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宵赏灯习俗的由来

2000-03-24陈继增

知识窗 2000年3期
关键词:灯节诗云正月十五

陈继增

正月十五闹花灯,张灯明盏,尽情游乐,故元宵节又称“灯节”。

据史书记载,闹花灯始于西汉,公元180年,汉文帝平叛胜利后,举国同庆。一时间各式样的彩灯挂满大街小巷,汉文帝遂将平叛胜利之日命名为“元宵节”,每到正月十五晚即令点灯,并亲自到佛寺张灯祭神。到了唐代,元宵放灯发展到盛况空前的灯市,有唐代诗人张说诗云:“龙衔灯火千树艳,鸡踏莲花万木春。”“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观灯不看来!”唐代初期曾明文规定,每年元宵放灯三日,民家挂灯庆贺,三街六市观赏灯火,表演歌舞,百姓以赏灯为乐,热闹非凡。宋代元宵节更是热闹非凡,为了鼓励人们上街观灯,朝廷有令:“凡来观灯者赐酒一杯”,于是观灯者人山人海,“一派笑声和吹鼓,六街灯火乐升平。”南宋时,人们将谜条系在五彩缤纷的花灯上,供观灯者猜射,称作“灯谜”,更平添了观灯的乐趣。明清时代,放灯从正月初八开始,一直延至正月十七晚才落灯。明·唐寅诗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灶神;不到芒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其实,元宵灯节之所以兴盛,除去人们崇俗好尚外,很大程度是取决于灯彩的精美。在我国,西汉时期就发明了制灯工艺。各地民间艺人利用本地所产竹、藤、木、麦秸、金属等材料,制成各式花灯。如北京精品宫灯,雍容华贵,俏丽典雅;福建料丝花灯,造型古朴,立意新颖;鳌山灯,别出心裁,熠熠生辉;走马灯,玲珑透剔,光灿清新,千百年来久盛不衰。人们从花灯的光、色、彩、绘的美感中获得极大的欢欣和启迪。

如今,神州大地灯彩盛会遍及城乡,举国上下迎春灯市的狂欢场面,撩人心醉。届时,到处都是流光溢彩,灯月交辉,人们或约友结伴,或扶老携幼,漫步街头,留心观赏,到处欢声笑语,汇成一片灯海歌潮,勾画一幅盛世太平、万民同乐的壮观画面,给节日增添了喜庆,为生活带来了甜美!

栏目主持:林超E—mail zsczz@public.nc.jx.cn

猜你喜欢

灯节诗云正月十五
灯节
找不同
On Edith Wharton’s Feminine 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Images in The Age of Innocence
《IV诗云》
竿灯节(环球360°)
浣花笺上月下柳
“舞动奇鸡”
party也疯狂
画家腊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