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粥棚女主人

2000-06-04郭佳

大家 2000年1期
关键词:王琳生活空间

● 郭佳

1995年冬天,我做了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粥棚女主人》的节目。一个挺一般的片子,悄无声息地淹没在《生活空间》每日更新的日常播出中。这是正常的,不可能每个片子都是一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样子,我没有遗憾,更何况,我和片子的主人公王琳成了朋友。

听王琳讲她捉弄丈夫的事:冬天,她的丈夫是骑摩托车上下班的,嘴唇干裂难忍的情况下,要王琳的无色唇膏,王琳选了支变色唇膏递过去。男人嘛,自然是很粗放地在嘴巴上涂涂就出门去了。一路上遇到旁人琢磨的眼神也不以为意,直到了上班的地方,众人对着他大笑不止,这才知道老婆开了他个挺大的玩笑。

听到这,想着那腆着大红嘴唇的男人,我忍不住大笑,王琳也跟着我吃吃地笑,这个时候的王琳58岁。58岁的女人算是老女人吗?有时候,我也奇怪:我怎会和一个比自己大了三十岁的女人做了朋友。

一个在《半边天》做事的朋友说,一定要在35岁之前离开电视圈。为什么?她们的办公室里大概80%是年龄不等的各色有知识的女人,在她们这些天天和女人打交道的女人中间流传着一种说法:35岁对女人来说是个坎。到了35岁,话说多了,别人会说:看,她是个老女人了,罗嗦又挑剔,快到更年期了;你不说话,别人又会说,她是个老女人了,什么都不懂,你让她能说什么。

这可能有点夸张,但从中可知,无论在男人心里,还是在女人心里,老女人都是个容易出问题的群体。一说是要和老女人打交道,大家就不免有点心怯,这也正是拍王琳之前的心理。更何况,不是我主动要拍她,而是制片人让我去拍她。而制片人呢,也是被王琳一番毛遂自荐所打动,才让我去的。我们都是被动的。

总结制片说的有关王琳的信息,我得出结论:王琳是个有意思的老女人。偏偏我那时25岁,正是对老女人很敏感的年龄,心里不免为难。但既然接手了这个选题,我只有硬起头皮,我们是职业的嘛,要用职业精神去面对。可我还是担心:有意思,并不意味我会喜欢她。我的确是那种不喜欢就绝不愿意多讲一句话的人。

还有,王琳再有意思,从拍摄的角度衡量,这并非一个好选题。《生活空间》讲求的是在事件当中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王琳的生活就是经营她的粥棚,就算她会设计服装,还教人唱歌,她的生活中毕竟没有我们喜欢的有矛盾的事件。纯粹靠拍摄日常生活做一个人物白描,我可以做到,可那一定不会是有重量的、让大家或是让领导眼睛一亮的片子。

王琳58岁的时候,我认识了她。此前制片人对我说,一个女人,58岁,开了家饭馆叫《粥棚》。看我没反应,又对我强调:《粥棚》,就是《红灯记》里的粥棚,那女人年轻时在文工团里演过李铁梅。我仍无反应,制片人又说,去吧,那女人挺神的,开饭馆,还教人唱歌,还自己设计服装,她说她觉得自己挺伟大,去吧。

"这个女人不寻常",我首先想到的是《沙家浜》里那已经变得通俗的著名唱段,想着有点滑稽:58岁,居然觉得自己伟大的老女人,这恐怕不太容易打交道,因为,我好像并不擅长处理滑稽或诙谐。

坐了一夜火车,到了那个以煤著名的北方城市。出站口处,王琳认出了我们,我尽可能含蓄地打量她:小小的个子,清瘦,细眉细眼。因为瘦,有点刻薄相。寒暄之后,刻薄的感觉没有了,只剩下了精明。还行,不是像我想象的那么不舒服。

先来到她的粥棚---窗明几净的一家小店,卖的是粥啊包子之类的中式快餐。几个男人来了,是熟客,女人的魅力在于有了男人马上就生动起来:那是早晨,穿着暗红色长裙套装的王琳去和客人打招呼,款款地穿过早晨的一道阳光,脸上的笑很适度---亲热却不过分。我和同伴交换了个眼色:不容易,58岁的女人还能保持着这样的身材。

