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年孩子上不上学

1999-06-07本刊编辑部

父母必读 1999年6期
关键词:入学上学年龄

本刊编辑部

小学入学招生工作即将开始。年龄相当的孩子自然高高兴兴地拿着户口本去报名。比较费心的是那些年龄不是大一点,就是小一点的孩子家长。他们会反复考虑:该不该给孩子报名上学?早一点上学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这一组文章从各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发表的意见,可能会对您的选择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年龄与能力

“孩子的生日正好晚两个月,要不要提前一年上学?”

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孩子的发展规律,以及他们的能力与入学的要求是否协调考虑。

按照儿童一般的发展规律,年龄越小,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变化越大。这时候,他们的成熟程度不应以岁龄计算,而应以月龄计算。例如,5个月的婴儿刚会翻身,而7个月的婴儿就会爬了。虽然仅差两个月,能力的变化却很明显。就6岁~7岁的儿童来说,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已基本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有照顾自己生活的能力,有控制自己的自律能力;有意注意正在逐渐形成,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这些都为适应学校生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发展速度会逐渐放慢。从表面上看,年龄相近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的状况都差不多,而实际上,这些细微差别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它们有的表现在思维方面,有的表现在动作方面,还有的表现在生活或社会经验方面。

我曾遇见过一对双职工,由于工作繁忙,他们无法照看2岁半的女儿,就提前让她入了幼儿园的小班。虽然她的智力并不比多数3岁的同伴差,可是她的精细动作发展得还不够好,常常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有趣的动手游戏参加不了。情绪受到影响,她就经常发脾气。后来,小女孩要转园。临走时,她妈妈征求我的意见,我建议让她重上一年小班。结果,她在新班级里“如鱼得水”,不仅不发脾气了,还能帮助其他小朋友。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考虑孩子入学时,仅仅考虑孩子某一个方面的发展情况是不够的,还要尽可能全面地看孩子的情况。现在很多家长都习惯仅仅用智力这个标准来衡量孩子是否能够入学,似乎只要脑子够用就行。其实,如果这样的孩子动作发展差,就有可能在入学后的体育课、手工课、劳技课上跟不上教学要求。使孩子产生“我不行”、“我总也做不好”、“我不如别人”等不平衡感。如果形成这种挫折感,日后就要花很多精力来调节。

(乔梅)

如果孩子早上学

有经验的教师感觉到,一些年龄小的孩子在各方面的适应上要来得“慢一些”。

作为老师,我们曾对现在上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过调查。我们选取了60名学习和自理能力都较好的学生,通过统计发现,其中1990年出生的有32人,1991年出生的有28人;随后我们又选取了50名在学习上相对有些落后的学生,发现1990年出生的有14人,1991年出生的有36人。

通过调查我们看到,在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中,1990年出生的孩子虽稍有优势,但两者差距不大。这说明,有一部分年龄小的孩子也一样能够适应学校生活。

但在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中,1990年与1991年出生的孩子却有较明显的差距,成绩不理想者1991年是1990年的两倍还多。

有的孩子“慢一些”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有意注意还比较差。他们上课不容易专心听讲,经常会被一些小事所吸引。比如,谁在玩什么新东西呀,谁的铅笔盒里有什么新奇的铅笔、橡皮啦;

在整理文具、收拾衣物、打扫卫生方面都有一定的困难。丢书、丢本、忘作业的事经常发生;

上课不能有效利用时间,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比较短,有的孩子只能坚持几分钟……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如果家长早期教育得法,有些年龄小的孩子也会表现得很出色;女孩儿比男孩儿的适应力稍强一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在低年级很突出的问题也会逐渐转变。

如果您打算让孩子早上学,我想给您提几个建议:

第一、既然上了学,就不要因为孩子年龄小而随意放低标准。有的家长见到孩子跟不上,可能会对老师说:他比别的孩子年龄小,能不能照顾一下。您跟老师这样说的目的,无非是希望老师对您的孩子另有一个标准。其实这对孩子可能并不好。如果再当着孩子的面跟老师说这些话,就更容易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反正自己年龄小,一切都可以原谅;老师会特别照顾自己。

第二、早上学的孩子在一开始比别的同学稍慢一些是正常的,只是相对的、暂时的,不要因为一时有点不适应就失去信心。家长稍微多花一点工夫,孩子很快就会赶上去。

第三、如果预计到孩子要早上学,就要早做准备。并不是早教孩子认识多少个字,会算多少道题,而是早动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这样的孩子上学后的障碍会小得多。

我们的基本态度是,既不要为了早几个月上学使孩子感到辛苦,也不必让一个本来能力很强的孩子坐在教室里感到无聊。一切还是顺其自然为好。

(红研)

是“赚”还是“亏”?

