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做准备早读书

1999-06-07晏然

父母必读 1999年3期
关键词:肠胃育儿杂志

晏然

我是在儿子9岁的时候来到《父母必读》杂志的。在此之前,我读这本杂志的认真劲儿远不及我们现在的好多读者。做父母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儿了,还用得着专门去“必读”什么书吗?

一编辑这本杂志,我就开始后悔,而且是越编越后悔。后悔我晚读了这本杂志10年,晚编了这本杂志10年。

当我得知一个小生命已经存在于我身体里的时候,惶然和恐惧甚至大于欣喜和兴奋。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什么人告诉过我还要事先做什么准备,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大家都是这样,包括我的母亲,我的朋友,我的姐妹。这也不奇怪,以前,哪里有什么孕妇学校和那么多关于做母亲的书。所以,我很羡慕现在的母亲们,她们知道得那么多,简直个个都称得上是育儿专家。

假如我再做一次母亲,我将起码提前一年开始做准备,在参照很多信息以后再慎重决定要不要孩子,什么时候要这个孩子。比如,我们刚刚组建的家庭调试好了吗;我们当时的心理和身体状态怎样;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安排妥当了吗;经济条件如何;在什么月份让孩子出生;孩子出生后怎样带他……要是早知道后来我在编辑一篇文章时才知道的那样:当一个母亲要准备洗5800块尿布,做15000顿饭,无数次去擦沾满鼻涕的鼻子,花掉一生中两个半月的时间坐在候诊室里……我可能或是马上吓回去,或是更正视它:专门去学习一些育儿知识,向有经验的人多请教,更重要的是准备好一颗做母亲的心。

当然,大多数人并不是完全做好准备才做母亲的,而是边做母亲边学习。因为母亲的心不是空的,它要用孩子的吃喝拉撒来填满,用孩子的喜怒哀乐来充实。虽然理智上承认这点,但这些东西太琐碎太繁杂,大多时候让你连一点做母亲的美感都找不到,剩下的只有劳累和烦恼。就是这样,还是出了好多错:几个月的孩子肠胃那么娇弱,我却给他吃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西瓜……那次腹泻之后,几年里他的胃口都不好,面黄肌瘦,不知道吃了多少苦药。现在虽然人长大了,也胖了起来,但肠胃还是常出毛病,用中医的话说,还是脾胃不和。

假如我再做一次母亲,我会既谨慎,又不是老是一惊一乍的,比如因为孩子2岁了还流口水而担心他的发育有什么问题;因为他少叫了一回叔叔阿姨而担心他长大了不会与人交往;因为测得了一次较高的智商分数而兴奋好多天,逢人便说。光是显摆倒也罢了,我还不知不觉中用这种判断代替了很多本该施与的教育。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曾提出了一种叫做“多元智慧论”的理论。最近在编发这组稿子时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孤陋寡闻。

假如我再做一次母亲,我也许会更多地理解自己的母亲,更完整地理解母爱。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未追着喂过我饭,从未一篇一篇地检查我的作业,从未给我吃过各种各样的营养品……也许她们那一代人由于物质生活的匮乏和社会生活的畸形,不得不变得粗糙和麻木,但是她们却少了好多我们这一代母亲过度的敏感和脆弱:为孩子的一颦一笑而惊心动魄;为孩子的所谓一点进步或退步而患得患失;为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好一点或差一点而耿耿于怀……也许是她们那时无暇计较,也许是我们过于经心。每一代母亲都在她们所处的时代,用自己的方式养育着孩子,使生命得以延续。

不管怎么说,当个母亲真好。当你忙着洗衣做饭,忙着给孩子打针吃药的过程当中,当你老在发愁他不长个儿时,当你抱怨每天晚上讲故事时已经困得把书掉在地上,已经语无伦次,可孩子还在兴致勃勃地问这问那时,你会突然发现,孩子的衣服小了,孩子又会说了几句话,孩子又……有一天,和你一起上街的时候,他会让你走在他的里侧,用他还稚嫩的身体为你挡点什么;买了东西,他总要大包小包地都揽过去。其实,有时候这些东西并不沉。这时候你会从心底觉得,你以往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和所有的事业一样,做母亲也是一项事业,但它是一项遗憾的事业。因为没有一个母亲是完美无缺的,但我又不可能再从头做一次母亲,我只能继续踏踏实实做好我15岁儿子的母亲。所幸的是,做《父母必读》杂志的编辑给了我当千万次母亲的机会:享受母亲的幸运,品尝母亲的甘苦。因此,我由衷地感谢《父母必读》和它所有的读者。■

猜你喜欢

肠胃育儿杂志
清肠胃多吃10种食物
请保护好我们的肠胃
杂志收纳碗
晨起别忘喝杯温水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育儿神器
杂志收纳碗
育儿Q&A
育儿Q&A
欢迎到邮局订阅2010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