我们当然不相信嘴里吃着的粥和包子像她说的那样是她亲手做的。她说她每天的工作开始于早晨五点,五点就五点,倒要看着她怎么既穿套装又包包子。

第二天早晨五点钟,我们如约而至。她已经在那里了,没化妆,脸都没洗,穿着件蓝制服。掏炉子,砸煤,生火,几个灶眼里的火很快就呼呼地着起来。我开始相信她真的是会干活的人,即使她是为了拍摄而做的,她也一定曾经做过很多次,不然她不会做得那么准确无误,那么干净利索,而且快当。

天微微亮了,准备熬粥的几口大锅里的水滚着,她说她要去取煤。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王琳已经身手矫捷地越过一道上着锁的3米高的铁栅栏门。听着她呼哧呼哧的喘气声,我佩服了这一个豁得出去、毫不矫情的女人。从那刻起,我开始接受她。

我要解释一下:每次开拍之前,我都要像上面说的那样,在心里打很多算盘。我们是靠拍片子吃饭的人,和出租车司机接客开车没有什么区别,这也正是我说的职业精神的一部分。所以见到了王琳,我的心放了一大半,她没有让我不喜欢,剩下的就是按《生活空间》惯有的方式去操作了。那时候我全然没有想到我会和她成为朋友,尽管《生活空间》的成功就在于和拍摄对象交朋友,可是,常年累月拍片的我们不能在任何时候都付出太多的感情。

片子完成了,除了在店里操持的段落,还有她弹着钢琴教小姑娘吐气发声的场面。我不懂音乐,没觉得她有什么明显的差错,听起来她唱得还可以,起码她有些经验。而且,怎么说呢,尽管王琳的不难看和美还有着一段不小的距离,可是弹着钢琴的她的确有一点点超越平凡生活的美,就一点点。

通常,拍一个女人,怎么也要在夫妻关系上挖一挖,那次却忽略了。只看到王琳和一个也在店里忙来忙去的男人说话,那男人黑且壮,有点憨,其实那就是她丈夫。因了王琳没有特别地向我们介绍,我们也就没有特别地关注他。何况,王琳一个人的活动就足够生动了。也因此,片名就叫作《粥棚女主人》。

此后的三年时间里,或通电话或见面,渐渐地,我和她成了常来常往的朋友。算起来,拍过片的人百余个,能成为朋友的也不过硕果仅存的几个,这之中就有着大我三十岁的王琳。

1998年,抗洪前线的军民仍在作最后的坚持,王琳打来电话说她要为灾区捐一千床棉被,她还想再一次上电视。是朋友嘛,听过电话我就去了。这才知道三年前她那让我心生佩服的取煤身手矫捷跳越了铁栅栏门的取煤,竟然是偷煤。

为了片子能有趣,我轻描淡写地问她为什么要去偷煤,她也同样轻描淡写:"那个时候,我要不去拿那几块煤,我那锅里的粥就完蛋了,我一天的生意也没法做了。"我心想:幸好你偷的只是几块,幸好你这次是要做好事,不然,我这片子可怎么做。她看着我:"我不是经常都去偷煤,刚好你拍的那天,煤没有备够。现在生意做大了,我可以多为别人做点事了,我现在三家店里用了多少下岗的大嫂呀,我给灾区捐被子也是真心的呀。"她还说她不是想就着这件事再上电视。

我笑,你就是真的想为此上电视又有什么不好,如果上电视能让你的生意更好,同时那些没了家的人能在冬天到来之前有被子盖,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三年时间里,王琳的粥棚在当地由一家扩展成三家,每家都有着大而明亮的厅堂,厅堂里挂着流行的小装饰画,摆着鲜亮的假花,配合着涌了来又涌了去的客人,热闹又兴旺。王琳当然不必像三年前那样五点起床亲历亲为,她不仅在当地为自己和母亲买了新房,还在北京也买了房子。凭那房子所在的地段,我知道王琳应该算是我们常说的富婆了。

记得三年前,坐在还没长大的粥棚里,我们用一贯的采访方式和她聊天,我看到她的手指甲缝里还存着没洗掉的黑油泥。

"有时候,我觉得我的命就像狗一样贱。"她说得平静,使这句有点惨烈的话多了淡然的味道。

"我觉得我就像路边的草,已经被人踩在泥里,已经蔫了,掸上点水,就又支楞起来。到了晚上,我说我明天不干了不干了。第二天早早醒了,却又爬起来。不干这个,干什么去?就这么一天一天过吧。"