一个调查表明,就平均水平而论,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智力和能力的评价一般都要高出孩子的实际水平。

一个出生于9月3日的小女孩在幼儿园上大班时,各方面的能力都居于中上等,经常做老师的小帮手,像个小大人。家长实在看不出她与那些稍大一些的孩子有什么差距,于是就让她提前上了学。

这个原本很有才干的小女孩上学后却没有原来想像的那样受到老师的器重。年龄小成了她的劣势。老师选了一个比她大1岁的孩子做了班长;第一批入少先队也没有她的份,因为她的年龄还不够。看着别的同学带着漂亮的红领巾,这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哭了好几天。

另一个男孩的生日也在9月初。孩子一生下来,家长就考虑到了将来上学的问题,觉得几天之差就晚上1年学太亏了,于是在报户口之前将出生证改了。孩子上学后,全家两代大人都很紧张,怕孩子的学习跟不上,直至看到孩子的成绩居于中上游才松了一口气。可是这个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很差,体育项目无一达标,结果产生了自卑心理,加上性格原本就很内向,显得行为退缩,不合群。

还有一个女孩5岁时就上学了,可当那些比她晚1年入学的同龄人都上初中了的时候,她还在上小学五年级。原来,这孩子体弱多病,入学后很难适应学校生活,不得不几次休学。结果虽然早1年入学,却晚3年上中学,欲速则不达。这也说明,身体因素也是入学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这三例子都比较典型。并不是每个早上学的孩子都会遇到这些问题,但是不管孩子是否早上学,早做一些思想准备没有坏处。

希望孩子早上学的家长往往是基于这样一些比较:其一是将自己生于9月初的孩子与其他生于8月底的孩子进行比较。这样比较的结果当然差距不大,然而,在一个班级里,8月份出生的孩子是极少数,大多数孩子要比你的孩子大半年到一年;其二是仅就学习的难度进行比较,似乎也看不出什么差别。他们很少从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日常生活知识、反应接受能力、处理一般事物的能力以及身体的协调运动能力等方面去考察比较孩子。当然,上学前恐怕也没太留意从这几个方面加以培养。

日本曾有学者就有关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晚一些上学的孩子在校取得好成绩以及工作后取得高成就的比率较大。可能是年龄上的优势及连带而来的各方面的优势使这些孩子能够建立较强的自信心,这种自信成为他们的动力。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有时不够准确,可能与家长平常面对的只是一个自己的孩子,无从进行比较不无关系。而家长在考虑孩子入学时的客观态度也是十分重要的。 (上官子木)

5岁学童的苦涩

假如孩子适龄入学……

儿子幼即聪慧,人见人爱,人见人夸。由于求才心切,也由于自己做老师的便利,我在儿子5虚岁时就让他背起书包上了小学。

今年孩子9虚岁了,上小学四年级。虽然到现在为止,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不赖;虽然听到别人的夸奖时,我还是笑笑 ,但我已少了几年前的那种自豪、自得,添了不少的苦涩和忧虑。因为4年来,早上学确实显露出不少问题。

首先,小儿刚上一年级那阵子,由于年龄小,个子矮,与大孩子坐一般高的课桌椅,他不得不拉长身体去够桌面。这样,刚上课时,他尚能遵守要求,把手臂搁到桌面上,随着时间延长,他越来越疲劳。到下课前,他就只得把小脑袋搁在桌上了。

其次,孩子年龄小,自控自律能力差,课上说话、做小动作是家常便饭。一天下午,他由于太疲劳,上课时竟睡着了,从凳子上摔下来,额角上磕了老大一个青包。还有就是他常因贪玩而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有两次,他由于课间只顾玩,忘了上厕所,课上又不敢向老师提出来,竟然尿湿了裤子。

再次,由于孩子年龄比同班同学小一两岁,他在班里的小朋友很少。虽说尚无孩子欺负他,但长此以往,是否会影响孩子健康活泼性格的形成和交往能力的提高,我心里也没底。

最后的一个问题是孩子的书写困难。记得孩子刚上小学写“8”时,总不能一笔写出来。后来我降低要求,让他画两个圆圈,上面画一个小圆,下面画一个大圆,靠在一起就行。可他还是如喝醉了酒,且不论圆圈的大小好坏,他就是不能让两个圆相切,不是相离,就是相交;写汉字也有困难:一是书写不规范,字形扭曲歪斜,不按笔画、笔顺规则,大小不一;二是书写慢,作业一多就做不完。为此,孩子没少挨我的责骂。

