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琴外
1999-06-13何建平
为了孩子(孕0~3岁) 1999年9期
何建平
幼儿园开设了电子琴培训班,可孩子好像天生与电子琴无缘,上课时心不在焉。我一回到家里就苦口婆心劝孩子练琴,他若不依就棍棒相逼,可软硬兼施下孩子又能弹出一点什么呢?
偶尔有一回,我发现他已经熟悉电台介绍个股行情时同步播放的那首轻音乐,而且4周岁的他同样能以乐曲来区分“焦点访谈”、“大风车”、“新闻联播”等节目。我注意到了孩子潜在的乐感,并尝试着抛开电子琴本身,通过外延来开发孩子的音乐潜能,唤起孩子对练琴的兴致和灵感。
我开始有意识地领孩子去看文艺演出,就连骑车过江边的戏亭子时,也要停下来让孩子品味一番;假日去乡下,带孩子去拨弄那些办喜事用的土乐器,让孩子从不经意中轻松地去接受音乐、体味音乐的美感,进而转化为练琴的兴趣和欲望。不知不觉他终于能静下心来自觉地坐在了琴边。
平时我还买些孩子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好曲子,并引导他以专注的心情去聆听,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听觉和记忆力、想象力,增强乐感和节奏感,从而融之于练琴之中。兴趣班教材所选曲子的题目大多很形象,如《小雨点》、《小猫咪咪》、《火车》等,故先让孩子视唱,再对照题目问孩子像不像火车在开,像不像小猫在叫……以此提高感受与理解音乐的能力,不久我开始从孩子的琴声中品出了一点韵味。
与孩子合奏,将自己也融入其中,这是孩子最愿接受的。晚饭后只要我一取出小提琴,孩子便自觉坐在了琴边,于是或许是世界最差的双重奏开始了,但就是因为有了这种新的练琴方式,才摆脱了练琴时的枯燥和乏味,并且达成了父子间的和谐与默契,增进了父子感情和家庭的凝聚力。
学好电子琴,功夫在琴外。
图/孟石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