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王琳的?应该是在拍她一早在店里忙碌的时候。王琳显然是爱美的人,一个爱美的女人突然忘了女人的优雅和柔弱,拼命干活,拼命干活的同时又没有惨不忍睹,那就是一种另外的美了。我印象中,那种美通常只是出现在电影中,只是由演技不错的明星演出来。

沉默。她的眼里风起云涌。除了感情,还有什么能让一个女人的眼里有着那样瞬间归于平静又瞬间万千波澜的呢?王琳无疑是个多情的女人,我虽年轻,却也能轻易得出这样的判断,至少判断王琳的这一点并不太难。

王琳的丈夫,那个在《粥棚女主人》的片子里一闪即过的男人正在当搬运工,老板娘却这么文学地和我们聊天。"唉,人活着,只能拼命干,不能想得太多。"我尽量不动声色地问:"什么是不能多想的呢?"她看着我,笑得有点狡猾:"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也笑。五十多岁的女人,像她,演过戏,在舞台的灯光下顾盼流转之间被人注目,有过那么多的生活历练,早就是老狐狸一个了。她不说或者不愿说,我自然就收兵不问了。可是她眼中那刹时的风云变幻真是动人。

只要她来北京,我就到她装修华丽的北京的家里去聊天,当然无非是些鸡零狗碎的陈年旧理,嚼来嚼去,间或哈哈大笑。她认为我该穿些颜色鲜艳的衣服,像她那样。我就穿了她的红大衣,对着镜子做怪像,她也对着镜子做怪像。我和她相差三十岁,可我感觉不到年龄的差距,这让我心里有些怪怪的:是我未老先衰呢,还是她心理年轻?有一次,她打电话,显有得郑重:"郭佳,你为我做了件大好事。"我不以为意,"你店里的生意又好了?""不是,店里的生意一直都好,是别的事。你来。我要好好谢谢你。"三年前,电视播了她之后,她就打电话说很多人专门找她的粥棚来吃饭,她不是已经谢过我了嘛。

王琳这个人,我早就觉得她是个喜欢兴风作浪的人,不知她又有什么新花招。去了她家,坐下,看着她,空气里满是急于诉说的气氛。

"我跟你说过的,我不是为了生意才想上电视的。"不安分的女人。我对她点点头。"你还记得香港回归时,我给你打电话吗?香港回归,没有人会像我那么激动。要是我能像你一样去香港那多好。"古怪。香港回归,那是我快要忘记的所谓大历史大事件。

"我一再让你来拍我,我只想着让一个人能够在电视上看到我,知道我王琳干得不错。他人在香港。香港一回归,他看到中央台的机会就多了。"他?一个男人?我开始警觉。"三十年前,他到香港继承遗产,我当时知道我们不会有什么结果,分别之前,我们约定从此不再联系。"天哪,三十年前,那时的王琳25岁。25岁的王琳在三十年前有一个情人!我不得不迅速地把我所了解的王琳的履历在脑子里过了一遍:那个时候的王琳,人已经结了婚,已经有了两个孩子;三十年前的1969年,她的丈夫在外地工作;而就在那个时候,1969年,王琳有了一个情人!这真够刺激。

"三十年,我只知道他在香港。我特别想再见到他。可是三十年了……我想如果他在电视上看到我,他就会和我联系。以前上电视很难,可你们《生活空间》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我就去找了你们。"在她的感觉里《生活空间》这个栏目,这个关于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是为她而生为她而办。异想天开。可是后来她的阴谋居然成功了。

我问:"三年前,你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找我们的吗?三年前你就有了这样的预谋?"我把"阴谋"换成了"预谋"。

王琳胜利地笑着。这个厉害的女人,我们、我就这样被她利用了,而此时此刻我居然还觉得很荣幸。我白她一眼,装作气愤:"你等了三年,又要我拍你,这次你想的变成真的了。""真的,他真的在香港看到了你做的节目,找到了我。三十年,能再见到他一直是我的一个梦……他给我打电话,我心里不断地说真是天若有情天易老……"嘻,可爱的王琳!什么样的翻云覆雨的激情才会有相隔三十年却始终放不下的想念。而且她处心积虑居然用了这样的方法,只是为了让茫茫人海中三十年不见的情人有可能在偶尔打开电视时在同样茫茫的电视节目中偶尔看到她。王琳的眼睛里晃荡泪光了。

