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侃120
1999-06-06主持人:那日松陈仲元整理:郑壬杰
主持人:那日松 陈仲元 整 理:郑壬杰
中秋前夕,北京摄影器材城的一个小会议室里,我们与一些经常使用120相机的摄影师还有几位器材代理商坐在一起,品着清茶、尝着月饼,随意聊着120相机和它的魅力所在。
主持人:近来120相机在市场上比较火,所以我们考虑在《大众摄影》第十一期着重侃一些有关中画幅相机的话题。这一期的“红星茶座”也自然要以120相机作为重点,今天大家聚在一起,随意谈谈对于中画幅相机的一些看法和一些使用体会,包括自己是怎样进入中画幅相机领域的等等,面儿比较宽,大家畅所欲言。
谢舢(职业摄影师):我是搞商业摄影的,大家知道现在商业摄影是不带135玩的,我过去想用135给别人拍,人家一看就让你靠边儿站了。我以前也没有120相机,后来去了一家广告公司工作,摄影棚给提供了一部玛米亚RZ67,用起来特别舒服,离开广告公司后自己买了一部玛米亚RB67,一个机身、两个头、两个背,还有一个波拉背。我带着这套玛米亚走南闯北,今天飞杭州、明天去上海的,还真帮我挣了不少钱,我现在用的哈苏503cw、仙娜F1、8×10都是它帮我挣的。
哈苏感觉就不一样了,近拍一些产品时,玛米亚有皮腔,一拧就能拍得很近,哈苏就必须换头,还得换微距头,一个头就两万多,所以我现在拍活儿还是用玛米亚。当然这主要看你干什么用。去年,哈苏在政协礼堂搞了一次幻灯展示会,效果特好,特震撼,看完以后有两拨人,一拨人赶紧去买哈苏,说张张清楚;另一拨人说是要把哈苏买了,自认这辈子也拍不出人家那水平。
董朝晖(《国际航空》杂志 记者):每个摄影师所擅长和从事的工作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机器,尤其是片体,比如说哈苏6×6的片幅实际上很经典,作为构图来讲是很难的,如果是6×7的话肯定是商业用途比较好,因为出版物多采用矩型画面,6×7的片体比较适合,如果硬要拿哈苏去拍商业图片,其一是放大比率不够,另外就是中国摄影师多数不是特别有钱,真要是想拿哈苏什么都能干的话,那投入必须要在20万以上,这样哈苏才能用得比较舒服,但如果使玛米亚的话,恐怕一机、三头、三背就完全解决问题了。哈苏相机的焦点控制是特别精确的,无须补偿,主要用于风光摄影和人物摄影,在这个位置上,恐怕任何120相机都替代不了。
其实国外很多使用中画幅的摄影师比较认富士,就是680那种机型,一个是它的片幅比较大,最大能拍到6×9cm,而且电子化程度特别高,还能移轴、俯仰,可以说已经具备了大画幅相机的基本功能和特点,用的镜头都是它给4×5生产的,所以国外摄影师用这款相机的也很多。
卢现艺(职业人像摄影师):我以前用海鸥4A、4B,很多片子现在还留着,看起来镜头也不错。
主持人:在座的很多人恐怕刚刚玩照相时使的机器应该是海鸥吧?
邵华(大众红星摄影公司摄影师):海鸥的,记得我最早用的就是海鸥203,后来就是4A、4B、4C,我觉得首先120相机跟135不同的就是它的画幅大,放大照片的时候能明显看到结像比135好得多,颗粒也细,透视感也比135的片子强多了,这是它跟135比的优势;反过来跟大相机比的优势是120灵活、方便。记得1997年去拍贡嘎山,我们一行4个人,有3个带的是4×5,就我带的是玛米亚RZ67,山上的雪下了一尺多厚,有膝盖那么深,好不容易爬到了4000米高的时候开始拍,大家都支好了架子等着太阳出来拍摄日照金山,当太阳把山染红的时候,他们最快的拍了4张,我已经拍了4卷了。回来一看还不错,后来《大众摄影》发了个封面,再看他们的4×5,也有拍得不错的,可也许是机器调整太麻烦了,焦点总不是那么特别清晰,这么一看,还是我的120占了灵活的便宜了。所以我就说120跟135比有它的优势,跟大机器比也有它的优势,要么现在那么多人想买120,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姜平(自由摄影师):我对器材不是特别了解,都是听别人的,别人说哪个好,我就买哪个。我最早使的是135,用135拍风光,有人说拍风光必须用120的,我就买了一套勃朗尼卡,后来又有人说这套相机不适合拍风光,说哈苏好,我就花了14万多买了一套哈苏。我觉得120的好处就是片幅比较大,有一次我给一家皮衣拍摄广告片,后来作成了灯箱片放在蓝岛大厦,面积大概是3×2米,我从3、4米远看,感觉色彩、颗粒、层次都不错,用135肯定不会达到这种效果。
谢舢:我听一个从美国回来的朋友讲,在美国专门有一些正片公司,只收135反转片,而且给的价格还不低,50美金到300美金不等,如果是用做杂志封面,135底片一点问题都没有,用120都有点浪费,所以这个朋友说咱们中国摄影师必须要经历过一个追求浮华的过程,然后才能走到平实,国外摄影师无论是拍135还是拍120首先是想到他的用途,给杂志拍一般都用135,用120一是没必要,二是价格高,那么杂志花300美金买一张135反转片用作杂志封面非常好。可是现在中国摄影师都在追求4×5、8×10,往大了走。我认识一个家具店老板,他要拍家具非要8×10的片子,其实只是小型画册用。
