 江苏 邵迎进摄 两个老农并肩促膝而谈,是在赶集途中,亦或是在家门口?是唠家常,还是有什么特别的喜事?衣服虽有些破旧,但场景真实而朴素。长镜头加大光圈,使背景虚化,突出了主体人物。瞬间神态的抓取也很恰当,灰白影调的处理则使画面气氛平和且主次分明。 |
虎子咋啦?三等奖 内蒙古 赵志强摄 是因为迟到,还是功课做得不好,亦或是调皮捣蛋?“虎子”顶着书包正被老师罚站。瞧他那貌似委屈而又不太服气的样子,惹人忍俊不禁。画面中,课堂环境“布置”得颇为典型;作者大胆采用对角线构图,将老师与学生分别置于左上、右下位置,距离拉开,形成“对立”气氛,并有意虚化老师背影,从而将观者视线引向主体人物。不足的是,照片颜色偏绿,色调不正。 |
拔河 三等奖 甘肃 许海晗摄 藏族题材几乎是所有摄影比赛中的必有题材,对那里奇异的风俗、服饰、宗教、自然景观的羡慕和好奇可能是吸引我们这些过度“文明”的人们去拍照的动机,比如画面中的孩子,除了服饰之外,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换成汉族服装,我们还会注意他们吗?但话说回来,正是由于他们的奇异,才凸现出我们人性中久已麻木的感觉。画面中孩子们的天真、较劲,就如所有孩子一样,真实而有趣,从而引发了我们对童年时光的回想。该作品在技术上略有欠缺--快门速度稍慢,造成主体不实。 |
龙争凤斗 三等奖 广东 陈正松摄 划龙舟在摄影比赛中也是一个常见题材,但这么多年拍下来,主要表现手法无非一是用慢门虚化影像,突出速度感;二是用高速快门捕捉某个或某几个划船队员的神态、动作,并常常“伴随”瓢泼大雨或飞溅的水滴。这幅作品就属后者,但它的“新意”在于表现的是女队员,这就有些与众不同,而且抓取的瞬间富有冲击力,整体气氛也不错。 |
无题 三等奖 山东 王从民摄 作者敏锐地察觉到画面中人们的传统审美观将要或正在与现代雕塑艺术品发生冲撞,于是瞅准时机--老人因不解其意正去看标牌上的说明文字--按下了快门。画面首先吸引我们的是那尊雕塑,其次是老人的神态,然后是周围的,作者巧妙地引导着我们的视线观察和思考,而慢门所造成的虚化效果,则烘托了"一头雾水"般的心理状态。 |
电话亭 三等奖 四川 王定浩摄 画面看似没有什么深意,无非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电话亭一景:玻璃碎了几大块,打电话的两人各自说着什么。对比手法,在这幅作品中起了几乎是决定性的作用--一男一女,一站一蹲,作者的敏锐捕捉,将小城镇那种散淡、随意而又互相隔膜的环境气氛和人物风貌呈现出来,其实颇耐人寻味。 |
山湾春秀 优秀奖 重庆 王泳寅摄 |
江南晨韵 优秀奖 浙江 李浙东摄 |
龙脊晨韵 优秀奖 福建 高锦强摄 |
组合 优秀奖 陕西 吕继明摄 |
古巷、货郎 优秀奖 新疆 王大潮摄 |
睡 优秀奖 黑龙江 那昱华摄 |
滑道圆舞曲 优秀奖 江苏 张军摄 |
归 优秀奖 浙江 秦盱丰摄 |
草场暮色 优秀奖 甘肃 周树成摄 |
风雨无阻 优秀奖 浙江 金必亮摄 |
残荷听雨 优秀奖 广东 彭永海摄 |
藏童 优秀奖 广东 蒋欣辰摄 |
碧海翱翔 优秀奖 山东 董光亮摄 |
两小无猜 优秀奖 河南 邱钧摄 |
梳妆 优秀奖 广东 黄仰超摄 |
家 优秀奖 广东 张冬青摄 |
少女 优秀奖 山东 张晓林摄 |
窗花 优秀奖 上海 曹友涛摄 |
专注 优秀奖 河北 何勇庆摄 |
渔歌唱晚 优秀奖 安徽 吕瑞斌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