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酷的动物实验——剥夺母爱

2000-06-05□孟祥森钱永祥编译

东西南北 2000年9期
关键词:小猴子母爱猴子

□孟祥森钱永祥编译

动物与人类同属自然生灵,本应和睦相处,但人类却在根深蒂固的物种歧视下,对于与人一样有知觉、有痛觉的动物肆意剥削、凌虐和杀戮。尊重其他生命,才是对人类生命的真正关注;解放动物就是解放人类自己……

美国军方的动物实验残忍得令人惊心。

我们会以为,军人,由于关心的是战争、死亡与受伤,所以心肠变硬了。然而,做为科学研究的动物实验研究同样冷酷。我们先请哈洛教授发言。哈洛教授任教于威斯康辛州的麦迪逊市的猿类研究中心,多年来是一份顶尖心理学杂志的主编,一直到几年前他去世为止,都受到心理学界的高度推崇。许多心理学教科书都赞誉有加地引用他的研究,过去20年间,成千上万的心理学学子都读过这些教科书。他首开其端的研究,在他死后仍由同事和以前的学生继续下去。

1965年的一份论文中,哈洛对他的工作做了以下的描述:

过去10年间,我们以猴子研究了部分社会孤立的效应,就是把猴子从出生就关在光秃秃的铁笼中……猴子跟母亲的关系完全被剥夺……最近,我们又开始做完全的社会孤立的效应研究,其法是把猴子从出生数小时后关入不锈钢的秘闭小室中,直至3个月,6个月或12个月。在前述期间,密室中的猴子不得和任何动物接触——包括人类与非人类。

哈洛接着写道:

早期严重而持久的孤立,使这些动物的主要社会反应沦为恐惧。

在另一篇论文中,哈洛和他的同事(以前是他的学生)史蒂芬·素味写道,他们试图用一种技术来让小猴子产生精神病,却发现这技术不管用。那时,英国的一位精神病学家包拜适巧来造访。照哈洛的记述,包拜听过了他的受挫的故事以后,就到威斯康辛的实验室来参观。看了各个单独关在铁笼中的猴子们他问道:“你们何需还要制造精神病猴子?你们实验室中得了精神病的猴子已经比全世界的都多了!”顺便一提,在剥夺母爱的后果方面,包拜的研究是领先的。不过他的研究是由观察人类儿童而得,主要是阵亡将士的遗孤、难民和收容机构中心儿童。1951年——在哈洛还未开始以猿猴类做研究之前——包拜就写下了如下的结论:

证据显示,长期剥夺幼童的母爱,会在其身上发生严重而久远的影响,直至终生;此一论述已无可置疑。

然而此一结论并未能阻止哈洛及同事用猴子做用意相同的实验。

在提到包拜造访的同一篇文章中,哈洛与素味也述及他们的“绝妙创意”——让小猴子跟布做的猴子妈妈产生情感,而这布妈妈却可以转瞬间变成魔鬼,以此使小猴子受挫而生沮丧。

第一个鬼妈妈在设定时刻或在操纵下喷出高压空气,空气之强,会真的把小猴子的皮都吹掉。在此情况下小猴子的反应如何?它只是把妈妈抱得越来越紧,因为受到惊吓的幼儿是不计一切代价要紧贴母亲的。我们没有得出精神病后果。

可是,我们不死心。我们另造了一个厉鬼布妈妈,它把小猴子摇得如此之凶,以致小猴子的头和牙齿嘎嘎作响。可是小猴子还是把妈妈抱得越来越紧。第三个厉鬼布妈妈是肚子里装了弹簧,会把小猴子从肚子这边弹出去。小猴子被弹出去以后,又从地上爬起来,重回布妈妈怀抱。最后,我们造了一只箭猪布妈妈。在指令之下,布妈妈会从腹部弹出许多铜刺来。小猴子被铜刺所阻,感到非常受挫,可是它们会等待,等铜刺缩回去以后,重又返回妈妈怀抱。

