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能力要从幼儿抓起

1999-12-28卢乐珍

祝您健康 1999年12期
关键词:创造力动手创造性

卢乐珍

发展创造力,主要是开发个体的创造潜能,其中开发人脑的潜能是核心问题。有的科学家指出,“人的一生只利用了脑功能的10%,有90%的大脑潜能尚待开发。”但是,有些家长担心:“我的孩子能有创造力吗?”“3~6岁的幼儿也有创造性思维吗?”回答是肯定的。创造力是一种普遍的心理能力,除智力有缺陷的人之外,人人都具有创造的可能性,尽管创造性思维水平有高低,各人的创造力随兴趣、特长、能力水平的转换而不同,且有强弱程度的差别,但没有全无创造力的问题。一些心理学家发现,创造力在儿童早期就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如果家长注意从小不间断地培养孩子的创造才能,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速发展。

怎样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呢?

一、创设宽松、民主、活泼、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孩子创造性个性的形成

好奇、自信、爱动手是创造性素质的典型表现。家长要理解和爱护孩子的这些性格特征。除了在保持生活秩序、作息时间和待人接物的规矩上,要求孩子严格约束自己、尊重体谅他人外,尽量给出一定时间和场所对孩子有意放手。在家中布置一定的活动角,为孩子提供一些他感兴趣的玩具、材料,保存他们的创造性作品,使他产生成就感、自信心,让孩子专心致志地进入自己的游戏或操作活动中去,鼓励与众不同的新奇想法,赏识他们刨根到底的提问和幼稚可笑的尝试,支持他们异想天开地说谜语、编儿歌、讲故事。要知道过多的责备、干涉,会限制孩子的大胆行动。家长总是使用乖与不乖、对与不对的评价,逼着孩子去争第一,争分数,都会压抑孩子创造活动的积极性,使孩子变得焦虑不安、胆小、拘谨、依赖性强,失去独立思考和探索的勇气。因此,不管什么事情,不管是在学习、家务劳动或游戏中,只要孩子能用新的、不同的方法去完成任务,或去思索、想象、制作,都是一种创造性。孩子好奇、爱动脑筋、敢于尝试的行为都是有价值的。当孩子对一项活动非常感兴趣时,要允许他们自己安排好活动时间;不要阻止孩子有一定理由的猜测、幻想和大胆评议成人的事。

二、激发创造性动机

1.让孩子运用想象力。如何使事情做得更好,如“什么东西加盐更好吃?什么东西小点更好看?”

2.运用多种感官获得多样化的信息。例如,闭上眼睛听声音,辨别风声、撕纸声、货币碰撞声、敲碟子声、切菜声等,或触摸口袋中的物品,口尝各种菜,说出名称;或转几圈再指出方向、找物品等,并说出猜测的理由。

3.回答一些有多种答案的问题,如说出水或沙子、木头、砖块等有什么不同的用处,家里有哪些东西是圆的、方的或长的?什么东西可以浮在水上?

4.作后果猜测,例如“如果世界上的汽车全坏了,将会怎么样?…‘如果人们都穿一样的衣服将会怎么样?”“如果所有的食品吃起来都是甜的,将会怎么样?”除此,家长还可创造其他开拓思路、灵活创造、学会多向应变的词语联想活动;开展自由创作的音、体、美、舞活动,以激励形象思维;或有意识地利用左手、左脚,以激发右脑功能;或自编动作、一器多用,进行体育活动;或运用排列、拼搭等方式进行数学活动。对5岁以上儿童,甚至少年,还可以运用“智能激励法”,即针对一定课题,通过小组形式,每人畅所欲言,发挥集体智慧,获得较多有价值的设想。

三、注意培养孩子动手操作的能力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搜集做做玩玩的材料,如旧挂历纸、纸盒、玻璃瓶、饮料罐、树叶、种子、贝壳、绳子、油泥……进行手工制作。家长不要期望太高,防止过多示范、包办代替,要让儿童自由联想和尝试,展示自己的才能,学会使用工具,获得成功的乐趣。须知,幼儿敢于动手,练习使用组合材料,手眼协调,才是重要的,而做出的成品是否像样则是次要的。

创造力的培养要持之以恒,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环境条件、家长教育引导的能力,儿童的健康与性格因素等等,特别是儿童的自信心和想象力。因此,在培养孩子动手与动脑的同时,要不断促进幼儿积极的性格特征,如独立、进取、专注、勤奋、坚持,防止自卑、骄傲、胆怯、依赖、懒惰、遇难而退的消极情绪的滋长。

(编辑杨小石)

猜你喜欢

创造力动手创造性
我也来动手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