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向狼的怀抱
2000-06-05□魏得胜
□魏得胜
DD超市距我家300米,与家门口的两大购物商场比,已不算近便了,但我常常舍近求远。促成这一选择的,是我的“比照原则”——即以我为轴心,把生活区两个以上的商场摆列在价格、服务、环境、心情、距离5项之下,用0和1作打分参数,选择分数高的为相对固定购物场所。
“比照原则”较为简洁,以XX大厦和DD超市为例,我的打分如下:XX大厦——价格0分、服务0分、环境0分、距离1分;DD超市——价格1分、服务0分、环境1分、心情0分、距离0分。很显然,我选择了DD超市。
XX大厦和DD超市稳定的对比格局,竟然保持了两三年不变,可见中国零售业之僵化。所以我们看到,许多大型购物商场,只有在节假日全面打折时,才门庭若市,平日则冷落有余。市场的无情就在于,顾客根本不关心、也不同情零售业的死活,他们只关心个人利益的取舍。因此,当1999年春节美国零售公司沃尔玛落户昆明时,我又把它和DD超市比照了一番,结果是:沃尔玛——价格1分、服务1分、环境1分、心情1分、距离0分;DD超市——价格0分、服务0分、环境0分、心情0分、距离1分。4比1,悬殊太大了,我只能选择沃尔玛。
由此引出常挂在人们嘴边的一个话题:狼来了!中国商家,把外来商户看作狼的多,看作机遇的少。做为消费者,却急切地盼望着狼赶快来。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外国狼极其有限地来到中国,就昆明而言,自1998年至今,也才来了两匹零售狼,普尔斯马特和沃尔玛。普尔斯马特在昆明郊外,光顾的人,大多是拥车一族。沃尔玛在市中心,没有交通问题,来购物的人,终日熙熙攘攘。倘在大节,更有一番景致。记得除夕前一天的下午,我和家人去沃尔玛购物,发现许多货架是空的,尽管工作人员拼命往货价上填塞,还是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购物欲望。等到准备结帐时发现,沃尔玛的40个结帐口,个个排了个无尾队,只好学着别人,撂下年货,决定次日绝早再来。大年三十,一家人起了个大早,急急忙忙赶到沃尔玛,到得商场内再看,早已人流如织,又后悔来晚了。
成都的情形似乎更典型。报上说,成都普尔斯马特会员店开业当天(今年5月20日),便有4万多顾客疯狂地扑向狼的怀抱,并使普尔斯马特会员店创下全天营业额240万元的业绩。这进一步证实,我的购物“比照原则”为普遍原则。但我们却常见到官方抱怨性的文字,埋怨老百姓不肯把兜里的钱掏出来。不禁要问:“老百姓纷纷扑向美国两大零售公司在中国的分店,不是消费又是什么?问题在于,你站没站在消费者的利益上,你是否给了消费者最优惠的价格和最好的服务等等。那种恨不得一次赚饱吃肥的商业心态,那种只站在企业的立场而不顾及消费者利益的所谓策略,都不是诚心拉动消费,充其量只是一种慰安术。
搭载在WTO话题上的,还有诸如“保护”一说,亦即保护国内的一些企业。说白了,即使中国加入了WTO,一些外国狼也是不易挤进中国商场的,要扑向狼的怀抱就受到了限制。要发展就得与狼共舞,既然进来的狼有限,就得想法出去,扑向狼窝不是比万人扑向一只狼的怀抱来得更痛快吗?张艺谋和巩俐就是带着自己的片子扑向狼窝才誉满全球的;香港的“动作片掌门人”吴宇森,台湾的“文艺片大师”李安,亦是在好莱坞这个狼窝拼杀进世界级导演行列的。近闻陈凯歌,也带了他的第一部西片《温柔地杀我》去敲狼窝好莱坞的大门了。并不是说,只有好莱坞这个狼窝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着的,在自由出入和公平竞争的地方更容易出世界名导罢了。再如杨振宁、李政道、崔琦等这些华人,不也是在狼窝里拿到诺贝尔奖吗?还有报道说,中国列各国赴美留学人数之首,说明狼窝的适者生存机制,激活了所能激活的一切市场,扑向狼的怀抱,也就成了一种不尴尬的时尚。
回到国内市场,很容易使人想起“垄断”二字。拿电信为例,一位教授愤恨地对记者说,假如外商来南京经营电信,对本国电信,我连头都不回,径直扑向狼的怀抱。我坚信,只要多一个选择,消费者都会拼命扑向最好的那匹狼的怀抱的——假如商家都可以形容为狼的话。在消费问题上,个人利益永远至上。
(越华摘自《大观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