实验者写道,这种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受伤的小孩子唯一倾向就是去找妈妈。

最后,哈洛与素味放弃了厉鬼布妈妈,因为他们找到了更好的妙计:真正的猴子厉鬼妈妈。为了制造这样的妈妈,他们先把母猴子在孤绝中饲养,然后想办法叫她们怀孕,不幸的是这样的母猴子不会跟公猴子发生性关系,因此哈洛与素味便制造了一种“强暴架”。当小猴子生出以后,实验者再做观察。他们发现,有些这类妈妈根本就不顾小孩,不肯像一般的妈妈那样把哭泣的小孩抱在怀中摇动。另有一些情况观察如下:

别的母猴则粗暴而嗜杀。嗜好之一是把小猴子的脑壳咬碎。最恶心的是把小猴子的脸往地上摔,并在地上揉搓。

在一篇1972年的文章中,哈洛与素味说,由于人类的沮丧之情是“一种无助、无望、陷入绝望之深井的状态”,所以他们“但凭直觉”设计了一种身心的绝望之井。他们用不锈钢做了一个半锥形圆筒,上窄下宽;把一只小猴子放进去,关在其中45天。他们发现,放下没几天之后,那小猴子“就大部分时间畏缩在一角”。这个囚室制造出“严重的、持久的、抑郁性的精神病理学行为”。即使在放出之后9个月,那小猴子还是抱着胳臂呆呆坐着,而不像一般的猴子东张西望探索周遭。但该报告认为结果仍不够确定,而不详地结论道:

至于研究结果是否会因密室的形态、大小、囚禁之长短,囚禁时猴子之年龄,甚或由这些因素综合之而有所改变,则为进一步研究之主题。

另一篇论文中记述道,除了“绝望之井”以外,哈洛与其同仁如何创造了一种“恐怖隧道”,来制造惊恐的猴子。还有一篇报告,哈洛描述他如何造成罗猴“心死”(心理上的死亡):他做了一个假妈妈,外面是布制,平常体温是90酰37℃),可是可以急速的降至35酰2℃),使小猴因母亲体温的突然冰寒而严重错乱。

哈洛如今已死,但他的“志业”却仍由他的学生和倾慕者在全美各地推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加州猿类研究所的约翰·卡庇丹尼奥,在哈洛的学生马森指导之下做了母爱剥夺研究。卡庇丹尼奥把罗猴分为两组,一组由一只真正的狗“带养”,另一组则由一只塑料玩具马“带养”。他的结论是,虽然两组猴子在社交方面都明显异常,但那由狗带养的比由塑料玩具带养的终究更能适应。

科罗拉多大学的马丁·瑞特也以恒河猴、猕猴和猪尾猴做剥夺实验。他其实知道珍·辜达尔对野生黑猩猩孤儿的观察:“有深刻的行为困扰,主要是悲伤与沮丧”。然而瑞特却认为“跟猴子研究相比,大型猿类的隔离实验论文较少”,因此他和同仁便决心以7只黑猩猩幼儿做研究对象,一生下来就不准它们见到母亲,而在护理室中饲养。在7至10个月之后,有些幼儿被置于孤立密室中,为期5天。被孤立的幼儿哭叫,摇动,以身撞墙。瑞特结论道,“黑猩猩幼儿的孤立可以伴随明显的行为改变。”

从30年前哈洛开始他的母爱剥夺实验以后,这类实验在美国已经超过了250批,有7000只以上的动物因剥夺母爱而导致沮丧、绝望、焦虑、心理残伤和死亡。遗憾的是这一方面的研究正在“自行发展”。

今天全世界处处存在的非人类动物实验是物种歧视的结果。许多导致极端痛苦的实验根本对人类或任何动物均无益。

(摘自《动物解放》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小猴子母爱猴子
阅读母爱这本书
男猴子和女猴子
淘气的猴子
小猴子
母爱的另一面
A Monkey in Empty Talk说空话的猴子
小猴子
母爱
猴子分桃
勇敢的“怕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