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创造教育实验研究与探索

2000-05-05齐涛

人民教育 2000年8期
关键词:司马光课题组实验

齐涛

90年代以来我省以课题立项研究和大面积实验为基本形式的“中小学生创造力开发实验与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过长达10年之久的两轮改革实验,实验学校由最初的10余所发展到现在的400多所,涉及全省16个市(地)30多个县(区)。有关实验的进展情况及点上的实验报告我从多种渠道有所了解。近期,我又比较系统地阅读了总课题组的实验报告和来自基层实验单位的鲜活材料不由把我带进了一块块创造的沃土和自由飞翔的天空。在这片沃土和天空中,一方方被开垦的处女地和一簇簇盛开的创造之花,使人精神振奋,灵感飞动;一群群拓荒者勇敢探索的足迹和为此付出的艰辛与智慧使人由衷敬佩感嘆不已。

“中小学生创造力开发实验与研究”已经在创造教育方面开拓出一方新的绿野找到了一些新的门径,总结出了一些新的经验。我感受最深的有三点:

第一点,课题组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的精神和整套研究模式,符合方向行之有效,值得提倡。这项课题自实验之初就确定了明确的实验方向这就是把有关创造教育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探索路子、机制和方法把实践中的做法和经验上升到理论以期用新的教育模式树标导航推动实践。他们“摸着石头过河”,先是选点进行了为期3年的探索性实验取得初步经验之后再“滚动发展”,在更大的范围、更宽的领城进行新一轮为期3年的改革实验。改革由理念到实践,由单项到综合,由课外到课内;改革范围由“星星点点”到“星罗棋布”,由区县整体推进到市地范围整体推进。实验期间课题组的同志奔波于各实验点之间,指导各子课题组制定实验方案编写实验教材,开展实验活动,观摩实验教学,积累资料,跟踪实验过程。从事这样一项改革实验,没有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胆识没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毅力,没有扎扎实实埋头苦干的精神,是根本做不成的。总课题组及子课题组的各种实验报告写得都比较扎实,确确实实是自己的实验所得、所感所悟,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点,课题组经过艰苦探索,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确立人本教育模式方面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路子和教学模式为中小学创造教育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做法和经验。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以继承前人知识为主和以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采取的基本是以剖析知识为主的演绎推理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知识无疑是一条捷径,但它的最大缺陷在于忽略甚至抹煞了教育的创新功能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些应试教育倾向严重的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大剂量”知识灌输、“大运动量”应试训练把学生变成了知识灌输的容器、分数的奴隶、应试的工具,窒息了学生创造的火花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这样的教学模式根本谈不上培养创新人才。

我省“中小学生创造力开发实验与研究”的成功探索,在于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科教学为主阵地以活动课为延伸以创造教育系列课程为有机组成部分的创造教育新模式,为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找到了有效的路子。课题组设计的“创造活动课”、“创造发明技法课”、“科学史话课”、“创造作文课”编写的有关教材,确定的“把欢乐还给童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探索中出现错误”、“创造教育面前无*差生”等教学原则,采取的“激趣、求异、探法、迁移”的四步教学模式以及把创造教育引进常规教学的种种尝试体现了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观念体现了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目标追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生动活泼、有说服力的教学范例。如邹平市实验小学一位语文教师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把《司马光》一课的教学活动组织得别开生面。教师抓住司马光撒石砸缸、抢救落水儿童这一“激趣”的关键性情节,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学生开动脑筋设想出了抢救落水儿童的另外三种方法:“找绳子爬到假山上把他拉上来”;“丢进缸里一块木头,先让他浮上来,再跑到屋里去叫人”;“拿水桶来把缸里的水舀干”。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三种办法与司马光的办法作对比。最后教师归纳:这三种办法固然都可以采用,但不是在千钩一发、救人于危难时的最佳选择。绳子、木头、水桶不可能很快找到,延误抢救时间,落水儿童就会淹死。还是司马光搬石砸缸来得便捷快当就地取材(有假山)“咣当”一声,缸破水淌,落水儿童顷刻得救。这位语文教师组织的这堂课,挖掘了语文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激发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开发了学生智力,使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到司马光的聪明、机智。学科教学是开展创造教育的主阵地要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科教学为基本载体和主渠道。要做到这些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找准学科教学与创造教育的结合点,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

第三点,课题组的成功探索表明创造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当今很多人都认为创造教育是高等学校的事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培养创新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从幼儿园,小学开始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想像力、观察力、判断力,使他们具有活跃的思维,有灵性,有悟性,有毅力,善于求异问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些都是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它应当贯穿于教育的各个学段。只有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埋下创新的种子才能使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创新的参天大树。如果在孩子们可塑性极强的中小学阶段一味搞以知识灌输和演绎推理为基本形式的传统教育甚至沿袭应试教育的种种错误做法搞教育“克隆”生产“标准件”、“通用件”到了大学阶段就很难使学生“脱胎换骨”,犹如已经做成了“夹生饭”就很难重新加工成美味佳肴一样。从这个角度讲,创造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系统性。我们要破除对创造教育的神秘感不要一提创造教育就以为是高、精、尖的东西,创造教育在不同学段应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要求,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要求中小学生出创新的成果。

总之这项实验研究已经取得了可贵的阶段性成果,许多做法经验、路子、模式值得很好地总结、概括、提炼。在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拓宽研究和实验领城进一步深化。道路已经开拓并且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第二步,应当再接再厉,继续把这项改革实验向前推进。

猜你喜欢

司马光课题组实验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提高“政治三力”
基层工商联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永不说假话
南京大学研发光学探针
司马光说谎受责
司马光“警枕”夜读
课题组成员
最酷的太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