是机缘巧合吗?这也许是唯一能够合理的解释。那个男人在看到节目后辗转找到了王琳。他们约定了时间。一个星期后,男人飞到了北京。

在这一个星期的等待中,王琳花了五千块钱买了新衣服和新首饰。男人到了北京,打来电话,两人约在一家宾馆见面。

"临出门前,我梳头,手都在发抖。哪件衣服都觉得不够合适,最后还是穿了旧衣服。"不害羞的女人。我问:"内衣是新的吗?""当然是。"回答得九分坦然,一分暧昧。轮到我呆掉了。她好大的胆子,她难道还敢拿着已经58岁了的身体,和那三十年未见的男人,再来一次真刀真枪的暗渡陈仓吗?那得是怎样的迫切和怎样的勇气,又得是有过多么美好的曾经……

那天,王琳最终穿了黑丝长裙和红色上衣,坐了辆出租车,从北城到南城去见三十年未见的情人。她说她希望那个男人看到她后觉得她虽然老了,可还是和三十年前一样姣好。

王琳的脸色转为平静。"见到他后,我真失望。他怎么像个黄金牙?!""啊?他镶了金牙?"王琳很不耐烦我的无知,"不是,那感觉就像是镶了金牙。我知道他有钱,可是钱能把人变得那么多!以前他是个多么儒雅的人呀!他胖了,可胖了也不应该像个土财主呀。"我看到失望像潮水一样覆盖在王琳的脸上,可她选择"儒雅"一词时,脸上又闪过一丝瞬间的沉醉。

"他叫我王琳,说一接到我的电话就到深圳给我买了房子,让我按自己的心意去装修,以后我可以去深圳,他就到深圳去看我。我跟他说我有钱,我在北京也有房子,深圳太远,就不必了。"说者冷漠,我这听的人却心生暖意:就算那人真的镶了金牙,能有这样的冲动,能在一个星期内作出买房的决定,总还是留了真性情在心里的。

王琳看我,用调侃的语气说:"我们在一起呆了三个小时,最后是握手告别。"停顿。我和她同时笑起来。同时用念台词的声调说了句:"真是相见不如不见"。和王琳在一起,天大的事也可拿出来开玩笑,她经得起,这正是我喜欢她的原因。

可是,多长多美的梦!三十年啊,一瞬间却就醒了。梦原来是这么脆弱。一旦醒了,那三个小时都嫌太长。造物弄人:果真是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话,那么人一有感情,上帝该说的话是什么?是受苦去吧,还是一切都会好的?

"我还是要感谢你,我的梦,一个做了三十年的梦,就这样结束了。少了个念想,人踏实了,我才知道平平淡淡是最真。""算了吧,你还是继续折腾吧,三十年攒的劲一松,你可要开始老了。"这样的戏谑或可安慰她。

"老吴人挺好的。我这才知道,自己的丈夫是最可靠的。"王琳此时的话一片真纯,真纯得一如童话故事里的老调重弹: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可是,可是那个黑黑的涂了大红嘴唇的男人,他毕竟不是王琳的白马王子呀。

"王琳你过去从没想过离婚吗?""那个时候不兴离婚,再说我不能和老吴离婚,他从来没有做任何对不起我的事。"关于老吴,王琳曾用一贯大大咧咧的语气说她是一朵鲜花插在了一堆牛粪上。而老吴的回答则是,"没有我这牛粪,你这鲜花能开得这么鲜亮?""想想,还是自己的丈夫最靠得住最可心。这么多年,还是老吴最理解我,帮我最多,我对他也很好。"王琳那语气,怎么听都有点重新做人的味道。

"是啊,是啊,"我只能附和。事到如今,当年的儒雅小生堕落成了"黄金牙",相伴几十年的"牛粪"也不可能摇身变作王子,王琳活到58岁的时候终于接受了那句流行多年的歌词:平平淡淡是最真。

我真心地安慰她:"你值了,多少女人还不到30岁,就已经开始平平淡淡、老老实实地生活了,她们不如你,她们30岁就开始了老年生活。你呢,现在才开始,已经不错了。""就是,"一副得意的样子,王琳开始恢复一贯的劲头。我心想:谁能像你那样,58岁,心犹不死。

