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用药 亦可致病

1999-12-28

祝您健康 1999年8期
关键词:药源性B型A型

一 民

某医院急诊室里,一位中年妇女正在那儿哭天喊地。她身旁的诊断台上躺着一位老者,估计有70多岁。老者双眼紧闭着,面色苍白,嘴角处还挂着一缕血丝,显得十分虚弱。医生、护士正忙着给老人量血压、挂盐水,旁边围观的人也不少。

那妇女一面擦着眼泪,一面大声诉说道:“我爸爸两天前自己一个人来看病,医生说他是普通感冒,没有什么大毛病,吃点阿司匹林发发汗就好了。结果两天药吃下来,感冒没好,却引起了胃出血。我爸爸以往身体蛮好的,别以为我们什么都不懂,你们医生要负全部责任!”

值班的林医生走了过来,他耐心地向病员及其家属进行了解释:我们常遇到一些病人由于使用某些药物而引起不良反应。然而使用时并没有超过正常剂量,药物也是对症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药物也与世间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用来防病治病;另一方面也可引起某些疾病。由药物引起的疾病就叫作“药源性疾病”。需要强调的是,有些以往认为无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近些年来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例如阿司匹林,临床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可近些年来引起的胃肠道出血的报道为数不少,受害者大多是儿童与老人。虽然这些患者所服用的阿司匹林并没有超过正常剂量,但却引起了严重的溃疡病和阿司匹林哮喘等,死亡率很高。再如治疗胃溃疡的雷尼替丁、西临咪替丁,某些患者服用后可出现谵妄、抑郁、躁狂和幻视,甚至会有许多小虫子爬满全身并穿越皮肤的感觉,停药1周后症状便消失。由抗生素所引起的药源性疾病,更是早已为人所熟知。

林医生说,药源性疾病的诊断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的临床经验和药理知识。此外,患者的病史、用药史、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和病理学检查资料,都是诊断的依据。药源性疾病是由于使用药物引起的,所以其发病时间是在用药以后。因此,用药时间与发病时间的关系,对于诊断药源性疾病也有着重要意义。

林医生指出:药源性疾病可分为A型和B型两大类。A型与药物剂量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可以预见的,其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B型一般是不可预见的,常常与所用药物的剂量大小无关,其发病率低而死亡率高,往往是突然发生,后果凶险。因此,两类药源性疾病的处理原则也有所不同。对于A型不良反应,常常可以调整药物的使用量,或者用作用类似的其他药物代替。对于B型不良反应,则必须立即停药。

林医生提醒大家,在日常治疗过程中,如果我们怀疑出现的症状是由药物所引起的,但又不能确定是哪种药物时,只要治疗条件允许,最可靠的办法是首先停用可疑药物,甚至全部药物。这样处理可以及时终止致病药物对人体的继续损害。随即向有经验的医师咨询,了解有关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若停药后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则可确定为药源性疾病。

最后,林医生希望每一位患者在服用药物之前认真做到以下几点:①用药要有明确的疾病指征,不能自己凭空想象。②选用药物要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该药的商品名称、主要成分、颜色性状、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用法用量、贮存条件、有效日期等。有不清楚之处须请教专业医药人士,切不盲目服用。③坚决不使用疗效不明确的药物,不可轻信广告宣传。④两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争取以最少的品种达到治疗目的。必须联合用药时,要防止药物之间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⑤在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疗效和反应,发现异常时应尽快查明原因,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⑥不断提高自身的医药卫生知识水平,经常阅读有关书籍杂志,充分认识药源性疾病的严重危害。

猜你喜欢

药源性B型A型
基于B型超声的在线手势识别
天麦消渴片与格列美脲片致药源性肝损害1例
药源性甲亢如何治疗
B型血的忧伤你不懂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DF100A型发射机马达电源板改进
利福平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一例
A型肉毒素在注射面部皱纹中的应用及体会
A型肉毒毒素联合减张压迫法在面部整形切口的应用
AZA型号磨齿机工件主轴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