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在实践体验中快乐地成长

2000-05-05任建之杨克才张慧娆

人民教育 2000年8期
关键词:创造性基地学会

任建之 杨克才 张慧娆

[按]通过专门的创造教育系列课程、学科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创造性品格,十分必要。但要使学生具备旺盛持久的创新精神、较强的实践能力,还必须进一步拓展学生创造的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创造性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包括科技发明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少先队活动、创造活动竞赛等。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可以是科技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观察、小实验活动,也可以是琴棋书画、航模、体育等专项兴趣活动,还可以是艺术画廊上的随意挥洒,配画文中的自我发挥以及“一周一设想”、。“我来当校长”等少先队活动。这一切重在参与,重在实践,重在给学生一种经历,培养其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和要求学生多接触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是锻炼学生创造才能的必要环节。山东的做法是,让学生尽早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把知识应用于社会,从而培养其实践能力。一是建立专门的实践基地如青岛市李沧区建立了素质教育实验基地,集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环保教育、国防教育、磨难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取得显著效果。二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

以下搬取的是山东省部分创造教育重点实验基地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的经验。

青岛市李沧区素质教育基地位于山川秀美的市郊山区。自1998年建立以来基地本着教育孩子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宗旨,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先后安排了近两万名小学生在这里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由于活动既受广大少年儿童的欢迎又取得突出的教育效益,从而被社会有关方面誉为“培养孩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捆篮”。

一、巧设场景,融创新意识于寸土之间。

对于学生来讲,创造力是教不出来的,只能提供一定的环境、氛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基地在充分利用自然优势的基础上,注重“创造性思维”的注人,给少年儿童创设了一方独特的天地。

1.“一本读不完的书”。基地就地取材,建立了十大园区,即一个野生植物园区;两个传统农业区:传统果树区、传统粮食作物区:三个农业博览区:果树博览区、农作物博览区、禽畜博览区;四个特色农业区:崂山茶园区、中草药区,生态农业区、名优稀特苗圃资源区。园区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孩子称它为“一本读不完的书”,它引导孩子走进大自然,向春花秋叶求知,与红果绿树对话,跟锦鸡玉兔同游戏,和蓝天白云融一体,有效地唤起孩子们领悟天地万物的灵性,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实践的积极性。

2.“一张生态网”。基地的养殖场名曰“生态树”,它打破了常规禽畜饲养场的模式立足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在绿树掩映的小山坡上安排了10个小建筑:羊栏,马厩、牛棚,猪圈、狗宅、鸡舍,鸟巢、兔穴,鱼塘,民居,并巧妙利用被此的关系,建立起生物能源工程。

在这里,动物,植物,微生物与人和谐相处;农、林,牧副、渔五业良性发展;废物得到利用;污染物得到无害处理。生态村的作用是通过学生对生态关系的观察研究,饲养,种植实践,培养他们兽于动脑,动手,观察想像,思考相结合的习惯。在这里学生得到直观、生动、形象创造性的教育。

二、探索实践点燃创造力的火花。

活动是创造教育的生命与灵魂。基地注重在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巧设创造教育时机,深挖创造潜力,让孩子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经脸,让孩子在实践体验中快乐地成长。

1.“齐心勇夺宝葫芦宿舍”。学生在基地的食宿一切自理,缺乏锻炼的他们对此既兴奋又忙于应付。基地每天定时检查午睡,熄灯及整理房间情况,并开展评选优秀宿舍活动。达标的宿舍,管理员就在门口悬挂一个宝葫芦,该宿舍舍员的名字就被记录在荣誉册里。这项活动一经推出立刻引起学生的热情关注夜间说话乱跑乱窜的现象,乱扔乱放东西的习惯都有明显好转。“宝葫芦”虽小,却渗透着同学们共同努力的汗水,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理能力。