每当我和她面对面坐下来聊天的时候,我打心眼里喜欢她。王琳是个真实地生活过的女人,当然,多数人都在认真地活着,可是只有天性敏感、不惧内省且善于表达的人,才能传达出那种打动人心的感受。第一次拍片时我们在一起呆了三天时间,我原以为,我们彼此都只是对方生活中的匆匆过客,可是三天后,我和她开始了三年多的交往。

片子完成后是照例的审片,我们的制片人和几个同事一起看了。片子的内容很简单,王琳弹钢琴,王琳给我们看她的演出录像带,王琳在粥棚忙碌,王琳讲她的个人感受,我以为很平淡,远不如生活里的和我心里的她那么生动复杂。可是我看到我的观众们一副满意又意犹未尽的样子,我知道那是因为王琳本身的魅力,而我的功力只能表现其中的一小部分,我岂敢贪功。

那以后,王琳见我又多了个题目,她总是说:"帮我想想,我还可以干什么,我闲得发慌,我有浑身的劲儿,就是不知道干什么好。"又过了一段日子,她告诉我她在办移民加拿大的手续,我知道她有足够的钱把全家搬到异国他乡。

今年北京最热的时候,她报一个英语班,兴致勃勃地买了水杯和草帽。我嘲笑她瞎折腾。她却真的弄了辆旧自行车去上课,回来告诉我说老师提问她了,还说她是那个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

我愈加佩服王琳:原以为三十年的等待是她生命的源头活水,一旦没有了,她会渐渐枯萎。我错了,她不是那种为爱情而活着的女人,爱情只是她生命的理由之一。

我看王琳年轻时的照片:梳着两条小辫子,俏生生的,亮亮的眼睛和灵巧的笑。

三年前,王琳用她那指甲缝里还藏着油泥的手弹着钢琴。我还看了她自己录的带子,衣服换了一套又一套,一会唱民歌,一会唱山西梆子,一会又唱京剧。她说她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成为专业演员,有过机会,都阴差阳错过了。演《红灯记》是她最辉煌的时候。我也为她可惜,她虽然没有惊人的美艳,可她的确有当演员的天份。

如果说人的生命是一团火的话,王琳的那团火烧得比我见过的很多人都旺盛。对于生命,旺盛本身就是难得的美,和她在一起的人都能被她的旺盛照亮,至少我有这样的感受。可是我也理解,一个带着深刻遗憾的人,对于庸常和琐碎要付出更多的隐忍,或许正是因为有遗憾和对现实的隐忍,她不肯放弃已经成为过去,又被她自己描摹得越来越美的爱情。

对于王琳,我男友曾用不置可否的语气说她是个老妖精,我大笑。问办公室里的两个年轻女孩:"嗨,妖精是褒义还是贬义?"两女孩异口同声回答,答得很兴奋:"当然是褒义了,在这个年代。"王琳也曾提起过别的男人,除了老吴和"黄金牙",还有别的男人爱上她,也被她爱过,但都说得影影绰绰,其间细节我无从知道,但我相信是真的。无论是在她生活的那个有点黯淡的城市,还是在北京;无论是她年轻,还是现在,王琳都是个明亮的女人。我也觉得她的确有点"妖精"。刚刚给她打电话,问她忙什么,她说在等着去加拿大。我知道她肯定不会寂寞着的,即使是在等待,她也会使日子热闹。无论是已经过去的那三十年的等待,还是现在。

还有,堂堂国家电视台被一个女人利用,仅仅为了寻找她的情人,想想就过瘾。

坦率地说,我很难回忆更多的和《粥棚女主人》这片子有关的工作上的细节,最初那的确是很平常的例行公事,之后我们成了朋友。说真的,女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心思都太过复杂又容易流于琐碎,所以我的女朋友并不多。而王琳有点像是我的闺中秘友。这很奇怪,她大我整整三十岁。可是我真喜欢她的活力和热情,她让我分享了她生命中的苦和爱、无奈和欢欣,也因此,她在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占据了一块空间。

说到这我忍不住老调重弹,我又要感谢我的工作,这一次是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朋友。

策划·组稿·责编:李巍

猜你喜欢

王琳生活空间
空间生产:移动短视频空间生产实践探析
智己AIRO 流动的艺术品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王琳等
中缅边境城镇缅甸籍人员生计方式与生活空间
王琳
王琳
年年有鱼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