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如何进行创造性教学
2000-05-05李庆平郝忠勇赵学德
李庆平 郝忠勇 赵学德
在创造性语文教学实验中,我们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影响,全面渗透创造力培养的教学原理、原则与策略,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与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弘扬健康个性,开发创造潜能,在探索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特点及创造力开发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我们的收获和体会是:
1.转变语文教育观念。首先要变语文教育是继承传统文化知识的事业为在继承的基础上推动创新的事业;其次要从追求教学质量的提高转变为追求教育质量的提高,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考试分数并且要看思想品德、身体素质、社会责任感行为习惯学习热情、方法技能科学精神等综合素质;再次对“知识”定义的认识要转变,传统观念认为书本上的内容才叫知识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才叫知识其实不然,课堂的时空要无限扩大树立“大语文”教育思想。最后应有主动发展的观念。人的创造能力从本质上讲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适宜的教育环境中学生主动发展起来的。传统语文教育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教师们也常以“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应有一桶水”自勉一次性学校教育可以应付人一生就业和谋生的需要,教育的实质就是学校在“充电”社会“放电”。而创造性语文教育以“教师带领学生去找水”来描述更合适,所谓教学活动,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教师正确地、恰当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实现教學过程最优化。只有学生学会自己“找水”,才有喝不完的水。
2.善于挖掘创造教育因素。语文教学内容在创造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教材中蕴涵着丰高的创造性因素,需要教师善于挖棚,设计。首先,教师应以自身的创新精神感染带动学生。譬如执教《小桔灯》一文教师提着一个预先做好的小桔灯走进教室,学生亲眼看到小桔灯微弱的光亮、小巧玲珑的外形、精致巧妙的傲工,不但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课后纷纷效仿,动手做出了梦卜灯、南瓜灯,苹果灯等各式各样的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质疑、改造、组合等对学生都是一种良好的启示。其次教师要善于捕捉创造教育的契机。还以《小桔灯》为例“我”拜访小姑娘一家,故事的过程、小姑娘的妈妈怎么啦,爸爸怎么失踪的等,文中都没有交代留下了一个个谜团,教师就设计了想像补充情节的训练,文末又设计了续写“十二年过去了”的故事。创造教育的契机有时如电光火石稍纵即逝,需要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巧妙捕捉。再次,教师要善于创造有利的切入点。如讲读《驿路梨花》,我们就一反过去单纯改变记叙的顺序讲述故事的做法,要求学生转变角色以“我”是梨花姑娘或瑶族老人的身份讲述故事情节。角色变换,是一种全新的练习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优秀教师独到的解读、点染往往给人以全新的感觉,说到底就是他们选择了一个恰当的切入点。
3.大胆改革教学内容。在教材改革还不完善的时候,我们应有胆识改革教学内容,使之与时代要求相吻合。譬如教《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文,我们将课文处理为“一曲童年时代的恋歌”教师带领学生在后部分“三味书屋生活”中挖攔使人怀念的童年生活,结果还蛮丰富:老先生严厉,但也不乏善良从来不罚跪,不用戒尺打人;生活枯燥,但也时有乐趣,可以折腊梅花、捉苍蝇喂蚂蚁;读书乏昧,但可以画画做指头戏……这样处理合乎初一学生的实际,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我们已经有了选择使用什么版本的自由那么也可以说,教什么内容,哪些课文需要学,哪些课文可以舍弃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权利。同时语文教学要吸纳最新的人类文明、文化成果。随着时代的进步,各学科交叉融合越来越在语文学科中显示出来,我们提倡“百科全书式”的阅读教学,从而使学生广蓄知识,开阔眼界,汲取前沿的人类文明文化成果,为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4.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语文教学是活生生的,是血肉丰满的;师生之间的关系应当像大山里的回音,是动态的“相互主体渐变的关系”。教学中要注意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教师要加强感情投入,要让多维互动交往关系贯穿课堂。要相信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努力创设一种安全的心理环境,发扬教学民主思想,使学生心灵开放。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尝试体验阅读、操作、表演、编辑、改造组合等活动。如讲读《听潮》,将三部分分别以“摇篮曲”,“协奏曲”、“交响乐”为题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精选的音乐)的过程中领略大海的美,这样比传统教参中将课文划分为“海睡图”、“海醒图”、“海怒图”架空分析有新鲜感学生参与时空增大了,而且合乎原文一个“听”(而非“看”)字。曾有人质疑《听潮》又不是音乐课,听那么多音乐不变了味了吗?文章里面多有通感修辞手法,作者一定是在通晓音乐的基础上才会写得那么恬静优美,只要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用文字表达的至情至景,又何妨上成音乐课呢?
5.回归自然常态的阅读。我们痛感现在的学生积累太少缺乏语文功底,阅读量少是重要原因之一,课堂里学生读书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老师繁琐的分析和讲解占去了。缺少阅读对语文教学无异于釜底抽薪,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致命的一击。读文学作品不仅是为了弄懂语词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获得一种少男少女对善与美的独特的领悟培育起对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美好情操的特殊的感受。这是靠心灵对心灵的呼唤、靠感情对感情的激发、靠智慧对智慧的启迪获得的,绝不是单纯的课文分析所能取代的。青少年如果不曾在文学的海洋里遨游,其心灵的清泉会干枯,长大以后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难以弥补这个缺憾。我们提倡孩子成为读书人,而不能成为习题人。阅读教学中建议教师多一些熏陶,少一些说教;多一些建议,少一些指导;多一些品味揣摩,少设置一串问题刨根问底地解决“为什么”。向学生推荐部分必读书目让学生自由阅读。为保障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我们还尝试在中考中加试“文学阅读”部分以建立良好的导向。
6.改革评价机制。创造性语文教育,需要有全新的评价模式。如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过去我们评价一堂好课往往说这堂课教师讲得怎样,现在我们更多的是看学生学得怎样。对学生的评价“惟分数”的排队做法只能激励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可能会把另一部分学生推到厌学、拒学的危险边缘。我们应看到“孩子的智力差异并不比体力差异小”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观注重评价标准的多元性,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化,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