现在,孩子在语文的遣词造句、句意理解、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数学的应用题分析等方面跟同学相比差距不小。遇到难一点的问题,他常有畏惧、厌倦的情绪。由于孩子把较多的精力花在对他来讲显然过难的功课上,课外活动、玩耍的时间大大减少,以致他的运动协调能力、手工制作和操作能力均不及同班同学。

去年,我打算“亡羊补牢”,让他留级。他坚决不肯,怕人笑话。今年,我又美其名曰,让他“复读”。这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暂时我还不得而知。

一位相处多年的同事跟我说:“假如孩子适龄入学,按他的智力情况是会很正常地全面发展的。”听了这话,我只能苦笑。

(张小平)

有得总有失

我们的女儿是9月24日出生的。小学入学招生时,我们也曾犹豫过是否给她报名的事。当时她的智力发展情况很好,就是身体比较弱;精细动作没问题,大动作力量比较差。另外,她日常生活的自理动作也较缓慢,恐怕适应不了需要赶钟点和一切都要条理化的学校生活。综合这些因素,我们考虑再三,就没给她报名。

在随后的一年里,经过我们的调整,女儿的身体好多了,穿衣吃饭都渐渐快了起来,同时还爆发出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不可遏止的学习欲望。在这个基础上,第二年她上学显得特别轻松。她10分钟就能做完的作业,班上有些年龄小的孩子两节课才能做完。

但这种情况并没有让我真正地松下心来,因为一直当惯了小妹妹的她,还不适应现在“大姐姐”的角色。女儿老对我说:“妈妈,我要跳级。”

虽然我又面临了新的问题,但我并不后悔,因为女儿晚上学而激发出的更高的学习兴趣是无价之宝。

(施徐儿)

入学不要只考虑年龄因素

问:孩子入学的年龄是如何规定的?

答:孩子上学的年龄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但这个规定是不断变化的。现在是6岁,曾有一段时间是7岁,有些地区甚至曾经规定过8岁。上学的年龄提前一年,就会多出相当数量的小学新生。过去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对入学年龄的限制是比较严格的。现在我们的物质水平提高了,教育资源也逐渐丰富起来,再加上孩子入学的高峰期已经过去。同时从群体的角度来讲,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正在逐步加快,青春期普遍提前。这一切都使孩子有了早入学的可能,也使家长和孩子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所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内,早一些或晚一些入学对孩子来说都没有截然的界限和差别。

问:为什么现在大部分学校还是把入学年龄限得很死呢?

答: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一部分人把年龄作为衡量人发展的一个绝对值,觉得既然孩子到了某个年龄就会有某种变化,就可以用年龄来作为衡量孩子发展的一个标准。

二是在我们的教育观念里有一种片面追求同质的现象,总是希望一个班里的孩子是齐刷刷的,年龄水平是一样的,智力是一样的,甚至爱好也是一样的。这种出发点是不对的。英国哲学家洛克说过:人的心灵和他的面孔一样,都是千差万别的。希望用简单化一的方法对待所有的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是不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

问:家长决定孩子是否入学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答:主要应该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能不能入学,要看孩子发育的程度,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也包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但这并不是说对孩子上述所有的能力都要求很高,如果孩子的一般智力没有问题,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和教师的交流没有问题,并具有一定的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和基本的生活能力,如穿衣服、系鞋带等等,入学应该说没有什么问题。

幼儿园也好,小学也罢,它们的中心任务都是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发育。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生长,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经验。很多人不赞成这种观点,但我却觉得他的话有一定道理。我们现在总希望把教育瞄准未来,总是想着孩子将来要成才,要当接班人,因此在孩子接受教育之前,就要先审查他的资格,规定他的年龄,看他都会些什么,认几个字等等,以保证长远目标的实现。可很多人却忘了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教育的第一个任务是保证儿童现实生活的需要,提高儿童现实生活的价值。使孩子从不会到会,使他们的能力从无到有,才是教育最实际、最近期的任务,任何长远的目标都是以此为基础的。明确了这一点,教育就不应再用各种条条框框把很多孩子拒之门外了。

问:孩子会不会因为上学早出现一些不适应?