卢现艺:那么摄影师最好准备三种机型,一套135、一套120,再有一套大画幅,就象谢舢说的那样应该务实,杂志用大16开,大概也就是12英寸大吧,那么8×10的印相效果也和135放的差不多,除非作成8米、9米的特大照片,那肯定是相机的画幅越大越好。所以摄影师的定位很重要,根据需要来决定用什么相机。
黑明(《中国青年》杂志 记者):我多年来一直用135的徕卡相机,但是前两年在中国美术馆搞展览的时候,就感觉135底片就是用再好的相机拍,也还是不如海鸥双反放大的效果好,我有一张用海鸥双反照的照片放得很大,特别清楚,颗粒也特别细,135没办法比。我就想现在拍的这本《磨难人生》的画册,同时再搞一个大型的展览,就是每张照片都放成24英寸,于是我就买了哈苏503cw,三个镜头,主要用150mm的头,就拍大头像,目的就是要放得清楚。不过哈苏用起来太麻烦,背起来也太重了,等这次展览用完了,我还是去用我那两台徕卡M6。
徐泓(业余摄影家):有一个美国的杂志编辑说“一本杂志只需要好的照片,而不看是什么相机拍的”。但是同样水平的照片拿给编辑,那肯定片幅越大越占便宜,不过编辑会考虑135也许需要支付50块钱,而120也许就得付200块钱,如果使用只有杂志那么大,那么他不会买120的片子,就是说他们比较实际,但是在中国,不是照片好就能卖钱,而是片幅越大越专业,在座的很多职业摄影师也许都有这种体会,拿着135去干活,就算你名气再大也没戏,可你扛着8×10去就不一样了。我跟连旭讨论过这个问题,我问他为什么现在国内拍什么都用大画幅?连旭说:“片子大了客户肯付钱哪!”这一句话太经典了。
王小宁(职业摄影师):我这两年置办的机器都是需要用的时候现去抓的,包括我的4×5,一次跟广告公司谈到片幅的时候,他们斩钉截铁地说:“4×5”。没办法现去买了一台“金宝”,其实片子根本用不了多大。
对于那些拍纪实的、拍新闻的、拍体育的来说,那肯定是135。
李玉祥(三联书店 编辑):用什么机器就是要看需要,我在出版社工作,经常翻拍大量的图片,135就比120方便得多,况且出版物也不会用得很大,我之所以也用120相机,主要是为了展览放大用。现在中央美术学院摄影研究班的教师,澳大利亚的福瑞德先生就认为135是垃圾。我认为这个观点太绝对了,当然如果是商业摄影,片幅越大越好,但如果是拍报道的,那么135的优势又是120取代不了的。
徐泓:你看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一出去就是1400个卷,他们更多的是用135相机。
主持人:好象现在中、大画幅相机的市场越来越好,靠摄影挣钱的可能是越来越多了吧。
徐泓:现在玩摄影的,相机的使用是不是真到家了,这是一个特别大的疑问,不管是135还是120,有人135没用好,觉得135不如120,开始跳到中画幅了,中画幅也没用好,干脆改4×5吧。实际135、120都没玩好的话,估计他4×5也不会高明到哪儿去。使用什么机器还得看需要,另外还存在一个适应市场的问题,你135拍得就是好,市场不认你也没办法。具体怎么去沟通,这条路还很长。
汪文华(器材代理商):适应市场太关键了,我们现在代理的120转机可以说就是适应了中国的市场需求,因为中国拍大型合影的机会太多了,尤其是照相馆对120转机特别感兴趣,198000元一台,卖得还挺好,以至于让国外的厂家都大吃一惊,这大概也算是国内的一种特殊需求吧,其实在国外转机主要还是用于拍摄风光、建筑,包括广告等等。
周其岳(器材代理商):本人不是摄影师,但是我觉得相机的类型和画幅仅仅是摄影中的一小部分,胶片、药水包括后期放大等等,这是整体配合的一个系统,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做不出好照片来,这一点国内搞摄影的好象不太注意。
主持人:咱们听听卖相机的怎么说。
刘卫权(万得专业摄影器材行 经理):我们也觉得买器材就得各取所需,拍大型合影就得用转机,否则拍不下来;拍体育最好用135相机,快;姜平拍风光就喜欢方画面,他就认为6×6cm最好。所以在这个基础上,作为店家来说引导很重要。不过爱好者买120的也是越来越多,我认识的几年前玩135的那拨爱好者现在基本上都转到120了,有的已经进入4×5了。
刘志坚(北京摄影器材城 副董事长):虽说120目前卖得比较火,但就摄影器材城来看,业余爱好者买120相机的仅占百分之二十,专业摄影师应该占百分之八十,业余摄影爱好者多数还是以135为主体,我想可能还是经济上的原因。现在摄影器材城二手相机店有十家,我们也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竞争一下,商品中有135,也有120,让这个市场多样化,尽量满足专业摄影师和业余发烧友等多方面的需求。◆