2“命名自然,山林美容”。基地周围峰峦起伏,景致各异。在爬山过程中,注意提高孩子的创新意识,审美意识、环保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既让孩子感受高山之巍峨,山泉小溪之秀美,民风民俗之纯朴,又让其发挥想像力,注意观察,结合不同地段的特点给大自然起名。什么金鞭溪、亚原始森林,快乐泉,芦苇荡、神农大堤,等等,真是五花八门,异彩粉呈。而攀越高峰爬山扫雷山洞探宝等活动更让学生从小树立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勇气和信心。每个孩子在爬山过程中还要自觉检拾一袋垃圾,为大自然美容,让行为美与心灵美相得益彰,让孩子在成功的愉悅中学会与自然相处,与人相处与社会相处。

3.“劳动实践,趣在八子园”。基地巧妙设计学习、劳动中的教育细节将种植的200多种农作物分为八个部分,名曰“八子园”即粮食作物区——“米袋子”,蔬菜区——“菜篮子”。果树区——“果筐子”,油料作物区——“油坛子”,经济作物区——“钱夹子”中草药区——“药罐子”。饮料作物区——“茶缸子”。花卉区——“花瓶子”。这种创造性的提法,让孩子既感到亲切又感到新颖,把乍一看都是清一色的农作物与孩子的日常生活贴近了,而且孩子在参观的同时动眼看实物,动耳听讲解,动口尝味道,动手劳动动脑思考,五官并用,亲身体验。孩子兴奋地在田地里识记、观察,分辨、争论采集标本,而碾玉米,刨花生、摘松球,包饺子种豌豆,剪桃枝喷洒农药等活动更让学生体会到了实践的快乐孩子们品尝着自己劳动得来的果实幸福的微笑挂在可爱的脸庞上。在实践中孩子得出了“劳动创造了财富”“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劳动”的结论,从而达到以劳增智、以劳养德,以劳健体、以劳益美的教育目的。

4,“爱心喂养,乐在生态村”。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基地的养殖场既是环保教育的场所,也是孩子心目中的动物园。他们用自己挖的野菜喂小兔子、小羊,小马,快乐地叫个不停。可学了生物链知识以后许多孩子重新审视自己心爱的小伙伴时惊叹不已,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不顾猪粪马粪的异味,趴在沼气池边看个究竟。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是创造教育的一条新途径。

此外,基地还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根据教学大纲,依据现行教材,区别不同年级,编定《素质教育实践教学指导手册》作为基地的教材,把凡是能在基地教学的自然,劳动,社会,思想品德,活动,语文等学科的内容统一编辑成册,减少各种重复教学的内容,到基地边学习边实践,为课堂教学节省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基地还编出独具特色的劳动手册,定期举办优秀劳动手册评选活动,把好的作文,标本编辑成册发到各校通报表扬,使校内外教育有机结合成一体。

三、基地的初步活动效果。在孩子们写下的一本本劳动手册里留下了孩子成长的脚印,快乐与兴奋跳跃在字里行间。

他们这样写道:“在这里学会自理自强在这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这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在这里我们自由的想法得到实践,在这里描绘我们童年七彩的乐园。”“三天的生活虽然很累,但我懂得了克服困难的收获体会到闯过危险的欢乐,受益匪浅。”“劳动锻炼了我的意志,军事化管理让我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学会了怎样独立生活……

基地生活提高了孩子们对自然的认识能力,过去学生是在相对封闭的学校和课堂学习社会文化知识的如今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融入广阔的大自然,他们的视野更宽了,思维更活了,想像力更丰富了。基地激发了孩子们参与实践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我们的调查问卷显示,96%的孩子回到学校后参与校内活动的兴趣有了明显攒高,美术课上不仅仅是有特长的孩子大显身手,过去默不作声的孩子同样用自已捕捉的蝴蝶制作出美丽的手工艺品;斑队会上不仅仅是优秀生“独揽大局”,许多学生积极参与创新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李沧路小学一位老师这样说:”我真惊诧于孩子这次的作文写得这么好,他们1说篝火一会像雕像,一会像火炬,一会像仙女,一会像参天大树。还有的学生居然说花生的叶子黄了,是证明地下的果实等不及了,想早点跳出来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这么生动的语言在过去简直无法想像会是从他们的笔下写出来的……”

猜你喜欢

创造性基地学会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学会分享
学会分享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