答:在这里我必须强调的是,孩子上学出现不适应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年龄问题。孩子的成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可能昨天还是个孩子,今天就成为一个大人了。从这一点来看,幼儿园和小学是不应该存在什么明显的分界线的。幼儿园教育是孩子从家庭的环境中走出来,开始接受相对独立的学校教育的一个准备,是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在西方,幼儿园往往设在小学里,有些甚至就叫做零年级。如果说幼儿园和小学多多少少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在幼儿园里的孩子需要更多的保护和照顾。而目前由于我们教育体制中的一些不健全因素和教育观念的限制,人为地筑起了一道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坎儿”,结果形成了在幼儿园阶段是以游戏为主,上学后立刻变成以学习为主的现象。这个明显的“坎儿”使几乎所有的入学新生都处在了相对不利的位置。无论年龄大小,在入学伊始,孩子们大都会出现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不适应。

问:对于孩子的不适应现象,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答:这个问题应分学校和家庭两个部分来讲。从学校方面,首先我们希望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善待每一个入学的儿童;其次,现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经是有目共睹的现象,因此,我们应大力提倡增加低年级学生的游戏活动,而对课外作业则采取“减、免、缓、挑”的方法。其中“减、免”的方式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了;“缓”指的是有些作业不要过于严格地规定期限,“挑”则是指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完成部分作业。

而家长所能做的,并不是当课外辅导老师,而应是通过日常生活来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包括生活方面和智力方面的教养,如通过教孩子如何端一盘豆子不洒,让他懂得平衡的道理;通过让孩子拿不同数量的物品,使他形成初步的数概念……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有关道德、情感的养成教育,通过这些教育,使孩子从一个不成熟的个体发展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个体。

问:有家长来信说他们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确实存在着书写速度较慢等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热情,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答:由于孩子年龄较小,与手腕和手指有关的小肌肉群发育得还不完善,确实有可能存在着书写速度较慢、手易疲劳等问题。对于这种情况,家长除教孩子多做一些手工、绘画等可锻炼手部肌肉的活动以外,不要过分针对手的局部进行训练。过大强度的训练只会是拔苗助长,不妨带孩子多跑跑、跳跳,进行一些全方面的锻炼,以促进孩子的整体发育。

另外,家长不要因为孩子上了学,就要求他“应该有个学生的样子”,就把他限制在书桌前,而应该照旧让孩子多读书,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在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孩子感受到学习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时,学习在孩子眼里就不会再是负担了。

当孩子已经具备了上学的基本能力时,拖延上学的时间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无谓的浪费;但是,由于各种因素晚一点儿入学,也不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供您参考

在西方国家,入学年龄是从5岁~7岁不等,且大多数国家是全日制的。

英国是一个孩子入学较早的国家,5岁就可以入学。但孩子刚入学上的并不是一年级,而是零年级。设零年级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孩子学会上学,学会在集体中生活与学习,学会听课。

德国是一个孩子入学较晚的国家,虽然表中所列允许入学年龄是6岁,但实际上,孩子的平均入学年龄是6岁8个月。有些人认为,随着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孩子的身体发育有提前的现象,应该让孩子早点儿入学。因为孩子早已有了学习兴趣,如果拖延,学习的潜力就被开发得太晚了。但另有人认为,早期开发智力虽是有意义的,但绝不能忘记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一般一个4岁的孩子自控和自律能力还达不到学校要求的程度,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注意不了多长时间。此外,他也不能像7岁的孩子那样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求。从孩子的角度来讲,他们有过童年的权力。孩子在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中所获得的东西,也许并不比正规教育的少。因此,目前德国人中也有一种说法,叫做“拉长孩子的童年”。

编后语:

人一生的发展以及最终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与很多因素有关,而与早一年或晚一年,甚至早几个月晚几个月上学关系并不是很大。我们的这个讨论就是想让家长们的心情松弛一些,看问题多几个角度,别把孩子上学这个事想得太重,看得太死。

在这组讨论里,我们还发现,很多家长很自然地把孩子的智力水平作为能否上学的重要甚至惟一的指标。其实,这只是一个指标,您还应认真注意一下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情况是否适合学校生活。综合考虑之后,相信您就有了是否让孩子上学的准主意。

祝您和您的孩子共同愉悦地步入学校的大门。■

猜你喜欢

入学上学年龄
入学通知书
五行真经
入学面试
上学啦
年龄歧视
入学第一天
算年龄
年龄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