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传统国产片的模式
2000-06-05文/韩小磊
电影画刊 2000年3期
文/韩小磊
搞中和、掺沙子,合二为一,以前试过,不行。比如俗称的警匪片,在美国、欧洲的电影市场每年都占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票房规模。在我国就是公安,武警题材的影片。其传统表现模式是:出现案情,主人公为我公安或武警的侦察员、科长、队长或付局长,公而忘私,不顾家庭困难、阻力(母病或妻怨,或子女少父爱而孤癖而学业下降),在队、局领导的正确部署下,按第一、二、三方案……实施破案,要么深入虎穴卧底,要么孤胆战凶顽,在人民群众的天罗地网中,在强大的公安、武警的警车轰鸣的围歼下,终获全胜,得到家人谅解时,又踏上新的破案战场。我们的观众太熟识这类国产片了,过期货谁还愿买?除了大公无私,勇敢机智,品德高尚,雷锋精神的共性外,所谓个性,也就是爱发点小脾气,多抽几支烟,能蹦蹦几下舞,顶多喝醉一次酒。再看看美国布鲁斯·威利斯在“顽固分子”系列中的警探形象,史泰龙的“警察”,香港成龙的“警察的故事”,也不是没有模式,比如:匪徒(走私、贩毒、恐怖分子连环杀手,心理变态杀人犯)的狡诈,凶残,高智商,主人公时时处于生死边缘(不像我们时时处在胜利边缘),火爆花样翻新的打斗枪战(我国影片里多少年就那么两下子,火爆得像小孩玩闹);在危机四伏中个人的超凡技能的发挥(我们的主人公是政治思想,品德的超凡)等等这些类型模式(商品款式)。在不同的投资环境、科技制作能力中,充分发挥主创人员的艺术想像力,突出人物个性与明星魅力的展示,于是呈现出色彩各异的影片,诱人观赏。只有打破传统的僵化的电影模式,真正尊重导演及主创人员的艺术个性和创作主动性、想像力,才能生产出既有款式新颖的类型,鲜活又有市场号召力的电影。当然,必须先赋予影片主创者们这样的权力和创作自由才行。
(韩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